芮杏芬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善于發現每個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才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了興趣,才能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關鍵詞】 激發興趣;形象教學;雙邊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原因”。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善于挖掘每個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我們才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了興趣,才能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當前,初中生的音樂學習大多是被動學習,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態度松懈,學習質量不理想。這些學生在上課時主要表現出注意力不易集中,喜歡做小動作,不愿回答問題,甚至表現出厭學情緒。作為教師,愛學生是天職,沒有愛也就沒有了教育,愛就是教育成功的秘訣。所以教師必須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喜歡他們,鼓勵他們。除了要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之外,還要解除他們思想上的種種顧慮,寬容他們因學習不好而產生的種種厭學情緒。尤其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怎樣才能把學生引入神圣而又愉快的音樂課堂呢?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潛心研究,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導入新穎,引發興趣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首要環節。俗話說的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音樂課的課堂導入顯得尤為重要。如今的學生都喜歡唱流行歌曲,那么作為教師在新課教學之前,引入一首或一段流行歌曲來導入新課是完全有必要的,這樣就可以主動拉近和學生的距離,還可以讓課堂顯得生動活潑。其次,還可以采用情感激勵法,來激勵學生學習新課的積極性。如在上《歡樂頌》這一課時,首先對貝多芬作了全面的介紹,讓學生知道他在耳聾的情況下仍然能創作出許許多多偉大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經久不衰。然后,我再揭示課題——《歡樂頌》。我覺得當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就被我調動起來了。
再者,我們還可以通過提問把學生帶入思考、探究的意境中,引起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例如,在欣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民歌時,我首先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了大草原的圖像資料,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到大草原的生長環境和地理特征,并從視覺效果上感受大草原的那種獨特的美,這樣,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大草原全景花卷就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后再來感受詩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境,并在此意境中導入主題。接著,向學生提問:歌曲前面的引子部分給你帶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歌曲表現出何種的意境?此時,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了,舉手發言的人也一下子增多了,課堂也立刻活躍起來了。
在音樂課堂中,導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運用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運用生動的故事等等來引導。只要我們根據大綱和教材,善于選擇并采用那些適于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的方式、方法導入新課,就一定能夠很快把學生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收到預期的效果。
二、講授新課,激發興趣
“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今,許多學生都是喜歡唱流行歌曲,這些歌曲大多是他們自己聽MP3、CD或者通過電腦、電視學來的。這說明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很濃厚的。關鍵要看教師怎樣去激發和強化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如果我們教師還是帶著一支粉筆、一張嘴和幾張卡片來課堂,學生學習音樂怎么能夠保持旺盛而持久的興趣呢?那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和心理需求進行課堂教學創新。
我認為,教師在激發學生興趣過程中,應讓學生大膽地發揮特長,不再是一味的“靜”而是要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動”起來。比如在教音樂節拍時,可將擊拍與跺腳、指揮等動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節奏感。要讓他們“說起來”、“動起來”、“跳起來”,要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樣既能使他們把口、手、腳、腦調動起來,也能把學生帶入到輕松愉快的音樂殿堂之中,還能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有創作的靈感與愿望,要把整堂課的思路、環節、重難點完整地串成一條線,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
另外,我們可將“舞蹈表演”、“文學知識”、“自然環境”、“人文風情”等知識整合起來,并使之具體化、形象化和趣味化,然后輔之于教學之中。當然,我們還可將網上下載的大量的音響資料、錄像資料、文字資料等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并將其有效地融進音樂教學。我想,那時學生的學習情趣、課堂氣氛以及教學效果,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三、形象教學,提高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形象的比喻和趣味的語言,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傳授新知識,這對于提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大有益處的。
比如,教學生附點音符的時候把后面的附點比作某個音符帶了個“小弟弟”, 大哥哥音符是要買全票的,而“小弟弟” 乘車要買半票。這樣,讓學生把半票是整票價格的一半有機地聯系起來,每次看到附點,總能想到附點的時值等于前面音符時值的二分之一,而這就較好地克服了學生把附點的時值固定當做半拍的錯誤概念了。把延長號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連音號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橋;把漸強號想象成數學中的小于符號,“左邊小來右邊大”。
通過上述的形象教學,既交待了這些音樂符號的作用,又加深對知識概念的理解,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雙邊活動,加深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師生交流活動不僅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這首先要求教師自身的語言、神態和表情等一定要充滿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和對學生賦有深厚的感情,這樣才能為達到以語動情、以情動情、以情感人、以情激趣的境界做好充分的準備,也可使學生置身于一種被情感激發、被陶冶的氛圍中,和諧、自然地去感受音樂,接受音樂。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詼諧、生動,并在不知不覺中去想要模仿,在模仿中達到師生互動的理想狀態。
比如:在講授《威風鑼鼓》時,我課前先播放一段《鑼鼓》的片段。這個黃河岸邊的“天下第一鼓”它那場面壯闊,氣勢恢宏的場面,讓教室里所有的學生都賞心悅目,鼓舞振作。當我剛一播放完后,同學們個個都急于模仿那豪放的動作,有的還表現出了各種舞姿……再比如,在教唱歌曲《無錫景》、《太湖美》、《紫竹調》等一些江南小調時,我先讓學生自主收集一些江南的風景圖片,然后要求他們各自在課堂上作展示交流。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既增加了對江南的了解,也不由得對江南的美麗景色產生一種喜愛之情。這時再教唱這些優美、委婉、動聽的歌曲自然就輕松愉快得多。還有,我在教唱一些名人名曲時,先叫學生廣泛收集相關音樂家的生平簡介、生活習慣、優秀作品等資料,再讓他們互相傳閱各自收集的成果。當學生對音樂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之后再教授新知識,這樣,學生不僅能輕松接受知識,還能在不知不覺中激發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要上好音樂課只運用幾種教學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在整個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課堂布局上進行精雕細刻。教師只要在教學實踐中多動腦筋想辦法,采取多種多樣生動、通俗的方法進行教學,一定能使學生順利而準確地掌握教材中所規定的知識和技能。教師要在每個短短的四十五分鐘里起到主導作用,就必須創造積極的教學情境,發揮自身素質特長,努力做到“啟發有方、誘導得法”。讓我們銘記柯達伊的告誡:“好的音樂教師,要比歌劇院的指揮重要得多。一個蹩腳的指揮,不過是失敗一次,而一個蹩腳的教師連續失敗三十年,則要扼殺三十批兒童的音樂天才”。
“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創造”。這是現代教育家葉圣陶的至理名言。它告訴我們,要相信學生,相信他們身上蘊藏著巨大的創造潛力,也是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追求這個最高境界,不斷改革、不斷創新。我們相信不論哪一門學科,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到學生的心上,才能使我們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才能真正奏響音樂殿堂的動人樂章!
參考文獻
[1]賈惠荔.淺析初中音樂教學設計[J].黃河之聲,2011(07).
[2]胥麗.試論小學、中學教學中的音樂教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