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忠
摘 要: 本文以天津高職院校國際化專業建設大環境為背景,以化學制藥技術國際化專業職業技術課《生物化學》試點教學實踐為基礎,從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安排,教學活動實施,考核評價和課后反思等方面對國際化專業職業技術課雙語教學實踐進行詳細闡述,為提升高職教育水平,促進國家經濟結構升級轉型過程中技術技能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水平,助力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方法積累實踐經驗,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 高職教育;國際化專業;生物化學;雙語教學;人才培養
一、國際化專業背景和基礎
化學制藥技術國際化專業是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的重點專業,主要面向化學原料藥和化學藥物制劑生產一線,為相關企業培養從事工藝操作的技術技能人才。本專業具有較高的師資水平及良好的教學資源,擁有基礎化學實訓室、藥物合成實訓室、壓力仿真實訓室、DOP生產車間、制劑生產車間、制水車間等校內實訓基地和8個校外實訓基地,是全國化工高職院校制藥技術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副主任單位,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的全國高職院校同類專業的教學改革、課程建設、教材建設中始終發揮著骨干引領作用,具有良好的國際化專業教學實踐背景。
二、學情分析
《生物化學》是化學制藥專業的核心課程,采用雙語教學,總學時64學時,其中理論48學時,實踐16學時。暫時沒有現成英文教材,配套自編教材正在編寫中。中文參考教材為張躍林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2012年版。雙語試點教學班男女比為2:3,華北生源占比近60%。女生占比偏高和生源地相對集中的學情為建設良好的學風班風提供了天然的有利基礎,但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
三、雙語教學過程實施
在《生物化學》雙語授課實施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是適合高職教育的教材問題。在加緊編寫合適的配套教材的同時,雙語教學中我們通過英語PPT,英語口語(60%以上),英語板書,英語學習材料等方式來加以解決,保證學生有充分大量的機會接觸到專業地道的英語信息。但同時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學習信心不足,口語不過關等實際困難,老師需要由淺入深,以反復強化,消除語言的恐懼感為敲門磚,鼓勵學生開口,以幽默化解尷尬。
其次是要改變傳統的授課思路,緊跟最新科技進展。比如,緒論部分改變傳統的將概念、歷史和展望三部分內容調整為介紹世界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每年評出的十大科技進展中與生物相關的那些最勁爆的科技突破,并生動化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以前沿科技進展為授課載體,合理有效地穿插中文解釋,讓學生們在語言,知識和興趣三方面都被調動起來,拓展國際化的專業視野,培養專業的敏感性和寶貴的專業好奇心。
國際化專業的核心不只是語言的國際化,而更多的應該是視野的國際化,知識的國際化以及思維方式的國際化。這些也是高職院校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應努力的方向[2-4]。
在課程進度與總體安排上,由于采用了雙語授課,而學生英語水平又有限,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進度,我們的應對措施是持續精簡。在章節內容知識樹結構上,知識點的深度上,都作了相應的調整,以體現知識的應用性,弱化專業的理論性和系統性。教學方式上采用信息化教學的方式進行,包括量身定制的PPT、MOOC、雨課堂等信息化手段。為了提高學生興趣,增強課程吸引力,信息化資源要力求精美,簡潔,恰當,得體,避免圖片音視頻等繁縟花哨喧賓奪主。英文語言要簡單,易懂且美觀,讓學生能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與美。
國際化專業雙語教學試點課的實訓環節是關鍵點。該試點班雙語課程《Biochemistry-生物化學》的實訓部分安排在有了一定的理論學習基礎之后的后半學期。設計了四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實訓項目:1、氨基酸紙層析技術創新實踐;2、SDS-PAGE電泳與醋酸纖維膜電泳技術訓練;3、Lowry法測定蛋白濃度技術實踐;4、工程實踐創新項目-啤酒酵母核酸分離純化。第一個實踐項目中,引導學生們創新性地改變傳統方形濾紙卷筒豎直層析的方式,采用環形濾紙水平擴散層析技術,縮短時間,提高分辨率,激發創新思維;第二個實踐項目中,為了給學生們提供國際化的視野和動手操作能力,特地開發了國際標準的蛋白電泳技術SDS-PAGE電泳,相比于傳統的醋酸纖維膜電泳技術,這一技術代表了最前沿最普遍的國際化的常規蛋白電泳分離鑒定技術。第三個實踐項目的蛋白濃度測定技術也是標準化的國際通用的技術;第四個項目引入工程實踐創新教學改革思想,引導學生們利用實訓車間的現有資源條件,對發酵行業三廢之一的廢渣啤酒酵母進行核酸提取的同時,活躍創新思維,在不增加儀器設備藥品耗材的情況下,完成輔助項目任務。
國際化專業并不能只是停留在語言層面,而應專注于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思想視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這樣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才能滿足蓬勃發展的國際化企業需求。
國際化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與班里的每一位同學約談,促進師生交流,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疑惑困難,教學育人并重,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畢竟,無論是雙語教學,還是普通的教學,大學教育的靈魂歸根結締還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三觀[5-6]。
四、教學效果
通過一個學期的各種努力,雙語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學生的視野得到了擴展,對于專業的發展及個人的就業有了更廣闊、更遠大的認識。其次,該班的班風學風是本專業成立以來最受教師好評的一個班級,整個學期全班零遲到率零曠課率,課堂上秩序良好,互動踴躍,思維開闊,課后作業認真無抄襲,實訓報告整齊完整科學規范,實踐課堂上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參與,團隊合作精神突出。第三,該班學生非常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就業選擇多,待遇好。
五、國際化專業雙語教學反思及總結
首先,學情分析、運用和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前提;第二,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循序漸進,結合閱讀材料、PPT、作業、板書和口語運用上,語言要有足夠的強度,但要難易適中,重難點合理分配,注重信息化教學手段和工程實踐創新思維的開發與應用;第三,實踐教學是重點環節,引進國際化的標準技術,拓展國際化的思維和知識視野,培養學生實踐創新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和閃光點;最后,雙語教學要求教師本身也要提高素質,需要跟蹤國際化的科技進展,技術創新,不斷提升自己。■
參考文獻
[1]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戰略背景[J]。郭秀紅。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6).
[2]王書丹。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5月15日.
[3]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國際化目標模式的探討[J]. 李春紅.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5(20).
[4]高等教育使命及其質量標準探索[J]. 朱祖平. 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02).
[5]人才國際化與國際化人才的培養[J]. 張華英.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4).
[6]“全球化”時代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歷史與比較的視角[J]. 黃福濤.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0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