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榕
摘要:刊型內部資料性出版物(以下簡稱“刊型內資”)是本系統、本行業、本單位內部,用于指導工作、交流信息,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順序編號,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非賣性成冊連續出版物。刊型內資必須向政府和上級新聞主管部門申報獲準,并頒發準印證、下達刊號后方能出版發行。
關鍵詞:刊型內資;出版;思考
分析刊型內資的出版現狀,依然存在辦刊定位不明確,編排質量、文字質量不高,未在明顯位置完整地印出《準印證》編號,以及在社會上征訂、刊登廣告,擅自更改核準項目等問題。
辦好企業刊型內部資料性出版物,必須準確把握辦刊定位,了解其與簡報等信息資料的區別,了解其與公開發行雜志的區別,分析自身具有的優勢和不足,才能在強化企業內部信息交流,推進管理優化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不斷拓展發展空間。
一、明確辦刊原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1]。同樣,刊型內資出版必須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保持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相一致,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符合本企業的相關制度。必須持有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核發的有效的《內部資料性出版物準印證》,服從上級集團主管部門的統一管理。從企業刊型內資的角度來看,必須堅持“企刊姓企”的原則,杜絕以“爭鳴”為由,妄議企業已經決定的大政方針,片面夸大存在不足,引導滋長負面情緒,阻礙企業改革發展的推進。要成為傳遞企業正能量的平臺,傳達企業管理思想的喉舌,塑造核心價值的橋梁,通過面向基層,服務基層,不斷轉變思想觀念、工作作風,不斷適應新常態要求,鼓勵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為加強管理,促進發展,提高效益發揮作用,不斷提高影響力、滲透力,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
二、優化欄目策劃,實現有效互動交融
相對于報紙、簡報等信息載體具有的及時性、靈活性,刊型內資應挖掘自身的優勢,在深度上做文章,在質量上下功夫,以“理論學習、實踐應用、營造氛圍、經驗交流”為工作定位,每年年初,結合本企業年度工作重點,布置征稿工作,征稿對象既要面向管理層,又要面向基層一線,既要反映企業管理層對全局工作的思考,也要通過采集來自基層的鮮活事例,形成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的互動。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基層通訊員制度,加強交流互動,建立信息直通車,及時反映企業政策、管理措施在基層的落地情況。如通過“特稿”欄目,傳達企業年度重點;通過“探索與實踐”欄目,對企業重大決策作理論探索;通過“工作研究”欄目,對專項工作展開深度研討;通過“工作交流”欄目,反映基層工作實踐和特色工作;通過“他山之石”欄目,學習借鑒先進企業管理經驗。同時,可以采用專題研討、優秀論文評選等形式,培育關注企業管理的作者隊伍,打造完善體制機制、學習現代管理理論、共享管理實踐體會的行動學習團隊,形成正常化的活動機制,為推進重點管理工作營造氛圍,形成共識,完善理論基礎,使企業高層管理思想和基層工作實踐實現無縫對接,使企業刊型內資成為“理論學習的論壇,實踐應用的園地,營造氛圍的平臺,經驗交流的窗口”。
三、創新編輯方式,適應新媒體時代要求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對紙媒的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對企業刊型內資來說,形勢更為嚴峻。刊型內資既具有雜志的相關屬性,存在出版周期長,信息及時性不夠等不足。同時,由于出版成本、編輯人員的制約,刊發內容的局限,以及非盈利性等特點,使刊型內資在編輯形式、排版形式等方面又較為簡約,在畫面的觀賞性、內容的可讀性、編輯排版的規范性等方面,無法與公開發行的雜志相媲美。此外,與企業內部報刊、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相比,其及時性、靈活性存在明顯不足。
企業刊型內資要在新媒體時代求取生存發展的一席之地,必須把握定位,另辟蹊徑,圍繞主體功能的發揮,深度透視重點工作,前瞻布局發展路徑,引領打造特色文化,發揮好企業文化建設和提升管理理論水平的平臺作用。同時,要增強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利用好信息平臺作用,與新媒體進行互動分享,提高知曉度和影響力。要學習雜志的編輯排版方式,適度引入彩頁、圖片等內容,力爭做到圖文并茂,消除閱讀疲勞感,改善讀者閱讀感受。如封面設計要樸實簡潔,反映本行業、本企業特點;在封二、封三,可以采用較為輕松的主題,展現員工文化活動、大自然美景等,緩沖主題的嚴肅感;刊發隨文照反映文章內涵等多種形式,適度提高刊型內資的可讀性。要適應“互聯網+”的時代特征,通過企業主頁上傳、建立微信公眾號等形式,擴大刊型內資的讀者群和影響力。
四、嚴格出版規范,打造精品內刊
刊型內資從出版形式來看,雖無雜志之名,卻有雜志之形。刊型內資雖不得使用“××刊”或“××雜志”等字樣,嚴格限定在本系統、本行業、本單位內部交流,且必須符合國家有關保密法規和企業有關保密規定,但從編輯形式上看,仍具有雜志的大部分特征。因此,必須嚴把質量關,按照國務院頒發的《出版管理條例》《關于進一步規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相關文件規定,嚴格漢字、法定計量單位、科技名詞、標點符號等使用規范,不使刊型內資成為漢語文字規范化的盲區,媒體健康發展的法外之地。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