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一向由于其母語的重要地位占據義務教育龍頭;但在中職學校,它的地位卻急轉直下,學生們上課呈現出的學習狀態令人堪憂。除了對學生的思想進行相應的輔導之外,我們也需要在語文課程教學的硬實力上有所突破。本文通過多年嘗試及經驗總結,運用了多樣化的新興教學方式,為語文課能夠成為富有吸引力且有意義的中職基礎課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語文教學 多樣化 學習興趣 課堂實例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7-0042-02
從事中職語文教學多年,我和其他一線老師深深感到,中職課堂教學不盡人意,上課玩手機游戲,聊天,睡覺甚至梳妝打扮——這樣的情景時有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之前教師的引導不到位等原因,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遂用各類新鮮刺激事物來打發時間。
第二,學習信心缺失。由于長期以來的學習成績不盡人意,盡管也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效果卻甚微;加之受中考大潮狠狠拍打之后無奈之下就讀中職學校,對學習和自己都沒有信心,產生破罐破摔的消極心態。
第三,認識上的偏差。語文學科在義務教育階段是主科和重點,到了中職學校后轉變為基礎課,不少同學認為專業課直接關系到將來的就業,而基礎課可有可無。
由此可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是我們一線基礎課教師丞待解決的難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知識性驅動第一個源頭包含在教師對課堂上所講解的材料核對材料加以分析的處理方法中。”可見,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主要來自于兩個渠道:一是深入挖掘教材,二是選擇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經過多年的教學嘗試和不斷探索,我認為,需要更多地運用各類教學資源和課堂設施,使得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內容趣味化、教學互動常態化,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下面,我將結合教學實踐,介紹在課堂多元化教學中的一些探索。
一、利用誦讀教學,愉悅學生身心。
語言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誦讀。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中國古代語文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方式。[1]古人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師與其在課堂把一篇好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不如進行以聲傳情,以情動人的范讀,指導學生誦讀,讓教師、學生和課文三者產生情感共鳴,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受到熏陶,在誦讀中品味祖國的語言文字,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比如教學《致橡樹》時,在幫助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我大部分時間以誦讀為主,一讀解決讀音,二讀理解文意,三讀體味感情;形式可以多樣——分角色朗讀、混合讀、分組讀、競賽讀、接龍讀等等……將課堂的話語權充分交到學生手上,以多種形式、充分的參與度以及一定的“獎勵”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經典誦讀活動大行其道的今天,參加誦讀比賽的頻率多過日常誦讀的頻率。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融入誦讀教學,借此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誦讀能力及課文感知能力,是一舉多得的教學方式,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憑借現代媒介,激發學生熱情。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在現代教學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同時,多媒體教學更是在網絡技術不斷完善和網絡信息不斷豐富的前提下,以其獨特的教學資源,不斷促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2]
(一)利用影視鑒賞激興
但凡特別優秀的文學作品,一般都能夠衍生出許多的影視作品,將課本中的文學搬上屏幕,由靜態的文字變為動態的畫面,比起一味講解文字和幻燈片更加富有吸引力,也更加符合中職生年齡特點。
例如:講解到《項鏈》時,我利用第一課時來播放電影,借充滿張力的電影來吸引學生興趣;當在學生還沉浸在主人公瑪蒂爾德“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人生歷程中時,第二課時我就趁熱打鐵,對電影的整體情節、人物塑造和環境描寫以及一些細節展開分析,采用一方就電影內容出題,另一方回答的形式;加上即興口頭續編故事等多元化的形式來促進學生們對于文本的閱讀興趣和整體解讀,最終十分有啟發性地完成了對這篇課文的探究,也很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們對于本課學習的熱情,他們在課后仍然意猶未盡,討論激烈。
(二)利用音樂作品激趣
音樂有時比畫面更加深入人心,能達到可以意會而難以言傳的美妙效果。在進行《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時,我不但截取某些電視劇片段來進行文本的輔助解說,更是在講解到寶黛初見情節時,播放了我國優秀越劇唱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加之引導歌詞分析,借此激發了學生對文本甚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又如在音樂大專班上課時,利用獲獎眾多的法國優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豐富而動人的合唱片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興趣,引發學生對于中職生如何重燃專業熱情進行深入思考,達到語文和德育的學科滲透。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們觀看電影時非常認真,熱愛影片中音樂選段,觀后進行后續學習時熱情度有較大提升,學習效果良好。
三、利用課本劇作,調動學生激情。
目前中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弊端:有的課堂枯燥無味,尤其是小說、戲曲、散文等單元的教學,教學模式、方法單一,學生無興趣學習;語文教學中只重語文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能力培養及德育、美育,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3]
表演式教學,即將教室辟為舞臺,借助音樂、道具、服裝等設計簡單的表演課,可以利用教材中現有的課文劇本進行表演,或全文、或片段,體現課文的重難點,具有操作性和觀賞性。
如:《雷雨》中周樸園與魯侍萍三十年后再次相見的片段,《白洋淀》中第一部分水生與妻子話別的片段等等,都可以作為課本劇的表演材料;表演時盡量結合文本,允許合理想象,適當增加情節突出中心,引導學生通過表演塑造人物形象。在各班做好充分的準備后,安排一周的教學課時以班級為單位來進行課本劇展演周活動,在各組的表演和互相觀摩中推進學習興趣,學生們反響熱烈,效果很好。endprint
表演結束后,由觀演的同學展開評論,可以談談表演過程中有哪些部分是對原著的精準把握,哪些部分缺少或違背原著精神,各抒自見。通過表演—點評的模式,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們得以化身故事中一角,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性格、情感、心理變化,充分發揮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自信心和創造力。
四、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融情。
情境教學是通過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把積極的情感活動和認識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是教學二重性的體現,創設情境應把握好教學生成性和預設性的辯證關系。[4]
(一)情景模擬教學
顧名思義,情景模擬教學就是將教學內容融合在一個創設的特定情境中,讓學生得以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和體驗教學內容,學以致用。從語文課程的特點來看,口語課的開展可以借鑒這一教學方式。
以口才交際——應聘為例,該班級專業為計算機游戲與動漫制作,我在課前先布置一個場景——某大型網游公司召開計算機相關專業人員招聘,并給學生們一個大概范圍進行準備;在同一周的前兩課時預先讓學生們學習過應聘時的自我介紹內容及面試應聘的相關注意事項,后兩課時我就采用了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先讓學生們在課前將自己的教室簡單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作為面試室,另一部分為等候室,讓學生們逐一入場面試,再根據每個人自我介紹的內容和所聘職位,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最終通過表現給出得分和建議。經過實踐,學生們能夠發現口語實踐課十分有趣且有用,不但體驗了一把求職者的經歷,還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們對未來求職工作的緊張感,也更愿意參與其他的口語學習。
(二)體驗教學
較之于情景模擬教學,體驗教學更多的是真實的體驗,也是走出教室,融入學校這個“小社會”,接觸更多的人并與之進行對話的一個活動方式,也可稱之為“實踐教學”。
以口才交際——推銷為例,我們學校經常會有一些為學生開設的專場活動,特別是營銷協會,常利用節日或課余時間,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實際提升學生的營銷能力,如營銷大賽、圣誕節熱賣專場等。這種情況下,可以在課堂講授要點并模擬演練的情況過后讓學生們,特別是營銷專業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可在旁觀察、記錄并在發現問題后及時提供幫助,隨時幫助學生調整狀態,以獲得更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經過實踐,學生們大大增強了對本專業和口語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與人交際的自信。
綜上所述,這四類教學方式既能在實際教學中提高學生語文方面的技能水平,又能在有限的教學情況(學校內教學)下,較大程度的豐富了學生的文學、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知識;更重要的是,這些豐富多彩,又較容易實施的活動,在較為枯燥的課堂學習中可以十分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專注度,從而最終達到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和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蘇云杰.抓語文教學根本,還語文本來面目——淺談語文教學中的誦讀教學[J].中學語文, 2009,03:39-41.
[2]謝宇霞.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及發展趨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06:94-95+177.
[3]胡璐璐.課本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省,西華師范大學,2015,Ⅰ.
[4]王鑒 張曉潔.論情境教學的理論基礎[J].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1,05:19-22.
作者簡介:
劉喆,女,漢族,福建省福州市人,中職助理講師,研究生,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語文學科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