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書華
[摘 要]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使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教學方式,在公共管理學界逐步得到認可并付諸實踐。以公共管理類本科生課程公共危機管理實踐教學為例,結合案例教學的流程,探討在此課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的優勢因素,為更有效地在公共管理類課程中開展案例教學提供經驗參考,更好地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 公共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實踐探索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9. 092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9- 0221- 03
0 前 言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使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教學方式,從最早應用于醫學教學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20世紀20年代,美國哈佛商學院嘗試在工商管理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該教學方法逐漸在管理學課程中進行推廣,并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學效果顯著。目前,我國公共管理學界開始積極引進案例教學并進行推廣,尤其是在以培養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管理機構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管理人才為目標的公共管理碩士(MPA)教學中,對此教學方法更是青睞。而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與MPA極為相似,因此可以借鑒MPA案例教學的成功經驗在公共管理類本科生課程教學中進行針對性地嘗試和推廣。
1 對案例教學的理解
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新型教學方式,它以某種理論知識為背景,以教師精心選擇和準備的案例作為載體,學生在提前閱讀和理解的前提下,在課堂上通過分組等形式進行討論或爭論,充分地進行互動和交流,從而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傳統講授式教學方式相比,案例教學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現成的知識,而是以學生為主導,讓學生根據案例去找答案并進行深入地思考;案例教學不是講授寬泛的通用知識技能,而是有針對性地針對某個理論知識,指向性和針對性強,讓學生在案例討論中置身于真實的情景中,增強學生的現實感受;案例教學不是強調對知識的單純記憶,而是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增強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教學,學生可以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于案例分析和討論中,這種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案例分析的能力,可以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扮演著設計者、激勵者和協調者的角色,負責選擇恰當的案例,指導學生分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2 案例教學在教學流程中的實踐探索
案例教學在公共管理類課程中運用時,從案例的選擇、課前準備到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同樣需要遵循復雜的程序和環節,每一環節的工作都會直接影響到案例教學的效果。下面結合筆者在公共危機管理這門課中運用案例教學的實踐,從案例選擇、課前準備尤其是課堂討論中來探討案例教學在本科生公共管理類課程中運用時所體現出來的優勢。
2.1 案例選擇
案例是案例教學的載體,選擇合適的案例對案例教學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案例選擇一般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案例要真實。案例教學中所使用的案例不是隨意編出來的,也不是簡單對事實進行闡明的事例,而是為了達到某種教學目的基于某個事實而寫作的事例。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興起于西方的公共管理運動,在對傳統公共行政模式進行繼承和超越的過程中不斷創造出許多經典的案例,而我國在進行政府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也不斷出現一些標志性事件,這為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提供了大量優秀的素材。其次,所選案例最好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現實生活的案例能使學生從自己所處的社會背景和社會環境去理解,有助于學生對案例本質的把握,通過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世界,更容易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遷移到真實生活中。如在講授公共危機管理這門課中,學生了解了領導在危機狀態下作決策所面臨的挑戰這些理論知識之后,為了讓學生真實感受到領導在危機狀態下如何做出有效的決策,在教學中選取了“一切為了考生,為了一切的考生——福建省建甌市2006年高考延期”這一案例。因為每個考生都經歷過高考這個關鍵時刻,能體會到領導在此情景下做出的決策對考生所帶來的影響,同時也能換位親身體驗一下領導在此情景下做決策所面臨的困境與兩難。再次,所選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隨著我國改革向縱深發展,社會所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多,在全國或地方經常發生一些具有轟動效應的危機事件。目前全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織MPA各教學單位編寫案例進行評選,并建立案例庫,大大豐富了公共管理案例素材。對于本科生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從中選擇描述型案例,因為這種案例側重于問題分析、決策過程和結果的評估,案例的時間截點是在決策之后,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熟悉決策流程,因此這類案例難度相對較低。
2.2 案例布置
為了讓學生充分熟悉案例內容,應把案例提前布置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與案例有關的信息,并且可以結合案例進行延伸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學生可以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評價、自主構建來開展學習,整個過程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為目標。在自主式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以問題為導向,根據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圍繞決策問題進行“用中學”,邊學邊用,當碰到新的知識點時,可以帶著問題主動去查資料。進行案例教學之前,把所選取的案例以電子版的形式發給了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提前進行熟悉和掌握,同時把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呈現給他們,讓他們帶著問題去提前熟悉案例。從討論時學生的反映和事后的交流得知,很多學生確實在熟悉這個案例的過程中,從網上和相關的參考資料中搜集了有關建甌市高考延期當時的情況,包括建甌市委書記的個人情況,他們在充分了解案例的背景資料和相關知識點的基礎上深入地對案例中呈現的問題進行了思考。在布置案例的同時,讓同學們根據人數提前進行分組,但是沒有告訴他們到底是分哪些組,這是為了避免學生們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不去了解整體情況。endprint
2.3 案例討論
案例教學是圍繞一定教學目標由教師指導、以學生分析和討論為主的一種教學活動過程。課堂討論可分為全堂討論和分組討論兩種情況,而分組討論更為普遍。案例分組討論主要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小組成員通過相互合作來達到共同的目標,這是一種合作學習的模式。合作學習使學生處于一種具有共同目標的協作性群體中,具有不同思維方式和智慧水平的學生之間觀點可以相互碰撞、相互啟發,在充分爭論和交流的基礎上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在此次案例教學中,根據案例內容,把學生分為建甌市委書記(分為高考如期和延期兩個組)、福建省委和南平市政府、教育部、學生家長等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分別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就高考是如期還是延期進行分組討論,同時留出一個小組對整個討論作出評論。分組討論完之后,每個組找出一到兩個代表進行發言,在這個過程中,小組其他成員或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隨時進行質疑和辯論。案例教學是在兩個平行的班里分別進行的(卓越班和普通班),因為兩個班人數不相同,一個班里40人,另一個班里54人,考慮到每個組的成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6個,因此在兩個班里實行了不同的分組方案。在卓越班里建甌市委書記作出高考如期和延期決策各分一個組,其他角色都是一個組,而普通班則是分了兩個平行組,除了評論組之外,其他角色都是兩個組。課堂上讓學生抓鬮隨機分配角色,他們在充分熟悉案例內容的基礎上當堂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大概進行20分鐘之后,每個小組開始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進行辯論。整個辯論過程有序且激烈,每個同學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來,充分地讓學生體驗和模擬決策時的場景。隨著辯論過程推向高潮,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們平時的拘謹蕩然無存,思維變得開闊和敏捷。教師則把他們每個組每個同學的典型發言進行記錄,適當地進行點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但是兩種不同的分組方案在討論時還是體現出了一定的區別。兩個平行組的討論顯得有些割裂,他們相當于在自己的圈子里進行內循環,很難顧及另一個組里不同的決策情況,這是由于班內人數過多導致無法進行更合理的分組,而另一個獨立組的討論效果就要好得多,整個班里是在一體的情況下進行辯論的,因此同學們能兼顧各方面的情況,更能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由此看來,案例教學更適合在小班進行。
3 結 語
通過在公共危機管理這門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的優勢充分地體現了出來,學生們明顯比在傳統講授情況下熱情更加高漲,創造性思想體現得更加充分。總體來說,案例教學的目標充分彰顯了人性,通過關注師生的內在心靈而探尋教學對于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相互對話和交流形成了更和諧的師生、同學關系;案例教學的內容通過向學生呈現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問題性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走向真實的生活世界;案例教學的方式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特點,學生在為自己學習負責的同時還要為小組的學習負責,在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案例教學的評價注重過程評價,教師對每個發言的學生都進行表揚,同時鼓勵其他同學踴躍發言,使盡可能多的學生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公共管理類課程往往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側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對于其他公共管理類課程可以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優勢,更好地服務于公共管理類課程的教學實踐。
主要參考文獻
[1]江凌,吳江. 對高校公共管理類課程開展案例教學的思考[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133-136.
[2]唐世綱. 論案例教學的基本理念[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7):136-140.
[3]陳福松. 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學[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3):171-172.
[4]孫健夫.MPA案例教學的認識與體會——以“以公共經濟學”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4(7):7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