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謝古麗·托合提
摘要:“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葉老先生也說過,閱讀教學總得讀,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為如此,本文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精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創建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聯系生活,激勵學習,讀與練同行,促進言語表達等四個方面加以分析,讓閱讀教學真正成為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指導;積極性
閱讀可以說關系到學生方方面面的學習,學生的閱讀水平不高,在寫作時也會束手無策,無法入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之一,因此,運用多種有效方法指導學生閱讀,讓他們“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進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呢?
一、精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在閱讀中,最常見的一種授課方法——精讀。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先讓他們精讀,通過精讀去理解每字的意思,再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最后再明理演文,使閱讀學習一舉多得。可以說,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單元中都選取了精讀課文,對于這些需要精讀的課文,教師除了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背誦外,也要引導他們領會文章表達的主旨、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再從;例文中挑選出精彩的片段抓住課文的中心詞匯,引導學生去分析、欣賞,加深他們對文章中心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文言文《兩小兒辯日》時,在開始閱讀前,先讓學生進行默讀,知曉文章的大概意思,對一些不熟悉的詞語要標注出來,待默讀完畢后,教師再帶領學生一起去朗誦課文,然后再對課文中的生僻詞進行一一講解。閱讀完成后,借助課堂互動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互動交流中,師生一起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個事物,得到的結論是不一樣的。然后,再結合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指導他們對該課文進行背誦,反復閱讀,以此來提高他們閱讀的理解能力。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有效地保障文閱讀教學的實施與發展。
二、創建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多媒體教學把抽象的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具體事物用形、聲、色相結合的辦法,使語文知識化抽象為直觀形象。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展開閱讀教學,以此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多媒體課件的有效利用能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學習課文在《游漓江》時,從文章的標題中我們知曉作者寫的是漓江的水,但是,實際上文章更多的筆墨描寫的漓江的山,對漓江水的描寫只有短短幾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向學生展示漓江優美的風光,學生邊閱讀課文,邊欣賞漓江之景色,讓學生通過感受這些山的神奇和獨特,進一步去感受漓江山的特點。此時,通過多媒體去感受漓江的獨特與神奇,漓江的獨特、嫵媚等特點自然也就躍然紙上了。因此,多媒體技術開展閱讀教學,讓學生更好地去感受文章語言優美的同時,還能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賦予的情感,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不再停留在淺層,而是真正走向了深處,實現了對文章的正確梳理與分析。而且通過閱讀還能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使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得到有效補充與延伸,使得閱讀教學收到寓教于樂之效果。
三、聯系生活,激勵學習
眾所周知,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可以說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積極閱讀的內在動力。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要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實踐,將課文中蘊含著的語文知識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眼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自覺投入到閱讀中去獲取知識。例如,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一話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展開講述,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在生活中搜集寫作的素材。教師講得生動活潑,學生也聽的津津有味。另外,也要適當拓展課外閱讀指導。讓學生閱讀一些經典的課外讀物,如《安徒生童話》《十萬個為什么》等童話寓言、科普讀物等,以此來達到閱讀拓展學習之目的,促進學生閱讀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
四、讀與練同行,促進言語表達
閱讀能力是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閱讀的最終目的是為寫作服務的,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得以于大量的閱讀為保障。而練的形式多種多樣,在開展練習時,要切實做到前后知識內容的逐步深化,不斷提高讀與寫的能力。比如,在學習課文《九色鹿》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讀寫點,讓同學們幫助國王寫一份告示,召告天下的平民百姓永遠不能傷害九色鹿,這正好與文章開頭的皇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設置練習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們也能站在國王的角度上去寫這個皇榜,利于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提升。合理的練筆設計的設計也能拉近學生與作者的心理距離,而且還能順利完成讀者角色和文本角色的心理對接,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言作者未言,言自我欲言之目的。這種練筆設計能夠達到有聲勝無聲之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小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為寫作儲備原始材料。
綜上,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閱讀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有效的閱讀能擴展小學生的思維、能拓寬他們的見識,而且還能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寫作水平,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盡管當前閱讀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作為教師,只要在實際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指導他們掌握閱讀技巧與方法,就一定能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思考[J].新絲路,2016(16):115-116.
[2]施鵬華.技術支持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研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6,06:116-121.
[3]邱秋玲.興趣為導,自主先行—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習慣培養探微[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4(10):3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