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蓮
摘 要
課堂教學提問是師生之間一種最直接雙邊活動,也是課堂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教學手段,更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礎。合理、準確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入手,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得出了什么是有效提問,以及有效提問的標準和所要遵循的原則,并根據有效課堂提問的基本策略從以下三個環節即準確把握提問時機與頻度、合理運用提問方式、合理設計提問進行了深刻闡述,最后得出有效課堂提問是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提問 策略研究
引 言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學習開始于思考,思考源于對事物的疑問,沒有疑問就不會思考,疑問是思考的動力源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疑問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提問。西方學者德加默曾說:“提問得好即教得好。”可見,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課堂提問。
一、一 什么是有效提問
1.
1.1有效提問的定義
20世際90年代中后期,課堂“有效提問”作為一個研究方向開始進入我國教育研究者的視野,并逐步成為大家所關注的焦點,但到目前為止,它仍處于研究的發展階段。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認為:有效性提問是指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能驅使個體積極思維發展,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課堂的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不斷提出并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提問方式。
1.22.有效提問的標準
1.2.1(1)要有目的性
問題應目的明確,提問必須為教學要求服務。教師在備課時要抓住問題的關鍵點,保留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提問,使提問恰到好處,為教學穿針引線,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1.2.2(2)要有啟發性
問題要圍繞如何解決核心的問題,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推進,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把握,讓學生不但知道是“什么”,而且還能找出“為什么”。
1.2.3(3)要有廣泛性
問題應面向大多數學生。課堂上,不僅要提問優等生,也要提問中等生和學困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結合,要徹底改變只給優等生“大包大攬”、“一包到底”的局面,應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1.2.4(4)要有趣味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和思考中。因此,課堂問題的設計必須新穎有趣,富有吸引力,讓學生感到有趣且快樂,并在快樂中學習與成長。
二、二 有效提問遵循的原則
2.11.提問的邏輯性原則
教師教學中所設計的問題,必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設計的問題應由淺入深,問題與問題之間必須有著嚴密的邏輯性,然后一環緊扣一環、環環相扣地設問,從而使學生的認識不斷的深化。
2.22.提問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原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是《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同時也是課堂提問的基本原則。教學活動是個動態的過程,教材里面的知識,需要師生之間的共同合作、探究、交流和體驗來獲得。因此,課堂提問就必須有利于師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與交流,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
2.33.提問的有效評價原則
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所提問題做出積極回應后,教師一定要對其作出適當的評價。對回答正確而且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不應吝嗇自己的表揚,應給予必要的甚至放大的贊揚。而對于回答不夠全面的同學,教師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不斷地啟發學生全面思考問題。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能批評或說出有傷自尊心的話語,應立即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得到正確答案。
此外,教師還要注意,什么情境下應問什么問題。在一節課的不同階段,學生思維的緊張程度是不同的,教師要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推進,及時調整自己的提問。
三、三 有效提問的基本策略
3.1策略一:1.準確把握提問時機、頻度
課堂提問可以隨時進行,但不同時刻的提問所取得的效果是不相同的。教師必須善于察言觀色,注意學生的表情和信息的反饋,及時發現并抓住這些最佳時刻。同時還要注意提問的頻度,切不可“滿堂問”,雖然一節課中提問次數沒有確定,但要把握好提問時機,不宜過多,提問要問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問出水平來。
3.2策略二:2.運用各種提問方式
由于問題的內容、性質和特點的不同,課堂提問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直問、反問、引問、追問等等。提問的方式有很多,作為教師要靈活掌握運用各種提問方法,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摸索探究,最大限度的發揮提問的作用。
3.3策略三:3.合理設置問題
要緊緊扣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合理設置提問,使學生明確重難點、理解重難點 、掌握重難點,從而保持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連續性和穩定性,為學生解答一些相關問題打下堅定的基礎。
3.3.1(1)圍繞教學“關鍵點”設問
所謂關鍵,是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重點處提問,重點就會突出,在教材難點處提問,難點就容易突破。如在圓面積計算教學中,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整節課的教學難點,理解由圓轉化為近似長方形與圓的各部分間的關系則是教學關鍵所在。教學中,通過拼割法將圓轉化為近似長方形后,這時學生對圓與長方形的內在聯系已經很明確,就能獨立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
3.3.2(2)通過“連接點”設計問題
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十分緊密,每個新知識都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而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它們內在的聯系為學生領會新知識架起了橋梁,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促使學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轉化為已知。
3.3.3(3)抓“致盲點”設計問題
所謂“盲點”是在正常思維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實際教學中又往往會影響到學生正確思維的問題。盲點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師應設計恰當的問題,幫助學生自己發現盲點。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能把學生從容易忽視的盲點摳了出來,使學生拓展了思維的廣度。
結 論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聯系實際,優化課堂提問的內容,把握提問時機,講究提問方式,不斷提高自己提問的水平,真正發揮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