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慶修
摘要:《世界衛生組織憲章》明確地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態,而且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健全安好的狀態。”這表明人的健康不僅要重視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視心理健康。而“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新時期少年兒童的核心素養的教育,要求全體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班主任是中小學的重要崗位,更應該努力做好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保健醫。這就要求班主任應從學生身心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進行教育專業化的心理咨詢,提高全體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班主任;心理保健;身心健康;核心素養
“班主任是中小學生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是的人生導師。”(教育部2009年12號文《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的傳承者,還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更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中。
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認為,國家要求我們應成為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的角色。適應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需要,必須具備較強的心育能力,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學生,與學生充分溝通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施加影響并有效控制學生行為。余下認為,班主任應當是學生的首席心理醫生,對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初步鑒別,確定心育目標,并設計心理訓練活動,開展心理輔導,進行心理咨詢。
一、心理咨詢是班主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第一要務
心理咨詢不但是以心換心的互動過程,而且是一種幫助學生自我認識的過程。班主任所面對的教育對象是青少年,他們正處于一生中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需要教育和引導。班主任的特殊身份使其容易成為青少年學校生活中的主要依靠對象,成為影響學生的“重要他人”因此班主任是學生心靈的導師,是引領學生全面發展的引路人。而新時期,學生心理輔導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目標所在,更是立德樹人,培養核心素養的最根本任務和基本要求。
二、心理咨詢是班主任解決學生心理困擾的有效辦法
隨著競爭的激烈,學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就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心理咨詢對于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學校中占大多數的學生心理比較健康,基本適應環境,無明顯心理沖突,這些學生宜采用發展性心理咨詢,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發揮個性特長,開發潛能,提高學習和生活質量,實現個體的可持續發展。再如,許多學生心理基本健康,但學習和生活中常被各種煩惱所困擾,心理矛盾、沖突明顯。這類學生的對象較多,只不過是程度輕重而已。通過適應性的學生心理咨詢,有預見性地幫助排解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如因學習成績不佳而心事重重,人際關系困難而苦惱等,預防性心理咨詢尤其注重于心理危機的早期覺察和干預。又由于多種原因,少數學生患上某種心理疾病,并影響其正常生活和學習。如神經衰弱癥、社交恐懼癥、緊張焦慮癥、抑郁癥,更由甚者由人際、情感、學習各種危機的交迫,產生輕生念頭等,這些學生屬心理障礙性咨詢的范疇。通過學生心理咨詢,以及早發現,及時預防,以治療克服障礙,緩解癥狀,恢復心理平衡,因而它具有矯治功能。
三、心理咨詢的操作規范與有效策略
規范、科學、有效的咨詢有利于咨詢的雙方共同受益,所以基于此,我將提供以下幾點方法僅供參考:
(一)、前期,最基本的是教師與求助學生之間應建立的和諧、信任關系
當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需要尋求幫助時,往往學生對教師是有排斥心理的,是不太愿意主動向老師陳述情由,因此,班主任與求助學生首先建立起和諧、信任關系是心理咨詢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的開始。具體方法如下:
1.在初始談話的氛圍上
首先,要準備充分,回顧一下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情況,包括學生的成績冊、作業本,根據“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理,制訂談話方案。其次,注意運用輕松、風趣、委婉、鼓勵性詞語營造活潑愉悅的談話空間,以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減少顧慮。最后,尊重學生,平等對話。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時,無須充當“衛道士”的形象,應該要拋開所謂的“師道尊嚴”,在尊重了學生的人格的同時,也能贏得學生的尊重。一石二鳥、一箭雙雕。
2.在咨詢技巧的方式上
首先,構建認同心理。設法尋找師生談話雙方的共同語言,以求得心理上的接近與趨同。認同心理是互相溝通的基礎。在溝通過程中要努力設法尋找共同點,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為進一步交談創造有利的和諧氣氛。其次,贏得主動。班主任要建立溝通雙方交談時的主動性,交談時注意適當調控,遇到有學生不愿意說的或你不好意思提的問題,采用迂回方式誘導對方,讓他們主動說出來。也可運用情緒感染對方或轉換話題,時刻把談話的主動權把握于自己的手中。最后,設身處地考慮問題。班主任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不妨先繞開敏感話題,設身處地為學生層層分析。當他覺得你的確為他著想的時候,他在精神上就回處于松弛和開放的狀態,也就可能會較為客觀地理解和評價你的看法、觀點,溝通的目的也就容易達到了。即羅杰斯曾經提出的,指導者必須具備三種基本態度,那就是共情、真誠、無條件關注。
3.分類篩選法
學生咨詢的問題可能有很多,因此,班主任老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類,在找出最主要的問題后再逐一擊破。同時注意專心傾聽,適時提問,積極互動,以達到共情的目的而讓學生與教師心靈距離更近。
(二)、中期,建立共同體,尋求有效性策略
1.收集信息
對學生個人信息的收集是咨詢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對心理問題學生的家庭情況、父母教育習慣、家庭構成及氛圍、學生個人基本情況作基本了解并建立信息卡,以便因材施教。
2.探究策略
學生心理個性是復雜的,這樣對心理咨詢有一定的難度,而恰巧心理咨詢又是一個交心的過程。班主任與學生談心之前,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的基礎上,設計科學的策略與方法,對不同的學生,對癥下藥。例如內向型學生,他們不善言辭,與他們談心應采取平等對話的方式,使他們感到班主任平易近人,和睦可親,讓學生愿意與你傾心交談。“巧言型”學生思維敏捷,口語表達能力強,與他們談心應深入全面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等狀況。掌握事實根據,對談話的內容去偽存真,使之體會教師言之有理,口服心服。謙虛型學生遇事謹慎缺乏自信。與他們談心推心置腹,坦誠相見,提出明確要求,使他們確實感到老師的殷切期望。“多疑型”學生往往對教師的談心,存在多方面的顧慮。與他們談心不但要以情感人,更要以理服人。要用充分的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讓他們無懈可擊,要以誠懇的態度使學生感到教師的真誠所在。
3.建立合作共同體,進行多元化廣角度的心理疏導
合作共同體,此處既是指問題學生共同體,也是指任課教師、學生家長,讓他們和班主任一起組成心理教育活動的共同體。可利用小組學習等方式,讓組內成員相互交流方法,取長補短。
(三)后期,鞏固教育成效,追蹤長效性觀察
1.小結每次咨詢效果
2.商討下次咨詢任務
3.布置家庭作業
4.正視與處理咨詢中的反復現象
5.處理咨詢失誤
其中,小結也包括教師的小結、求助學生的小結和來自雙方共同的討論。教師的小結主要側重咨詢過程中所言所行是否得當,對求助者及其問題的把握是否確切,所采取的步驟是否合理和有效等等。求助學生的小結包括自己是否積極配合,把相關信息告訴了老師,是否很好地理解并接受了老師提供的幫助,通過咨詢哪些方面有新變化,引起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咨詢各階段小結的和家庭作業的布置,目的在于發現新的情況與問題、把握關鍵要素、促進心理咨詢更加深入。此時,也可運用明察暗訪方式了解咨詢學生尋求幫助后的情況以展開追蹤長效性觀察。
四、結語
總之,今天的學校已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機構,它需要承擔更多社會其他機構承擔的職能,今天的學校被期望成為社會兒童、青年的保健和文娛中心。學校也要提供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營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服務。在諸多的內容里,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顯現出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我們的班主任老師要首當其沖,切實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