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松
摘要:從古至今,住房問題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傳統的建筑方式被漸漸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混凝土建筑與裝配式建筑。加上現階段大量建筑機械的使用,使施工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時,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還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同的施工情況對施工方式也有要求,目前我國的施工方式多種多樣,裝配式建筑、混凝土澆筑是現階段施工常用的建筑手段。本文就這兩種施工方式展開討論,主要介紹其施工特點、成本的比較及裝配式建筑成本控制。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現澆建筑;成本控制
一、兩種施工方式特點介紹
(一)裝配式建筑的特點分析
在施工前對建筑構件進行制作。此方法是將建筑分解為不同的部位,再根據設計人員提供的精確尺寸在工廠中進行結構件的成批制作,在施工時將構件運輸到相應場地進行組裝,就完成了復雜建筑的施工。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時達到了節能環保的目的。
節省人力物力。自動化流水線生產能最大程度降低構件質量不合格的出現頻率,且不需要大量人工。建筑施工與工廠生產互補,有效縮短施工周期的同時節約了建筑施工現場的用水量,節約水資源的同時有效保護環境。
裝配式建筑也存在制作成本較高的缺點。為保證預制件質量,必須使用精度較高的自動化生產機器,其造價也相應升高[1]。在建筑施工中為保證其質量還使用了相關新型防水、保溫隔熱材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此外與之構件的運輸業產生大量的運輸費,進一步使裝配式建筑成本提高。
(二)現澆建筑的特點分析
現場混凝土澆筑通常用于較大型樓板的施工,在澆筑前需要進行以下準備工作:將需要的模板鋪在相應位置,并用鋼筋將整個樓板進行構架。現場澆筑的整體式樓板優點主要體現在這幾方面:整體很少有接縫出現,能均勻平衡建筑各方面的應力且對地震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為人們的居住安全提供了極大的保證;整體澆筑可以搭建任意形狀的模板,并不影響設計人員對建筑外形的設計與創新;在需要安裝其它他構件的地方可提前留出相應位置,在樓板風干后方可進行其它構件安裝;可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來計算所需荷載,從而確定鋼筋的使用量,靈活性較強。
現場澆筑同樣存在著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現場支模需要大量的板材,造成較大的經濟成本;現澆過程若不是專業的施工人員操作,極易出現質量問題;從支模、澆筑到完工養護需要的施工時間較長,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施工周期;對周圍的環境衛生及氣候條件要求較高,需要加派人手時刻注意周圍環境的變化;對質量的檢驗比較嚴格,若檢驗不過關需要返工,造成經濟損失。
除此之外,現場澆筑需要對混凝土現場制作,很難控制好其配比。同時產生較大的噪聲,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2]。板材、水泥的大量使用會在增加資源消耗的同時嚴重污染環境,這與近年來倡導的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施工理念相悖。
二、裝配式與現澆各方面的對比
(一)圖紙預算成本對比
在相同的國家標準下分別按照兩種施工方式對建筑圖紙進行設計,完成后交給相關預算人員對工程造價進行仔細計算。通過多次計算得出如下結果:裝配式圖紙在各方面成本都低于現澆式,但在預制構件方面成本卻遠超現澆建筑,增加其成本的主要原因是PC構件的加工。因此可以通過控制預制件的成本輸出來縮小與現澆建筑的成本差距。
(二)裝配成本對比
以實際的工程來進行裝配成本的對比,分別使用不同種類的預制件,使用預制件的部位依次增多。通過實際工程可以看出,使用預制件越多的部位其裝配成本就越高,成本主要體現在新型材料的費用上。裝配成本越大,管理費、機械費就越少。
(三)預制件成本對比
混凝土澆筑施工基本不需要進行預制件的生產,通常都是現場進行整體澆筑,因此其在預制件成本投入幾乎為零。而裝配式建筑優點就在于大量半成品的生產制造能夠有效縮短工期的同時大幅度提升建筑的質量。但預制構件的生產會大大提高制作成本,尤其是PC構件成本投入最大,再加上材料的運輸與安裝會進一步提高成本。
(四)施工整體成本對比
混凝土現澆施工整個過程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管理費、各項作業費用、工人的工資及原材料費用,裝配式施工除了這些費用之外還包括前期的生產費用。前期預制件的生產包括人工費、模具費、運輸費、養護費等,很多費用疊加在一起遠超現澆式施工。兩種施工方式各有利弊,從整體上分析后者費用略高于前者,但施工周期短,質量優良[3]。
三、控制裝配式建筑工程造價的策略
綜上所述,裝配式施工優勢較大,但其龐大的前期費用讓很多施工單位望而卻步。只有從根本上降低預制件的成本,才能有效減少工程整體開支,下面介紹幾種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
(一)簡化設計圖紙
首先在不影響整體施工效果的前提下對圖紙進行精減,將預制件的制作及裝配控制到合理范圍;其次裝配式設計最好用于樓層較高、戶型較統一的建筑當中,可實現構件的規模化生產;在設計時多采用同種構件相互組合的方式,減少構件模具制作的同時達到相同模具批量生產構件的目的;在建筑結構上,盡可能使鋼筋規格統一,在鋼筋架構上設計成一樣的骨架,方便工人操作;對構件的連接方式進行改進,減少預埋件的數量和原材料的使用;預制件體積和重量不要超過八噸,能減少其提升設備成本。
(二)生產規范化、流程化
使用計算機自動化管理,減少人工管理能夠有效節約成本。在構件生產時做到對模具的重復利用,做到成批的大量生產,能夠有效減少成本投入。生產過程利用機械實現自動化和流水線化,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
(三)節省安裝和運輸成本
在運輸時預制件要分類堆放,并在表面包上表皮防止運輸中出現損壞。選擇生產廠家時盡量選擇距離施工地點較近的工廠,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運輸費用[4]。安裝時,PC構件的安裝是施工中的重要環節,該構件的安裝對施工者的著裝要求也很高,因此安裝PC構件時要采用經驗豐富、專業性強的工人。
四、結束語
建筑行業在經濟與各類先進技術的共同支撐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果。但現階段各施工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參差不齊,對建筑成本的控制沒有明確的標準,經常造成巨大損失。
參考文獻:
[1]王爽,王春艷.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澆建筑造價對比淺析[J].建筑與預算,2014,(7):26-29.
[2]劉太春.基于價值工程的裝配式建筑與現澆建筑對比研究[J].低碳地產,2016,(3):40-40.
[3]曹鳳.裝配式建筑與現澆建筑建設成本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8):733.
(作者單位:中鐵十二局集團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