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效飛
【摘要】融資擔保作為一條緩解地方小微企業發展資金“瓶頸”有效途徑,面對當前嚴峻的形勢,如何充分發揮職能,幫助小微企業擺脫困境,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此,筆者對平涼市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分析現狀,提出問題和對策建議,以供各界領導商榷。
【關鍵詞】融資擔保 現狀 問題 對策建議
融資擔保是破解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手段和關鍵環節,對于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是銀行降低信貸風險,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緩釋風險條件選擇之一。目前,擔保行業出現的經營困局也已經引起各界的關注。本文旨在對平涼市擔保市場現狀調研的基礎上,分析融資擔保公司在支持小微企業中面臨的問題,提出加快融資擔保公司突破困境,創新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當前平涼市擔保市場的現狀
平涼市現有融資擔保機構共29家,其中,政策性擔保公司10家,商業性擔保公司19家。截止2017年3月底,在擔保余額為18.86億元,服務小微企業765家,占全市小微企業總數的8.9%。30家擔保公司注冊資金總額為14.8億元,其中注冊資本金上億元的為5家;5000萬元的13家;其余11家為3000萬元以下的,據調查民營擔保公司抽逃資本金現象十分嚴重。與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并準入的有13家,未準入的有16家,其中,民營擔保公司與銀行正常合作的僅剩3家。執行的擔保費率為3%~10%。整體信用放大倍數為1.28倍。從數據可以看出,擔保機構普遍存在資本金不足的硬傷,無法達到與國有大型銀行合作的門檻。10家政府背景的擔保機構,由于資本金太少,只能勉強滿足精準扶貧及一些政策性信貸業務需求,根本無暇顧及大部分小微企業的擔保增信需求。從信用放大倍數也可以看出,擔保公司資金使用效率過低,民營擔保公司業務整體上處于萎縮或停滯狀態,個別擔保公司已有半年多未開展一筆業務。
目前,平涼市由政府出資建立“風險補償擔保基金”,并開展擔保的信貸業務主要有:“助保貸”業務、農業企業扶貧互助貸款、精準扶貧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以及小微企業互助擔保貸款等,基金總余額為5.35億元(其中中央2.25億元,省級0.46億元),在保貸款余額為46.2億元。雖然擔保放大倍數達到8倍左右,但由于小微企業量大面廣,而政府出資的政策性擔保基金大部分是一次性注入,缺乏持續的資金補償機制。而且每筆基金只針對某項具體信貸政策,不能通用。有些貸款,還需要企業提供反擔保。加之目前地方財政財力十分緊張,對擔保風險難以控制等諸多因素制約,導致政策性擔保業務只能惠及部分優質小微企業上,而更多的普通小微企業還是無法享受到政策惠顧。
二、融資擔保公司支持小微企業中面臨的經營困局
(一)擔保公司盈利能力較弱,風險準備金提取不足
規范的擔保業務是微利行業,擔保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于保費收入、委托貸款業務以及部分對國債和保本理財的投資。其保費收入取決于擔保公司的信用放大倍數和費率。據權威部門調查顯示:在正常情況下,擔保公司放大倍數3倍,利潤率在5%左右,放大倍數在5倍時,盈利能力大致也只有10%。平涼市擔保公司整體放大倍數僅為1.28倍,個別經營較好的擔保公司放大倍數在5倍左右,擔保公司的微利屬性導致其提取的風險準備金相對有限,其歷年積累的風險準備金也許還不足一筆代償的付出。
(二)擔保公司服務的企業風險程度相對較高
一般而言,通過擔保公司擔保向銀行尋求貸款的企業,資信等級普遍較低,抵押物也不充分,風險較大。宏觀經濟形勢低迷的時候,這類企業最易受到沖擊。并且擔保公司對這類企業的擔后管理也存在難點,主要是信息不對稱。由于擔保公司至今沒有連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無法直接查詢企業的債務狀況,對企業的信用狀況了解不充分,有可能影響擔保公司對企業債務狀況的客觀判斷。
(三)擔保公司在與銀行合作中處于不對等地位
在貸款擔保過程中,銀行貸款合同是主合同,擔保合同是附屬合同,因此,擔保機構部是處于從屬地位。對擔保機構推薦的項目,如果銀行不同意,擔保就無法實施。針對自有客戶,銀行往往會經過篩選,將資質較差的客戶推向擔保公司。在銀擔合作中,銀行會充分利用其主導地位,少承擔或根本不承擔風險,給擔保機構較少的授信額度和放大倍數。據調查,2016年至目前,平涼市有16家民營擔保公司與銀行退出合作關系。
(四)對擔保公司的行業監管不到位
目前,擔保行業沒有一個成熟的營運模式,國家對擔保行業的性質界定也相對模糊,政府部門對擔保公司的管理依然比較弱化,進而也造成了事實上的監管真空。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如銀監局把擔保公司排除在金融體系之外,導致監管不足。由于監管缺失,擔保公司的服務性功能被逐利性取而代之,不少擔保公司參與非法集資,民間高利貸等高風險業務。這些因素影響著擔保公司的風險大小,也是銀行在選擇擔保公司時的重要判斷依據。
三、在困境中求突破
(一)融資擔保公司要增強自身實力,提高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
一是推進融資擔保機構“減量增質”、做精做強。實行分類引導:對經營出現較大問題的擔保公司,由其主管部門進行清理,逐步有序退出市場;對規模較小的,要引導其增資擴股、合并重組,逐步達到銀擔合作條件;對內控工作薄弱、業務力量不足的,要引導其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內控水平;對股權結構單一,公司治理不健全的,要引導其適度分散股權、完善股權結構,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與之合作的信心,增加與銀行合作和談判的能力。二是加強融資擔保機構自身能力建設。建議政府主管部門應進一步促進融資性擔保公司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加強對融資性擔保行業合法經營的監管。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提高風險識別、評估、控制水平,充分發揮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能作用和相互制衡的決策機制,不斷提高公司決策水平和防控風險的能力。三是要注重擔保模式的創新。融資擔保公司要主動適應金融市場需求和形勢發展的需要,關注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以破解“抵押擔保難”為突破口,擴大抵押物權范圍,更加注重企業的實際還款能力,從單純不動產抵押向多元化動產抵押突破,從有形的實物資產擔保向無形的權利擔保突破。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增強與擔保公司的戰略合作定位
一是要完善銀擔合作政策。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根據政策導向,按照商業可持續、風險可防控原則,主動對接,簡化手續,積極擴大、深化銀擔合作;在與省級再擔保機構達成的合作框架下,對合作的融資擔保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提供風險分擔、不收或少收保證金、提高放大倍數、控制貸款利率上浮幅度等優惠條件;改進績效考核和風險問責機制,提高對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貸款的風險容忍度。對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承擔風險或者只承擔部分風險的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貸款,可以適當下調風險權重。二是要高度重視風險防控工作。對虛假注資、抽逃資本金行為的擔保公司要重點防控。重點支持成立時間較長、運作規范的擔保機構,適當向政府出資或具有政府背景的擔保機構傾斜,擇優支持公司治理機制完善、經營穩健的民營資本控股的擔保機構。
(三)發揮政府支持作用,構建可持續銀擔商業合作模式
一是加快再擔保機構發展。完善再擔保機制,提升轄內融資擔保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統一管理要求和服務標準,擴大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業務規模。
二是建立政銀擔三方共同參與的合作模式。地方政府要發揮作用,加大投入,積極探索適合轄區實際的政銀擔合作機制,設立政府性擔保基金,實現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風險在政府、銀行業金融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之間的合理分擔。
三是明晰地方監管責任。地方政府作為監管責任主體,要重視對融資擔保公司監管工作,防范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重大風險事件。加強對注冊資本金的管理,要認真執行《甘肅省融資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銀行托管暫行辦法》和《甘肅省融資擔保風險事件應急預案》中“融資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或分支機構運營資金的40%要存放協議托管銀行專戶”的規定,嚴防擔保公司抽逃資本金及其它違法活動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彥.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運作機制的選擇與創新[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5(5).
[2]陳其安,陳亮.基于信用擔保的中小企業債權融資博弈模型研究[J].經濟問題,2008(4):2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