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鮮花
摘 要:與一般的普通學校不同,職業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這是職業教育的根本特色,為社會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應該是辦學的根本宗旨。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從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出發,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未來就業打下基礎。本文主要探究了職業能力視角下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建議,以期有所幫助。
關鍵詞:職業能力;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建議
一、引言
高職院校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載體,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滿足未來的崗位需求。語文是一種具有人文性質的工具,同樣在高職教育課程中也包含了這門基礎學科,高職語文教師要注意從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視角出發,對教學進行深入改革,在教學中滲透職業能力的培養,把專業知識與語文內容融合到一起,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更好地勝任未來工作崗位。
二、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構建職業化課程體系
高職語文教學應該從企業和未來崗位的需求出發,把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建立起模塊化的課程知識體系。當前高職語文教材還是傳統上文體單元的類型,主要是進行文學作品欣賞,缺乏職業特色,因而教師就應該從學生的專業入手,精選職業性質強的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以滿足學生未來職業的需求。在對高職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過程中,可以從以下這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夯實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引入符合崗位需求或繼續學習的內容;二是添加與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相關的內容,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進一步提升其就業競爭力;三是注重口語交際、應用寫作、綜合閱讀等方面的教學,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培養健全人格。
三、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知識也在日新月異,因而高職語文教師就要注重傳授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更為便利地獲取知識,從中發現語文知識與自己專業課程間的聯系,最終實現專業學科與基礎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培養創新性人才。在實踐教學中,高職語文教師可以從文學作品的概述、探究和爭論等幾個方面開展,為學生展示出當前學術界的各種不同觀點,由他們進行自主判斷,并鼓勵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從而培養思維能力;在教學形式方面,可以采取演講、表演、辯論、實地考察等形式,讓學生得到文化的滋養,提升審美能力,而且通過師生的充分互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對于以后的職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四、促進語文與專業知識融合,培養學生職業語文能力
不同專業的未來職業崗位對語文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因而教師除了要開展基礎的語文教學任務,還要思考如何將專業知識融入進來。高職語文教師可以按照專業的特點和需求,找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方向,運用“文同教異”、“各取所需”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職業語文水平。例如在文學欣賞、口語交際、綜合閱讀的模塊教學中,要讓學生切實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之后,深入挖掘其中的職業因素,找到能夠反映專業知識的信息,實現兩種類型知識的完美結合,從聽說讀寫角度去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這樣學生就會具備更全面的職場技能,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基礎。
五、注重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高職學校的辦學特色就是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因而語文教學也要注重實踐教學,教師要樹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獨立能力和合作精神,激發創造思維。高職語文在實踐教學中,應該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可以采取多媒體輔助教學、小組合作、比較教學等形式,而在具體實踐活動組織過程中,可以開展如語文實訓周、仿真訓練等實踐活動,開辟第二課堂,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實踐應用能力。
六、改革考試模式,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
高職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結合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考慮學生的所學專業和崗位需要,設置科學合理的考試內容,不但要關注學生的考試結果,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平時表現,這樣才能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能力,真實地反應其學習狀況。因此,高職院校要深入開展考試改革,語文考試要從學生的所學專業出發,采用動態評價手段,每次上完課都給予相應的評價,這樣把學生平時的課堂狀態、作業完成情況、實踐活動參與情況等全部納入到考核范圍內,期末考試成績只能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不能起到決定作用,在這樣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下,就能更為公正地評定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七、結語
總之,高職語文教學要秉持職業教育的特色,全面深入的開展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職業語文能力,提高他們的職業綜合素養,這樣學生才會更具崗位競爭力,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張墨.高職語文教學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研究[J].語文建設,2016(06):25-26.
[2]林政.淺析高職語文教學怎樣以就業為導向[J].科技資訊,2015(12):29-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