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英
摘 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有效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起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通過課堂提問充分體現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整個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提問;策略研究;高效課堂
新課程下的高效課堂改革浪潮中,許多地方的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大膽運用新課程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教法,有效指導學生的學法,涌現出了一大批課改的精英,成為大家學習的課改精英。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感悟到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將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這門課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獲取語文知識,能力得到極大提升。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對學生進行提問的認識與做法,與同行探討!
一、認識認識提問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語文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提問是語文教學手段之一,是教師啟發學生的心智,引導學生學法,促進學生思維不斷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同時,通過教師的有效提問,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活動中,易于發現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狀態。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可見新課程下的高效課堂,需要語文教師精心提問,講究提問的策略與技巧,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前進行有效的預設提問,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提問,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方式之一,同時,也是教學方法中的啟發式教學,也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部分,通過對學生的提問可以達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學法。
二、提問要體現問題的梯度性
所謂問題的“度”,是指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自身實際聯系起來,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任何問題都是由淺及深,不是在開始提出問題就讓學生摸不著頭腦,那樣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語文教師要防止提問的梯度與學生不相適應,就需要語文教師認真解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各個階段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目標,認真分析教材,弄清教材的編排體系,結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情況和基本技能情況,梳理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進度計劃,明確學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精心準備教案。
語文教師在提問時,語言要盡量規范,易于學生理解并能掌握。提出問題的設計,要注意話語要簡潔,防止過于口語化,比如“這個說法對不對?”、“這個做法好不好?”、“這個做法行不行?”等,這些提問過于簡單,沒有多大的價值,會浪費學生的時間。
語文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不能過于面寬、面大,讓學生莫不著頭腦,弄得昏頭轉向,學生找不到問題的答案,心理情緒狀態不佳,易于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語文課堂中的提問,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應該讓學生“跳一跳”激發學生的思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后獲得正確的答案。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地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會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也才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提問時要把握問題的“量”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與學的模式,教師的角色將徹底轉變為組織者、倡導者、參與者的身份,而并非是教師一人唱主角,讓學生被動式接受知識,那種枯燥無味的學習情境,是學生厭惡學習知識的最終體現。因此,語文教師在對學生提出問題時,要抓住有利的時機,并非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應該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巧妙提出問題。真正體現出高效課堂的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以及教師主導的作用。
語文教師要認識到提出問題,也并非是越少越好或越多越好。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學習該部分知識的特點,事先預設出有計劃、有步驟的提問,力求做到有的放矢。每課時要求學生掌握或達到的學習目標,教師要以問題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易于明白,易于掌握。同時,對難度較大問題可以將它分解成幾個較小的問題,環環緊扣,這樣能夠將學生的思維向著縱深的層次推進。只有這樣將問題適時且適量,語文教師富于技巧性的提問,就能培養學生思維的各種綜合能力,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四、提出問題時要照顧學生全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可見,語文教學時要提高學生全體的語文素養,并非是某個學生或某個群體的素養。因此,語文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要關注整個全班的學生,對那些差生,要密切關注,及時對反饋的信息進行處理,幫助差生把知識方面的遺留問題解決掉。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認真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對不同的學生采取“分層目標,分層教學”的原則去提出問題,讓不同類別的學生都有自己學習語文的具體要求,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現自己。
五、創設和諧、平等的教學氣氛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關系,不再是教師是居高臨下的“為師獨尊”的心里態勢。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將學生視為自己的親密朋友,甚至可以把學生當著是自己的子女一樣去對待,在學生困難的時候,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幫助,指導學生應對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讓學生樹立起于困難作斗爭的信心與勇氣。教師耐心傾聽和接納學生的不同意見,巧妙的因勢誘導,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
總之,新課程下的高效語文課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它能夠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活動中,獲取語文知識。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科學地設計提問,適時地質疑提問,及時地反饋提問,從而優化課堂結構,展示教師的教學魅力,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昭.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2,02.
[2]達新潔.淺談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策略[J].神州,2011,14.
[3]陸思.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1,09.
[4]田曉麗.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