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慧芝



摘要:在無前置力學課程背景下,以《建筑施工圖識讀》課程為載體,探索對文理兼收的工程造價專業進行建筑結構概念的滲透式教學。本文以墻體構造章節中的墻體承重結構方案選擇知識點講解為對象,討論了結構整體受力對結構方案優缺點和建筑構造的影響,幫助學生從宏觀上構建建筑結構概念。
關鍵詞:建筑結構;滲透式;承重結構;方案教學
概述
我院工程造價專業最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計量與計價等專業核心課程的前置課程為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施工圖識讀等課程,原先的建筑構造與識圖、建筑結構與識圖,識圖實訓整合為建筑施工圖識讀課程,課時由原先的總共8課時縮減為4.5課時。課程圍繞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識讀,通過工程項目,貫穿建筑構造、結構構造知識的講解。因此,建筑力學、建筑結構基礎等相關內容大為縮減,系統地從靜力學到動力學,從桿件到桁架,從外力到內力的講解方式,顯然不符合最新培養計劃的要求。如何在以識圖為主的教學中融合力學知識,使學生初步具備建筑結構概念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一、砌體結構承重方案
建筑施工圖識讀課程中難以避免地要講解到承重方案,這決定了承重墻和非承重墻的布置。承重墻在結構構造上要求更高,墻體至少為一墻厚,且限制墻體上洞口大小,限制了承重墻之間的距離。反之,非承重墻墻體可以較薄,或者可以開設較大的洞口,墻體間距也可以較遠。如果非承重墻為縱墻,體現為較小的房間,較大的窗戶,結構上雖對進深不限制,但考慮到進深受到散射光照入深度的影響(為窗戶上沿到地面高度的兩倍),進深最大值實際上受到了建筑構造限制。如果非承重墻為橫墻,體現為較大的開間,較大的房間,較小的窗戶。
承重方案的不同,建筑結構安全性也有差異。在各種承重方案中,橫向承重方案最優,其次為縱橫向混合承重體系,最差為縱向承重方案。要理解這一點,需要理解水平力、慣性矩、整體結構模型簡化。對于只掌握牛頓三定律,高中力學知識的學生來說,系統理解這些問題非常困難。實際上,工程造價專業文理兼收,很多學生甚至連高中力學知識都不具備。有限教學學時之內,將建筑結構概念通過一個個知識點轉化滲透給學生,是工程造價專業基礎課教師的任務所在。
二、荷載
墻承重結構受到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的影響,豎向荷載包括由建筑物材料自重引起的恒荷載,由可變的人群、家具等引起的活荷載,水平荷載由風壓或地震作用引起。將各種荷載對建筑物的影響疊加,就可以核算建筑物的荷載承受能力。
圖1所示的四種方案,我們要討論在承重墻體材料相同的基礎上,在結構受力上的優劣。由于建筑物所用材料和使用功能不變,四種方案中豎向荷載決定的承重墻體總厚度和是基本相同的。大致可以用中學里的A=F/P來理解所需承重墻體的面積。
水平荷載作用對承重墻體厚度要求則大有不同。在風荷載或者地震力的作用下,高聳的建筑物好比一根巨大的懸臂梁,如圖2所示,它同時受到各個方向的水平荷載的作用,有時候是風荷載,有時候是地震力。那么問題就可以變成:在材料相同的情況下,在建筑物的縱向和橫向分別施加水平力,哪個方向更容易推倒,則哪個方向就是比較薄弱的方向。所謂建筑結構的方案布置,就是將有限的材料布置在較薄弱的方向,使兩個方向的抵抗能力較為均衡。
三、類比討論
根據生活經驗,我們或許已經可以判斷橫向為薄弱方向。不妨觀察日常的兩個現象(圖3):一、承重的結構梁通常是如何擱置的,橫截面是豎著擱置,還是水平擱置?二、跳水運動員使用的跳板的橫截面是水平擱置還是豎向擱置?這兩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卻反映了一個經典的力學原理。當要求結構比較“剛強”的時候,橫截面是豎向擱置的,當要求結構比較“柔韌”的時候,橫截面是水平擱置的,結構比較強的方向是橫截面高度方向,結構比較弱的方向是橫截面的寬度方向。在力學上,用截面慣性矩來描述這種抵抗能力(圖4)。可知,平行于荷載方向的截面高度和垂直于荷載方向的截面寬度,對抗彎能力的影響分別是3次方的關系和1次方的關系。因此,較窄的方向是抵抗荷載薄弱的方向,這跟建筑物在水平方向荷載作用下的抵抗能力是一樣的道理。
四、承重結構方案分析
橫墻承重時,橫墻間距受到經濟板跨的限制,橫墻距離距離較近,建筑結構抵抗水平力的薄弱方向-橫向得到了加強。因此,其抵抗水平力的能力是最強的,抗震性和抗風性能都最為優越。同時由于縱向墻體為非承重墻,縱墻上可以開設較大的洞口,采光和通風性能良好。橫墻距離較近還決定了房間的開間不可能很大,因此適用于旅館、宿舍、住宅等開間要求較小的建筑。
縱墻承重則跟橫墻承重方案剛好相反,抵抗水平力薄弱方向-橫墻主要以隔墻形式出現,因此間距較大,抵抗水平荷載能力不如橫墻承重結構。同時,縱墻承重約束了縱墻開洞,窗戶較小,橫墻間距大則房間的開間較大,適用于建造較大的教室、會議室、影視廳等建筑,但由于抗震能力較差,不適宜建造太高,并加強抗震驗算和抗震措施的設計。
這種承重結構方案優缺點在上述兩種結構之間,結構的抗震驗算和抗震措施都要嚴格設計。
五、延伸
建筑結構承重方案布置的原理適用于砌體結構,也適用于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比如框架結構中結構柱的布置,就將柱橫截面的高度方向迎向橫向,來加大結構整體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剪力墻結構中則要求橫向布置足夠的剪力墻來抵抗水平力。對薄弱方向進行加強布置是抓住主要矛盾的哲學運用。在沒有電腦輔助計算的時代,人們就是這樣抽絲剝繭,把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取出來,指導建筑結構整體設計和構件設計,使復雜的空間問題簡化變成二維的一榀框架問題,再到一維的桿件問題。
參考文獻:
[1]尚春靜,李艷榮,任思佳,王雪青.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建筑經濟. 2015(09)
[2]張尚,任宏,Albert P.C.Chan.BIM的工程管理教學改革問題研究(二)——BIM教學改革的作用、規劃與建議[J].建筑經濟. 2015(02)
[3]曾文海,付偉明.BIM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06)
[4]趙盈盈,涂中強.BIM技術在建筑類課程項目化教學中的應用——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圖識讀”課程[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6(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