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恩倫
摘要:近年來,有些小學思品教師致力于探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在于塑造學生健康向上、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學習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開發學生內在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性人才的基礎,它不只強調學生主宰自己的學習,更主要是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并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促進自我實現、自我創新、自我發展。
一、自主學習能力的定義
所謂自主學習能力,即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并遵循正確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提高能力,獲取知識的目的。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具有淺簡易懂、與實際緊密聯系等優點,為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定的優勢。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思想品德內容在教學上的各種優勢,以及通過一定的教學技巧,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穩步提高。
二、小學思想品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1、努力轉換教師角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怎樣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就在于轉換教師的角色,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在實施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職責是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使師生互為影響、互為激勵。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關注學生的真實需要,多與學生開展對話。不要老是給學生現成的結論和答案,要讓學生擁有信息找尋能力,讓他們在自主選擇中增長創新的興致和學習的能力。
2、樹立全新的學生觀。學生身上有與生俱來的主體性,教師要充當好“喚醒者”這一角色,必須具有喚醒意識,即必須具備這樣的學生觀:第一,學生是發展中的孩子。第二,學生是完整而獨立的人。第三,學生是獨特的個體。第四,學生是自己成長的主人。第五,學生是充滿創造力的群體。
3、創設民主的教學環境。教學的成功離不開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主要應該致力于創設一個民主的、開放的軟環境(即良好的人文環境),建設新型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敢于表現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堅持以人為本,以平等的身份走近學生,打開學生的心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性,這樣才能創建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致力于學生之間平等友好關系的形成,更多地使用問題式教學、討論式教學、辯論式教學等方法,就能使學生在友好、坦誠的討論探究中互相啟發、互相促進,進一步發揮整體效應。
4、重建良好的學習方式。(1)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寓教于樂。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課的類型既有講授課,也有討論課、練習課、自學課,可采用錄音、投影、掛圖、多媒體等多種輔助手段,努力創設教學情境。經常變換教學形式,滿足了小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使學習興趣與日俱增。(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分組學習法:把學生分成6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分別設立組長和副組長。課前下發預習提綱,在課上的第一個五分鐘內由組長給組員分配任務,整理答案,同時選出負責展示的同學。分組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以后,可以讓每人在記錄本上寫一句最精彩的話,談談對分組學習的意見,也可以讓學生寫一些心得文章,如“我們的分組學習課堂”、“我們的小組學習”、“我當了一回老師”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興趣,又可以不斷反思、總結、提高。采用分組學習法時,可以由政治課代表、組長或其他同學輪流主持。政治老師可以親自主持,也可以在下面當聽眾,做評論員、指導員。要隨時準備協調關系,處理突發事件,解答疑難問題,引導學生向更深、更高層次思考。(3)開展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課外活動。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這種途徑外,還可以利用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跳”出課本,走出課堂,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通過多方實踐來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并用所學知識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取成立興趣小組和開展社會小調查的形式。
5、適當的設置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活動中,其中含有較多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知識,尤其理論知識的概念較多,如果教學教師一味的講述,小學生們還是難以理解其中的涵義,以至于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從而使得整個教學成績下降。因此,教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們的學習特點,并且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建立良好的教學情景來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漸漸提高了學習思想品德教學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例如:教學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常常發生的例子以及古籍典故來巧設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們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同時,小學生們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開拓。在此過程中,還可以讓小學生們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探討,使得學生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洞擦能力得打提高,并且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結語
總之,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遵從認知規律適當地創設情景,采用多種方法,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鼓勵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把思想品德的培養目標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追求,從而提高教學時效性,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最終實現思品課的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 邱偉光,張耀燦.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柯三才.重視培育學生獨立思維與發散思維的能力——議論一、二[A].湖北省暨武漢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第七屆第十四次學術年會論文摘 要集[C].2013.
[3] 屈興瑞. 淺談小學思想品德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 學周刊, 2015(19):85-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