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娟
摘 要: 語文是語言表達的工具,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對學生整個學習生涯有重要影響。語文作業是語文課堂的課外延伸,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要客觀分析高中生語文作業現狀,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科學選擇,以擺脫高中語文作業的困境。
關鍵詞: 高中語文作業 作業批改 以人為本
高中語文作業的現狀是作業形式與內容單一,每天作業量較大,作業批改不嚴謹等,由此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學生整體素質下降,學習能力不足,故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明確教學重點,合理選擇學生的作業內容與作業量,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新課改下高中語文作業現狀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高中語文作業存在的很多問題逐漸凸顯,即某些教師仍以傳統型作業為主,在日常學習中使用“題海戰術”,增加了學生作業的負擔,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作業布置
作業布置可以體現多個問題,比如作業形式單一、內容不斷機械重復、作業量較大等,這些都會挫傷學生做題的積極性,限制其能力素養的提升。
1.作業形式單一
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布置語文作業時,作業的內容與形式都是趨同的,以書面作業為主,包括背誦、試題等,但語文是一門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科,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部分教師會把側重點放在“寫”上,減少其他三方面在作業中的比例。另作業中演講、朗誦、表演等作業內容的布置很少,且部分教師幾乎不會考慮這些內容。作業布置后,教師會多次強調學生要獨立完成,防止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希望用這一方式強化學生的個人能力,但如果作業中有無法獨自解決的難題,學生在無法互相討論的情況下,會增加自身的壓力。
高中生的心理逐漸趨于成熟,雖然有些學生不會主動回答教師的問題,但仍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找到適當的機會發表看法,單一的作業內容與形式無法滿足這一心理。一段時間后,學生會形成既定思維,甚至對語文作業產生抵觸心理,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
2.內容重復
因為某些地區的語文教材內容基本相同,且這些內容中有很多都是高考的重點,所以由此出現的問題是作業內容多為選擇題、現代文閱讀、作文寫作等,這些內容不斷重復。學生長時間做這些習題后,雖可以提高自身的應試能力,但讓作業內容變得枯燥乏味。由此,會挫傷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對重復的內容產生依賴心理,限制教師、學生創造能力與能力素養的提升。
3.作業量大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高中生每天都有大量的作業,比如作文、摘抄、背誦等,某些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調整教學內容中各部分的比例,但為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很多教師依然會選擇面面俱到,這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學生的作業量。
(二)作業批改
對于作業的批改,主要表現為批改具有隨意性、方式單一。
首先,批改具有隨意性是每位高中語文教師每天有繁重的教學任務,且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習相比,每天都會有大量作業,教師在這些客觀因素的影響下經常會出現作業批改不及時的情況。比如,教師布置一次作文后,需要一周的時間才可以講評,或是在隨堂測試中根據出現的問題講解,但沒有給出每位學生對應的分數。雖然有些教師會及時批改作業,但多為敷衍了事,投入的精力不足。
其次,批改方式單一。其一,批改中人情味不足,某些教師批改作業時只是簡單地在答案后面畫上對號,或是只寫一個“閱”字,沒有人情味。語文作業的作用是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且教師可以根據作業的問題,及時給學生指導,但其作用并未充分發揮;其二,批改作業后沒有給出分析,當教師批改結束并把作業重新發回到學生手中時,學生只可以了解對錯及分數,雖然知道自己存在哪些問題,但因為缺少教師的分析,在遇到同樣問題的情況下,依然會出現這一問題;其三,教師長期使用單一的批改方法,挫傷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限制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作業評講
作業的布置、批改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而評講則讓其了解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完善其思維方式。但其實際情況是,教師按照原有的方式評講,內容基礎、簡單,形式單調。
二、新課改下高中語文作業的完善
(一)作業設計需以人為本
1.尊重學生的個性
每位學生在學習中都有自己擅長的內容,并形成鮮明的個性,教師在選擇作業的過程中,要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長,選擇內容,以滿足其不同的需求,培養學生的能力,實現因材施教。以《孔雀東南飛》為例,教師會根據文章內容布置不同的作業,包括改編原文,講解原文表達的精神;從多個人物中選擇一個人物,用表演詮釋人物的特點等,學生可以從這些作業中任選其一,如此可以根據特長選擇作業內容,發展能力。
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素養都有明顯的差異,如果忽略這一差異準備作業內容,就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失去自信。所以,教師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統計其學習中的不足,科學分類作業內容。
2.提升學生的能力
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可以了解口語交際的規范用語并提升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審美能力,提升學習能力,但這些能力的提升會受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使作業的重心發生偏移。要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必須豐富作業內容與形式。比如《孔雀東南飛》,教師會設計表演性作業與設計性作業,這兩種作業形式是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上,豐富其想象力與創造力。
(二)用多樣化、人性化的方式批改作業
1.多樣化的批改方式
教師要根據不同作業內容與形式,運用不同的批改方式,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比如用于鞏固知識的作業,只需簡單處理即可,但若是課堂考試或測試的試卷,教師要仔細批閱,找到學生出現較多問題的學習內容,而對于作文訓練,要及時批閱并給出評語,并在課堂上指導。
2.人性化的批改方式
語文很多教學內容可以體現出人文精神,所以教師批改作業時要體現這一點,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有哪些不足,與學生有情感上的溝通。也就是說,教師不要只在答案上畫上對號或叉號,而是從學生的答案發現其思維的體現,發現學生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以消除學生對作業的抵觸心理。批改作業是一項藝術,需要教師投入耐心,運用人性化的批閱方式,從而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三)增強評講的時效性
通過作業評講,可以糾正學生對知識的錯誤理解,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會根據不同的作業內容,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講評。
比如以試卷的講評為例:評講時需適當拓展,它是把試卷和考點融合,把所涉及的知識放到一條知識鏈中,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從一個知識延伸到另一個知識,通過這一方式,可以讓學生了解高考不同的考題,增加知識儲備,完成知識的補充練習,發現知識間的規律;評講以重點為主,教師要改變試題的順序,找到出錯率較高的問題,作為重點知識講解,待其講解接觸后,隨后再講解其他試題。學生在課上的集中力有限,所以把突出的問題作為講解的重點,可讓學生了解知識的重點、難點,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評講時關注學生,教師在講解的同時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其闡述自己的思路,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其他人給出的答案中找到正確答案。讓學生課上擔任講解者,可以鍛煉其思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評講方式豐富后,可以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與學生間建立良好的互動,優化作業功能的發揮。
三、結語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是作業形式單一且內容重復,批改具有隨意性、方式單一,以及作業講評簡單,由此提出的完善方案是作業設計尊重學生的個性,以提升學生的能力,并用多樣化、人性化的方式批改作業,增強評講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建華.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2):138.
[2]魏敏.新課改下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現狀與創新[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