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芳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而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就是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語文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其工具性就表現在閱讀理解方面,閱讀能力強,是學好其他科的先決條件。所以,在小學階段,對學生良好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對閱讀能力的教學展開探索,并為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有效;培養;策略
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需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儲量,豐富學生的閱歷,讓各種各樣的書籍幫助學生增長見識。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的閱讀呢?這就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能力強,不僅可以加快閱讀的速度,還能促進學生對文章更好的了解,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一、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現狀及問題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字、詞、句、段、篇的簡單認識和初步了解,以及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教學[1]。此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國小學生的學習現狀是閱讀能力比較弱,閱讀水平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探究:
首先,從教師方面來看,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老師過度重視考試成績,以成績來區分學生的優劣,使大部分學生只關注成績,不去拓展自己的知識量。而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也只關注課本內容,與考試無關的一概跳過,不重視對學生良好閱讀能力的培養。甚至,有的語文老師自己的知識面就很窄,閱讀量就不多,何談給同學進行知識拓展。
其次,從學校方面來講,學校應該總體掌控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考試成績。但是,有的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對學生的成績過度重視,主抓考試內容方面的講課和練習,對閱讀方面的要求不嚴格,有的學校的圖書館只是一個擺設,多年無人問津,更有甚者,部分鄉鎮學校內根本沒有圖書館,學生所能觸及到的書籍,只有課本。
此外,部分小學的課程設計也不夠合理,為了提高成績,不斷地進行小測試,或者背誦聽寫考察,導致學生沒有時間去閱讀。閱讀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鍛煉。
二、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意義
加強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文章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良好把握,同時找到文章的寫作規律,把較長的文章有條理的進行理解分析,最后再進行綜合整理,對文章內容有更充分的理解,中心把握得當,接下來無論是答題還是寫作都能更加通暢的進行[2]。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有效的閱讀,不單是對內容的整體把握,同時也對文章的寫作技巧加以理解,把他們巧妙的運用到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有利于提高作文的整體水平,同時,閱讀的過程就是積累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的好詞好句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可以為自己的文章添彩。此外,文采和口才是緊密相關的,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就是文采的提升,自然口才也就跟著進步,因此,閱讀能力的提高還有助于口語表達能力的增強,閱讀量增加,知識積累增加為口語表達做了良好的儲備力量,為出口成章打下良好基礎。
三、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1、激發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就要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讓他們主動閱讀,而不是在老師的要求下被動的、不情愿的閱讀,導致閱讀沒有效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上課之前設計一個有趣的導語,也可以講一個相關的小故事或者提出幾個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小問題,吸引同學們進行閱讀[3]。比如,在講說明文《假如沒有灰塵》時,由于課文內容理論性話語較多,學生讀起來有困難,可能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上課前可以向同學們提問:“同學們,你們說假如這個世界上沒有灰塵會怎么樣?”同學們會進行思考并積極回答“世界會變得很干凈”“媽媽和清潔工阿姨就不用那么辛苦,每天打掃衛生”課堂的氣氛就會變得活躍,這時老師在進行引導“你們回答的都很好,但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假如沒有灰塵了,會不會帶給我們什么壞處?下面我們來學習《假如沒有灰塵》,讓我們一起看看灰塵在我們生活中為什么又是不可缺少的呢?”一個簡單的帶入,就會引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提高語文課的課堂效率。
2、創造良好氛圍。學生們不喜歡閱讀,還可能是文章內容長,自身理解能力又不夠,讀完文章對內容沒有具體的理解或者理解偏差,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時老師就需要創造一定的課堂氣氛,幫助學生進行閱讀。比如,在講課文《桂花雨》時,老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一個滿樹桂花飄落的動圖,讓同學們對圖片內容進行一句話的描述。同學們就會根據畫面內容,發揮想象寫作。老師再讓先寫完的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對他們的描述進行簡單的評價并予以表揚,最后老師再引入課文“同學們的描寫都好美,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圖片從何而來,讓我們打開課文《桂花雨》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寫的,與你的描述有什么異同。”有了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帶動了同學們的閱讀積極性,還鍛煉了他們的習作水平,一舉兩得。
3、開展課外活動。語文課本每單元都會有綜合實踐活動,老師應該善于利用實踐課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比如,在學完一單元的說明文之后,老師可以帶同學們到花園里去觀察動物植物的特點,根據講課時所總結的說明文寫作方法,讓同學們對動植物特點進行描述,加深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鍛煉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之余還提升了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同時增進了老師和同學的友好交流,幫助老師了解每個同學的性格特點。
4、掌握良好方法。任何事都是講究技巧方法的,閱讀也不例外,在進行閱讀理解的教學中,老師要有明確的思路,才能幫助同學有效的閱讀。比如,在講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首先要帶領同學對文章題目有所認識,這是兩句評價性話語,再帶領同學進行整體閱讀,分析文章內容,最后再根據兩句話所導致的不同結果進行分析,找到文章主旨。使同學們的閱讀更有效率,對文章理解更深刻。
總之,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有計劃的進行訓練,要注重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帶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不斷的實踐教學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多和同學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現狀,并制定有效策略提高閱讀課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鄭麗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現代交際,2011(08).
[2] 牛傳發.談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03).
[3] 張海波.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