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移動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本研究通過問卷、訪談、日志等研究工具對大學新生的聽說能力和移動學習應用于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效果進行探索。結果表明,受試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普遍較差;移動學習所特有的優勢被廣泛認可,將移動學習應用于英語聽說教學的效果良好,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有明顯提升。
【關鍵詞】新媒體 移動學習 英語聽說教學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greatly facilitates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of freshmen and the effects of mobile learning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via questionnaire,interviews and learning dia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are deficient in the proficiency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while the advantages of mobile learning are widely recognized. The effects of mobile learning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turn to be pretty good,and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ar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new media; mobile learning;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一、引言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應運而生。由于無線網絡的普及,以移動智能終端(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在當今大學生中甚是流行,為移動學習的開展提供了條件。同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應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移動學習與教學充分融合已然成為“互聯網+教育”時代的研究熱點,其中多數研究是從基于新媒體的移動學習的特點與路徑、教學或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與智慧學習環境的構建、移動學習在詞匯及閱讀等教學中的應用等方面進行探索,詳見周麗、周春紅、潘淳、楊麗芳、蔣銀健等人的研究;而基于智能終端的移動學習在英語聽說教學中的實踐研究并不多見。移動智能終端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為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二、移動學習
移動學習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而興起的新型學習方式。對于移動學習的定義,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不盡相同的定義。國外學者Winters將對移動學習的理解視角歸納為四個方面,即技術中心視角,電子學習視角,非正規學習視角以及學習者中心視角。Alexzander Dye等人對移動學習作了較為具體的定義:移動學習是指一種在移動計算設備幫助下的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學習,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計算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且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
多數學者對移動學習的定義中都提到了“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這一要素,這就要求用來進行移動學習的設備須能隨時隨地隨身攜帶。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展日趨成熟,靈巧輕便的移動智能終端亦逐漸發展得愈加完善。筆者認為,在信息技術時代,移動學習可理解為學習者借助靈巧便攜的移動智能終端(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和無線網絡技術,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源并進行學習互動的一種新型學習形式。
三、研究設計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問題如下:(1)大學新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現狀如何?(2)基于新媒體的大學英語聽說移動學習的效果如何?
本研究以高校非英語專業的大一新生為研究對象,首先對其英語聽說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251份。之后根據調查情況進行英語聽說移動學習設計,要求學生每周進行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英語聽說學習,且根據教師的具體要求每周撰寫學習日志,每兩周上交一次。本研究搜集了研究對象為期一學年的學習數據,其主要來源是學生的學習日志、課堂觀察及訪談。
四、結果與分析
1.受試對象的英語聽說能力現狀。問卷主要調查了非英語專業大學新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的現狀,主要結果見下表。
對受試對象的英語聽說能力進行調查的題目采取Likert五級量表的形式,即題目選項依次為“很好”、“較好”、“一般”、“不好”、“很不好”或“頻繁”、“經?!?、“有時”、“很少”、“沒有”,在數據統計中將選項分別依次賦值為5、4、3、2、1。結果顯示,受試在回答“你現在的英語聽說能力如何”這一題目上的得分均值為2.66分,低于3分,即被試的英語聽說能力普遍“不好”或“很不好”,無人選擇“很好”,選擇“較好”的學生僅占13.55%。由此可知,受試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普遍較差。另外,對受試對象課內外練習英語聽說的頻率也進行了調查,旨在為英語聽說能力現狀找到原因。這兩個題目的得分均值都低于2.5,大部分學生選擇了“很少”或“沒有”,表明新生進入大學之前課內外練習英語聽說的機會極少。在回答“課外練習聽說的頻率”這個題目時,選擇“頻繁”或“經常”的學生比例僅占3.59%,即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外幾乎不進行英語聽說練習。
經與學生訪談,獲悉受試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普遍較差的主要原因是不少省份高考不涉及英語聽說,英語教師不重視聽說練習,課內外不進行此方面的訓練,且學業壓力大,真正有興趣主動去練習英語聽說的學生極少。因此,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大學新生而言,“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的現象在不少省份現行高考制度的影響下仍舊沒有較為明顯的改觀。
2.基于新媒體的大學英語聽說移動學習的效果。經過一學年的基于新媒體(移動智能終端)的大學英語聽說移動學習的實踐,兩百多名學生對于這種學習模式從陌生到熟悉,再到對這種學習方式有所認知,在聽說學習上有收獲,這都能從學生每周一次的學習日志中反映出來。從學習日志中獲取的質性數據反映了學生對移動學習的感受和學習效果。
筆者對學生提交上來的學習日志都進行了認真的批閱,并定期在課堂上給予有針對性的反饋。綜合所有研究對象所提交的學習日志的共性,學生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實踐,對基于新媒體的大學英語聽說移動學習整體持積極、肯定的態度,并認為此學習方式輕松有趣,能有效地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筆者認真梳理、歸納了學生的學習日志。根據從日志中提取出的高頻關鍵詞,得出學生認為英語聽說能力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語音、語調方面的提升。語音語調對于學好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學生之前在此方面的知識甚是匱乏,甚至有學生之前從未系統地學過語音語調方面的知識,在此次的移動學習之初,學生需要通過移動智能終端完成一系列語音語調方面的學習任務。有學生在日志中寫道:“在一系列的配音練習過程中,我又重新認識了一遍音標,糾正了一些我在音標讀法上的錯誤,例如,/θ/與/?/的讀音,我以前讀時會讀成/s/和/z/。再比如,/dr/和/d?/兩個音,我以前總是讀成同一個音/dr/,現在也改正了過來。在語調這一方面,我學會了正確地讀輕重音以及在不同語境下讀單詞的音調。”還有同學寫道:“通過配音,我學會了劃分意群,整句的停頓、斷句、重讀、連讀等方面都獲得了很多經驗,在應用中學會有意避免之前想當然的一些做法。”經過移動學習最初階段的訓練,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語音語調方面都有了不盡相同的進步。
(2)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增強。經過一學年的移動學習訓練,學生英語聽說方面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不再羞于開口說英語,并能用較合適的句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有學生在日志中提到:“通過進行配音,不但增長了自己說英語的勇氣,還使自己有機會能夠接觸許多國際大片或許多知名電影的機會。英語學習,從未如此有趣!”還有學生寫道:“配音的過程十分有趣,平常喜歡看的美劇、英劇如今都可以自己來配音,很新奇。以后看劇的時候也會留意主角的發音,語調等,隨時學習。”通過移動學習階段的配音訓練,學生不但能夠根據自身英語聽說水平自由選擇不同難度的配音片段、接觸地道的英語表達,而且在與同伴分享自己配音成果的互動學習中,能夠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3)學習效能感增強。正如Pintrich和DeGroot的研究發現所指出的那樣,網絡環境下當學習者感覺自己對學習任務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時,他們對英語學習的內在動機就越強,為自己網絡學習目標的設置也就越高。這一點在學生的日志中得到了印證。有學生寫道:“在配音中我還是有許多不足,有時候語速快的時候就很容易跟不上,但是通過一次次的失敗后最終成功時,那種喜悅感是非常巨大的。”還有學生說“剛開始配音時,我要花費好長時間,一句話要反反復復地說,而且還是不盡人意。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練習,我現在越來越快了,能很快地找到感覺。”學生學習效能感增強,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就會越發強烈地努力學習,期待取得更大的進步,由此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4)其它方面的進步。此外,從學生日志的表達中也提取歸納出了其它一些關鍵詞諸如詞匯、短語表達方面的進步;對自我認可度的提升;情感認知方面的升華等,甚至還有學生獲得了和外教免費交流學習的機會,或自己主動去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有學生在日志中寫道:“今天我配音的片段是《當你老了》,十分感動,配音完成后我去學校的圖書館翻閱了相關的英文詩歌和它的英文翻譯,真正體會到了語言的美麗動人之處!”可見學生已經開始享受這樣的學習方式,并從最初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轉為主動探索、發現知識,欣賞語言之美。這是此次移動學習實踐帶給筆者的意外驚喜,也是當代優秀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學習素養。
五、結語
研究表明,就英語聽說能力而言,由于課堂訓練有限,教師不夠重視,學生學習內驅力不強等因素,目前大學新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普遍較差,開展基于新媒體的大學英語聽說移動學習適應了時代和學生需求。這種新穎的學習方式很受當今大學生的歡迎,在英語聽說訓練方面占有不可替代的一些優勢,并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總之,信息化時代基于新媒體的移動學習已成為語言教學研究中的熱點,而這種學習方式中存在的細節問題和解決策略則有待于進行更為深入細致的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周麗,馮建平.新媒體語境下自帶設備(BYOD)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6(6):64-67.
[2]周紅春,梁靜.新媒體傳播環境下高校教學方式的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3(8):91-109.
[3]潘淳.新媒體環境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5):85-88.
[4]楊麗芳.移動學習在大學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12(7):54-58.
[5]蔣銀健.微信公眾平臺支持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驗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6(6):58-63.
[6]田剪秋.移動語言學習的發展現狀和趨勢[J].外語電化教學,2009(3):22-27.
[7]劉豫鈞,鬲淑芳.移動學習-國外研究現狀之綜述[J].現代教育技術,2004(3):12-16.
[8]Pintrich,P.R.&De Groot,E.V.1990.Motiv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2(1):33-40.
【基金項目】2015年度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改項目:信息化背景下基于新媒體的英語聽說混合式學習研究。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16A880008)。
作者簡介:溫麗(1985-),女,河南新鄉人,碩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