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冬偉
摘要:在車工技能實訓過程中,筆者結合近年高考工件,主要針對內外圓、內外螺紋、內外溝槽、錐面、端面槽配合等內容,進行“雙場合一”教學法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學生在實踐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資源檢索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方面均有較大提高。
關鍵詞:雙場合一 教學法 探索實踐
所謂“雙場合一”教學法,是指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學過程中,以企業產品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以企業生產監控方式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將中職學生的學習置于企業生產情境之中,使學習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有機融合,實現學場與職場的緊密關聯。根據職業類學校實訓課程特色,筆者將該教學法引入車工技能實訓教學,加強對口單招學生在車工實訓課中的實踐與應用,對進一步提高對口單招技能高考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車工技能實訓課教學根據近年高考工件,選取內外圓、內外螺紋、內外溝槽、錐面、端面槽配合等項目,理論性較強、操作需要計算等較為直觀的內容進行“雙場合一”教學法的應用。
一、開啟新型預習
教師提前幾天將要加工的工件圖樣發給學生,將加工過程中重要環節進行概括,使學生了解該工件的理論要點和操作重點。學生可提前查看專業書籍或網絡搜索相關資料視屏,在圖樣指定區域寫出加工步驟和加工工藝,上課時可以和實訓指導老師交換意見,采取更為合理的加工工藝,促進了師生學習共同體的作用,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逐漸養成自我預習的良好習慣,并拓展到其他各學科,達到“雙場合一”教學模式在整體教學活動中的橋梁作用。學生在內驅力作用下,車床操作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二、構建學場框架
技能實訓中的學場即指學生在實訓室進行學習活動的場所。在學場,學生要完成兩大任務:一是掌握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二是要獲得今后職場發展所必需的基本職業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指導教師在實訓過程中,圍繞教學考綱、車工實訓課特點,結合已學專業基礎知識,對重難點知識的講授是基礎。構建學場框架,能保證實訓過程正常、高效地運轉。
三、體現職場要素
技能實訓中的職場即指學生的職業技能通過學習不斷獲得提高,服務好自己的專業發展,或是通過對職場的理解,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體現個人價值。職場是學場的有機載體,學生通過學場的學習,能快速有效地融入到職場中。指導教師在實訓過程中,提煉有效的學習要素,創設真實的職業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職業認同感,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四、長效有機融合
“雙場合一”教學法在車工技能實訓中,以配合工件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以企業質量監控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車工技能實訓的特色和研究對象的學情,將“雙場合一”教學法與車工實訓實現緊密對接,這種教學法是以學場為主體,學生在學場中發生的一系列行為已然提前進入到職場中,同時培養了學生在學場中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培養,更為學生提供了今后職場中的情境,促使其終身學習與發展。
五、實訓課堂規劃
車工技能教學過程中,指導教師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二維圖樣到完成三維實物的過程,激發學生完成工件的成就感,使學生在學習未知領域的情緒得到滿足,并逐漸提高工件的精度,與職場有效融合。指導老師在教學活動中,一是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二是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每次訓練操作前,指導老師首先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和機床自身問題,指出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和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在實際操作中及時解決常見問題。在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時,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分析、自我解決問題,以“思”促“行”。
通過“雙場合一”教學法在車工實訓教學活動中的不斷探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雙場合一”教學法對指導教師的專業素養、技能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樣也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學場與職場有機結合,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涉及企業的相關文化與產品質量,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對接服務企業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