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態生成型教學是新課程下的教學新理念。它改變了傳統的、機械的教學模式,把課堂變成過程開放的動態變化的“生成型課堂”。突出了以學生為教學資源重要的生成者,以老師為主導的信息重組者的一個動態的教學過程。
【關鍵詞】數學教學 教學課堂 生成型課堂 動態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152-02
構建生成性課堂可以抓住并利用好教學良機,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思維,促進個性化發展,實現創造性建構自己的認知,是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學生主體積極性的最佳選擇。從教學實踐出發,建構生成型數學課堂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創設開放與民主的學習空間
每個年輕的心靈都有渴求知識的火種,每個學生心中都蘊藏著巨大的智慧。把學生潛在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已不是教師賦予學生的學習任務,而是學生實實在在的心理需求。所以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充分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探究,更要呵護學生的積極性,欣賞、尊重學生的發現,巧妙的去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感受到師生、生生是平等合作關系,以開放的心態謙虛的態度交換彼此的思想。只有這樣學生才敢于提出疑惑,敢于發表自己獨立見解,敢于嘗試新鮮事物。因此寬松的情境是生成性教學的基本條件。
2.精心充分的預設與靈動的生成有機融合
(1)彈性預設,孕育生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課前充分預設(廣泛收集材料,深入研究教材重難點,創造性使用教材,設計多個方案,想到學生出現的多種可能等),課堂中教師才能捕捉、選擇恰當的問題作為教學資源,使課堂生成更有把握,更富有成效。
(2)教師用廣博的知識引領生成。
在生成動態的課堂中需教師具備更高水平的專業素養。教師要潛心研究,汲取各種新知識、新理念,修煉自己,不斷提高敏銳的洞察力,靈活機智的反饋力,評價方法的多樣化,這樣才能機智參于課堂,充分利用真實的生成性資源,把學生的思維推向更高的空間。
3.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建構生成性課堂
(1)抓住“疑問”資源,引導學生題解知識。
疑者,覺悟之機也,學生能提出一個問題,其實是他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這此疑問恰是建構生成性課堂的重要元素。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留出質疑的時間,并且在學習中要不斷鼓勵他們質疑,并教給他們正確的質疑方法和途徑。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平移、旋轉》一課時一個學生突然舉手說:“老師我有一個問題,汽車轉彎時是平穩運動還是旋轉運動呢?”這是我備課時并沒有納入教學的內容,但這恰恰又是突破重難點的一個重要資源。我說你提的問題很好,現在請同學們思考、討論。不一會,有的同學說,汽車轉彎時是在做平穩運動,因為車還在往前開,有的反駁說是旋轉運動,因為走彎了。也有說既不是平移運動,也不是旋轉運動,因為沒有沿直線運動,也沒有繞中心點去運動。同學們覺得對呀,它不符合平移、旋轉的運動方式。我當即追問,那么汽車轉彎時在運動中起什么作用呢?大家可模仿司機開車去思考。終于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比如汽車往前時它想往左開就要轉彎,這是在改變運動方向”,一下子全班沸騰了。
可見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惑、疑難和某些非預設的問題都是問題性資源,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增長智慧。
(2)借助開放性內容,引發學生多角度思考。
生成性課堂在于師生、生生展開交流,在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達成共識,提升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行程問題的練習中,有這樣一題:兩城市公路長189千米,一輛快車和一輛慢車同時從兩城市出發,相向而行,快車每小時行駛85千米,慢車每小時行駛41千米,幾小時后兩車相距31.5千米?學生經過獨立解答,出現了(189-31.5)÷(85+41)=1.25小時和(189+31.5)÷(85+41)=1.75小時兩種答案。我沒有立即說出自己意見,而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同學們通過演示畫線圖方法,闡述自己對題意的理解。明確的認識到兩車相距31.5千米可以理解成兩車再行駛31.5千米才能相遇,亦可理解成相遇后再相距31.5千米。
(3)制造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探究知識。
認知沖突是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新知識之間的沖突或差別。當教師從學生發展水平和需要中精心提煉出適合學生能力發展要求并啟迪思維的關鍵問題時,學生探究欲望就會被點燃。
總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善于發現巧妙運用課堂中有價值的生成性教學資源。使學生創新思維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升華,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廣澤.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幾點認識[J].基礎教育研究;2010.11
作者簡介:
許東梅(1971-),女,福建韶安人,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