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利莎
摘要:職高語文的教學任務就是通過讀寫訓練,在初中語文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進一步培養一種適應未來社會的語文能力。通過教學實踐經驗,談了信息技術即多媒體運用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一般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觀察能力;想像能力;自主學習
一、多媒體的運用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觀察是認識的出發點,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維的必要條件。”職高學生普遍學習興趣不高,課堂學習往往帶有情緒性,不穩定性,容易分散注意力,缺乏一定的目的意識支配。而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圖文音響資料,鮮艷的色彩,生動活潑的界面,逼真的音響效果,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使注意力持續時間延長,利于學生的深度觀察和發展。
第四冊課文《林黛玉進賈府》文中原有兩幅插圖,一幅平面顯示了賈府的布局,但較為籠統,且在再版時刪除;另一幅則以較為抽象的寫意展示了林黛玉初到賈府拜見賈母時的場景,但該圖對眾人尤其是黛玉、寶玉和熙鳳的外貌服飾打扮傳達較少,學生也很難通過文字描寫體會到賈府眾人的奢華生活。通過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課堂直播林黛玉進賈府片斷,隨著黛玉的扶柳款行,學生不僅直觀地看到了賈府的宏偉的外觀、廣闊的占地面積、講究的布局、華貴的陳設;更通過影視演員的逼真表演,看到了一個處處小心、時時在意寄人籬下的林黛玉;看到了一個風流倜儻、蔑視世俗、卓然獨立的寶玉;看到了一個地位獨特、精明強干、慣弄權術的王熙鳳。這些特點通過人物的服飾肖像、語言動作傳達得格外明顯,也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多媒體教學拓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節,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上第四冊《祝福》第一課時,在主體教學完成后,我特地利用多媒體課件音樂,配合課文朗讀文章開始與結尾的環境描寫,并對學生做出隨朗讀想象當時環境的課堂作業要求。隨著低沉緩和的音樂緩緩響起,我開始示范朗讀課文,學生都安靜地聽著;隨著音樂的流淌,老師以及同學們漸漸進入課文里的故事情境,教室里除了音樂和課文朗讀聲,再也沒有其它聲音,連平時最不專心的學生,此時也顯得那么專注,出神。兩段環境描寫的內容讀完了,教室里出奇的安靜。除夕之夜,炮仗聲聲,萬家團圓,歡天喜地……唯有孤苦伶仃、受盡了人間苦難連最后一絲免除“罪惡”的希望也滅絕、還滿懷死后被鋸開兩半恐懼的祥林嫂無奈地死在這樣的夜里……這節課,在音樂的感傷氛圍里,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且暢所欲言,抒發著對祥林嫂悲慘遭遇的同情、對魯四老爺冷酷無情的怨恨、對“我”膽小懦弱、不能徹底反封建挽救祥林嫂的嘆惜、對封建社會和封建思想的批判。
三、多媒體教學發展了學生的信息化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化自主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利用信息化環境所提供的手段和資源主動的、積極地、探索的學習,其實質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并在主體認知生成過程中融入學生的創造性見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教師應當創建有利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環境及資源,培養學生的信息化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可以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中,不把大量的時間用于組織講解教案上,而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初步了解知識要點,再從教師提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中獲取學習資源,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結合實際、探究解決問題。把學習資源作為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探究、發現的對象,幫助學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步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如何從書本理論中獲取知識、理解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如何進行問題探究,并利用資源材料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體獨立參與學習,發揮主體作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生的信息化合作學習的能力
英國大文豪肖伯納曾作過一個著名比喻:“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而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人均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這個比喻很形象地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如幾個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識、思想,就會促進每個人多學一點兒東西。通過合作、交流,每個人很可能得到一個甚至幾個金蘋果。這實際上包含有合作學習的意思。信息化合作學習是指在信息化環境中,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小組為學習單位,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利用計算機網絡以及多媒體等相關信息技術獲取、分析和處理學習資源,得到學習服務支持,進行分工協作,相互交流,以實現教育教學目的的過程。
計算機網絡把多個終端連在一起,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甚至每一臺機器都可以完全使用另一臺或多臺機的磁盤、操作系統及全部應用軟件。這種一體化的特性使語文教學既可以實施個別化教學的策略,也可以實施協作式教學策略。其中協作式教學策略要求為每位同學提供對同一問題用多種不同觀點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可采用競爭、協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種不同的形式。利用網絡進行協作式教學多采用競爭、協同、伙伴等形式,經過協作學習,最后互相補充,集思廣益,對同一個問題得出較為全面、科學的認識。這樣的協作式語文教學,使每一位同學都要積極參與學習小組,都要有自己的觀點、建議并與其他同學能隨時進行交流,同時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吸納或認同其他人的可取之處,對有疑義的地方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但是,多媒體教學是一把雙刃劍,教師利用不好,有時反而會產生負面作用。再者,計算機不是萬能的,利用網絡開展學習固然有它的優勢,但應考慮學生的差異性,不可忽視學生的個體特點。學生學習的良好個性、品格、態度、興趣及良好的習慣,單靠網絡學習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與傳統的好的學習方法相結合,才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