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磊
內容摘要: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開設富有活力的科學課堂,成為所有的科學教師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就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科學教學 ; 主體性 ; 合作探究性學習
當前,“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一基本理念,已成為廣大小學科學教師的共識。如何把這一基本理念落實到科學課堂教學中,成為所有的科學教師值得探討的問題。下面就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主動靈活地駕馭課堂,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進行探究的基礎和前提。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方法、內容、進度和質量,是影響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再則由于小學生受年齡和心理發展的限制,他們的學習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也需要教師作必要的指導。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首先必須自主,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地選用教法,把教材知識固有的邏輯順序與學生的認知順序有機地統一起來,設計合理的科學的過程。
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所以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與積極性,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面向全體學生,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與媒體,讓學生主動觀察、討論、探索知識,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口、眼、手、腦)參與教學,堅持啟發教學,在知識銜接處、轉折處巧妙設疑,顯示出高超的課堂調控水平。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進行探究學習的重要條件。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內因,教師只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沒有學生的參與,教師設計再好的方法也是徒勞。有人說: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再說素質教育本來就是個性發展的教育,我們就必須在教學中始終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才可能有落腳點,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就需要教師注意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氣氛,創設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勝、好動的特征,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學習科學的興趣。
2、提供材料,指導參與。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適時地、分批地提供探究活動所需的材料與器材,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隨著材料的不斷提供而向前推進。如教學“觀察水”的活動中,教師分三批提供活動材料。第一批,水槽、水、塑料杯。讓學生運用各種感覺器官觀察、發現、感知水無色、無味、透明等一般屬性;第二批,塑料小盆、漏斗、筷子和礦泉水瓶等。通過對這些材料的擺弄,同學們發現了水沒有固定的形狀,發現水都有一個水平面,感知水的流動;第三批,一根透明塑料管(直徑大約1厘米,長大約50厘米)。通過探究,學生不僅發現了塑料管兩端的水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這樣的材料呈現,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水的特性的認識,對發展學生的探索科學的志趣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使學生自始至終參與有效的活動。
三、注重學生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進行探究學習的核心和關鍵。
動手只是一種手段,動腦才是目的。如何在學生動手的時候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首先在活動前教師就需要事先創設好條件,充分準備好動手前的計劃。在探究前準備不光是準備實驗時要用到的各種材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動手前經過自己的思考。如理清在實驗時一共要用到的材料;我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個步驟是比較關鍵的。甚至能夠想到怎樣確保動手實驗順利達成的有效措施。其次要說清楚活動注意事項,要有目的地活動。有目的地動手,就伴有動腦,無目的地動手就缺少動腦,也可以說是無效的動手活動。
再次要加強活動中的巡回指導,最重要的就是匯報交流時,有效地引導。在科學課的教學中,只有創設多種有利條件,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并加以有效的指導,盡可能多地讓他們參與到探究活動當中去,才能讓探究變得實在起來,更好地落實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四、合理的進行科學的評價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的確立,是對評價改革的重大突破。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再是給學生下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或分數與他人比較,而是重視被評價者的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變化,及時給予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激發學生學科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
當然,一味的表揚、激勵使得學生往往對自己沒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認識,反而不利于他們進一步的成長。所以,不能認為說好不說差才是激勵,在對學生有全面和客觀認識的基礎上,使學生認識到優勢和進步的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努力的方向,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才是成功的激勵。
總之,教育的意義就是提供學生成長中所需要的環境,提供學生學習、生活所必須的刺激,而教育者的使命則是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提供給學生積極的情感支持,以認真負責的科學態度指導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中成長。而這一切都必須通過學生主體的選擇,才能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在科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非常重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