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康麗
摘 要: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優勢和條件,為學生提供更為適宜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順利啟動學習思維,形成重要的成長力量。要創優情境,激活課堂教學氛圍;傳授學法,提升學生學習品質;鏈接網絡,發揮交互信息優勢。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優勢,形成多點并進形勢,為課堂教學提供多種支持。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前瞻性;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8-0068-01
信息教學設計呈現多元化特征,教師在具體操作時,不僅要有創新意識,還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這是預設與生成的具體體現。所謂前瞻性,主要體現在教學設計上要具有對應性。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優教學情境、傳授學法、鏈接網絡,都是發揮教學優勢和條件,為學生提供更為適合學習的環境。學生學習思維順利啟動,課堂教學自然進入佳境之中。
一、創優情境,激活課堂教學氛圍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充滿靈動感,教師在教學情境創設時,要努力提升針對性。教師的生動講解、示范操作、多媒體啟動、引入競賽和游戲等,都能給學生帶來學習熱情。特別是上機操作實踐,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師可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認真學習,有效實現人機交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符合教學規律,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這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例如,在“獲取信息的過程與方法”的教學中,教師要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給出思考問題,發動學生以搶答的形式展開學習。教師給出的問題是:信息傳播要素包括哪些?信息有什么基本特征?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如何?信息技術的影響包括哪些內容?生活中獲得信息的途徑有哪些?信息采集的原則是什么?學生有自主閱讀的基礎,對這些問題都有比較清楚的記憶,課堂搶答氣氛十分熱烈。
教師設計搶答形式,對教材文本內容進行梳理,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熱情,還幫助學生建立了知識體系。這部分內容沒有上機機會,但教師的設計具有較強的前瞻性,課堂發動比較成功,學生學習收獲頗豐。
二、傳授學法,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教無定法,學習也是如此。教師要對學情展開深入調查,掌握學生學習實際,并給出具有前瞻性的學習引導,幫助學生依據自身學習實際選擇學法。自主閱讀、同桌討論、上機摸索、任務驅動、同學互動、師生互動等,都屬于常見的學法范疇,學生需要根據自己需要進行理性選擇。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學法沒有好壞之分,追求適合度,這是學法探索的重要意義之所在。教師要啟發學生展開主動探索,創設屬于自己的學法,這樣才能獲得最為理想的學習效果。在學法總結時,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啟迪,為學生提供參考。如在“信息管理”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常見文件類型和圖標,還要讓學生學會文件壓縮和解壓。首先,教師親自演示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文件圖標和文件類型,還有文件壓縮和解壓處理。其次,引入“任務驅動法”,給學生設計一定操作任務,讓學生在學習操作中展開獨立思考和探究,教師進行必要的引導和協助。在成果展示時,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積極評價,對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合,并給出解決方法。
教師利用任務驅動法,給學生創設了主動學習的契機,學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逐漸形成學習認知。教師的引導帶有明顯的前瞻性,給學生以最實用的引導,對全面提升學生學習品質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三、鏈接網絡,發揮交互信息優勢
信息技術追求的是信息的獲取與使用,鏈接網絡是獲取信息的最直接途徑和方法。為幫助學生展開學習探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信息搜集整合,并依據信息占有優勢,對學習方式進行優化整合。在信息技術學習時,學生肯定會遇到一些學習困難,求助其他同學和老師是比較直接的選擇,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不妨借助網絡信息展開自主學習探究。實踐證明,學習困難大多都可以通過聯網獲得相關信息,從而順利解決。在教學“計算機的安全與防護”時,教師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計算機常見的安全措施、計算機病毒特征和傳播途徑,還要掌握基本防毒、殺毒的方法。在具體教學時,教師讓學生鏈接網絡,利用信息搜索引擎,搜索計算機病毒預防的相關常識。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獲得了海量的相關信息,通過對網絡信息進行全面整合優化,學生掌握了計算機防毒、殺毒的手段和方法。
教師讓學生利用網絡搜集防毒、殺毒信息,給學生打開了認知網絡世界的一扇門。透過網絡信息搜集平臺,學生瞬間便獲得海量相關信息,這自然會帶來心理沖擊。教師引導學生對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優化,促使學生建立了信息管理意識,并對計算機安全和防護有了專業性認知。
四、結束語
信息技術本身具有較強的創新性,教師利用多種優勢條件為課堂教學進行前瞻性設計,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學科有自身特點,學生學習也呈現個性化,教師展開學情調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其前瞻性自然得以體現,教學效果會更好。
參考文獻:
[1]盛立舉.關于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J].基礎教育研究,2013(08).
[2]鄧均麗.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評價的探討[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