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將素質教育滲透到其中,應及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滲透,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等方面著手,抓好初中生素質教育,培養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初中物理;物理教學;素質教育;有效實施
素質教育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教育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初中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落實素質教育是教師的主要職責所在。本文主要是從幾個方面簡單分析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培養。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就是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全面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充分挖掘學生潛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綜合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因材施教”開展素質教育,就從最基礎的做起,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教育方式,比如在課堂上時,教師對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適當提出有難度的問題,對于學習差的學生提出相對比較簡單的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不要立即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讓其他學生參與到中間,積極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學生獨立完成作業之后,鼓勵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多讀課外書籍,增長自己的學識和見聞。在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或者教師對于他們進行課外輔助工作的同時,鼓勵學生多提問,不僅解決課堂上的問題,針對課外知識也多加提問,鞏固他們的知識,讓每位學生的知識達到飽和狀態。通過以上的一些措施,要求所有的學生達到目標,讓有潛力的學生也能夠得到特殊的發展機會,實現自己的目標。
二、發展學生個性
興趣愛好是學生活動中最現實,也是最活躍的因素,是學生實現自我感覺、追求新事物、發展思維的強大驅動力。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個性成長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才能實現素質教育成果。在教學中加入情境化教學,實現愉快的教學,滲入生動多樣的表演形式,使效果更加顯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從活動實踐中產生的,也可以在活動實踐中發生變化。但是學生的年齡和閱歷不足,興趣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會隨時間、環境的變化而產生變化。所以,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應該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教育學生不能只片面針對某一種活動產生興趣,對其他活動沒有任何的興趣愛好,正確引導學生向多元化的活動中發展,并且強化自己的興趣愛好,促使自己的個性成長。
三、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而日常生活現象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物理課堂教學多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并認識物理規律,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觀看我國自行制造的新型運載火箭把我們的神州號飛船送入太空的壯觀場景,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這是運載火箭產生的巨大推力使飛船在很短時間里獲得一個高速度,沖出了大氣層,這是力產生的效果的顯示,那么,這個力是誰給它的呢?由于火箭對向下的燃氣的推力,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火箭還受到燃氣對它一個向上的推力。在“慣性”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我們日常生活的慣性現象,知道慣性既有利的一面,同時也有弊的一面,讓學生列舉利用慣性的事例和防止慣性危害的例子。初中物理光、熱、聲、力、電五大現象包含許多日常生活物理現象,所以物理教學多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物理學的特點是以實驗為基礎,從實驗出發,尋找規律,再用實驗去驗證結論。它要求學生必須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去對待,實事求是,不靠主觀臆斷去猜測。在這個方面,教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對于演示實驗,必須做到在排除干擾的情況下,盡量做到位,而不是隨意性的一帶而過,或者將失誤說成是實驗條件的不是,這樣就不能說服學生,從而傳遞給學生一種意識:物理上的規律有時是不嚴格的。
中學階段的實驗基本都是定性研究物理量間的關系。定性分析也是重要的科學方法、定性和半定量方法的運用,可以抓住物理問題的本質,而不是一下子就對細枝末節探討。過度定量化,使學生迷失在各種形式的數學推演之中,喪失了對物理本質的認識,過度定量化,抽象難懂,容易喪失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這與物理教學目的的本意背道而馳。一般來講,定性分析有利于問題的解決。解決物理問題時一般是先理解題意,定性分析物理過程,考慮不同求解途徑和可能結果,最后選擇合適的方法去解題。所以在演示定性研究的實驗后,得出關系式前,應和學生說明,得到這個關系式并非是這個實驗,是設計嚴密的實驗多次實驗最終得到的。這樣,學生會逐漸形成一種意識:做研究,必須嚴格、一絲不茍,尊重客觀事實,來不得半點虛假。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中不斷滲透素質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既能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和激情,也能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提升學生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