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雪菊
[摘 要]生物是當今的前沿學科,生物學科有著其自身的奧秘等著大家來探究。新時期課程改革全面覆蓋,對生物學科的教學也從之前的單純理論教學上升到注重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理解并學習生物,鼓勵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互動
初中生物是一門互動性較強的學科,所謂互動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配合,協調努力,使教學得以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展開,從而實現教學目標,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一、互動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初中生物是初中階段新開設的一門科目,學生第一次接觸,難免有抵觸心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因為討厭一個老師而產生厭學的現象同樣存在,成為教育的悲哀。為了讓學生盡快地在生物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走下講臺,放低姿態,與學生打成一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有學生對老師放下戒備之心,才能大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是實施互動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之中改善了師生關系,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對于興趣濃厚的學生,鼓勵他們拓展探究,發揮潛能;而對于性格內斂的學生來說,則更應給予足夠的關心、眼神交流、言語鼓勵,包括適當的獎勵機制等等。
2.有利于樹立學生主體的地位
初中生處于13歲~16歲的青春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和強烈的求知欲,課堂就是這樣一個讓學生展現自我的平臺。然而,很多教師為了趕進度,往往將生物課堂變成自己一個人的課堂,容易忽略學生的感受,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絲毫沒有參與感、存在感,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生物學科是一門實踐性、互動性極強的學科,教師不妨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討論法、分組法、情境教學法等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講授《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顯微鏡的構造,我將學生帶進實驗室,親自指導,學生們體現出了很濃厚的興趣,紛紛躍躍欲試,比起之前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老師操作的教學要吸引人得多。
3.促進學生探究思考
中學生物互動式教學模式要改變教師的角色,使整個課堂由教師一個人講授轉化為學生與教師共同探討。教師傳授的重點應該是教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思維模式。還是以《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為例,在驗證之前的假設時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組,讓各小組分組對假設進行對照實驗,教師指導學生設計對照實驗的關鍵,找準自變量、因變量以及實驗中重要裝置參數的控制,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相互配合協作完成實驗,并科學測量結果。在學生自主參加實驗的過程中,熟悉探究實驗的流程與關鍵點,有助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自己找到探究的方法。
二、互動教學的策略
1.創設放松的氛圍
為了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心理安全與精神舒展,使溝通更加的有效,課堂必須要充滿平等、民主的和諧氣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實現真正的平等,與學生一起進行有效果的活動,相互激勵和鼓舞。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平等意識看待與老師,與同學之間的關系,真正把平等意識植入學生的內心深處。如在學習《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一節時,教師先讓學生課前搜集蝴蝶的圖片,上課時教師播放音樂《兩只蝴蝶》。引導學生邊觀看美麗的蝴蝶,邊欣賞優美的音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質疑:除了蝴蝶之外,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動物是昆蟲?它們和蝴蝶生長發育的過程一樣嗎?學生列舉昆蟲的名稱,描述蝴蝶等昆蟲的發育過程。讓學生互動交流、資源共享,教師不要急于糾正學生答案中的錯誤,利用學生的疑問,激發學生興趣和積極性,通過探究學習得出正確結論。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動力,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2.要學會傾聽學生
傾聽能夠幫助彼此更好的交流,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取長補短。如果在課堂之中存在這種傾聽的氣息,那么在師生表述知識信息的時候,就自然的會帶有自己情感的因素。在這種教學之中學生將會產生誕生精彩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鼓勵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要善于欣賞學生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心靈對話。
3.以開放的問題為導向
“智慧比知識更重要。真實的教育是由思維習慣和高級思維技能構成的。在教學中,教師要重新組織教學知識,圍繞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使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發展。
開放式問題教學一般是教師假設一種問題情景,也可以提供一個思考性的問題,要求學生仔細思考,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找到解答思路和方法,在學生組織答案時鼓勵使用高層次的思維過程。
4.以體驗性活動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體驗性學習能使得學生學習時的心智模式得到很大的改善,能夠充分的發揮他們學習的潛能,這對他們人格的發展是有利的,將有效的改變傳統傳授性灌輸教學學生膚淺學習的狀況。體驗學習,一直被國外的教育領域所重視,杜威強調在做中學,皮亞杰的認知論則強調通過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習者在體驗中學習。
實施體驗式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組織學生參加體驗性活動,借助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通過學習體驗,在知識和能力之間架起一個橋梁。
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教育技術涌入到教育教學領域。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使各種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更加自然和方便,使學生很方便的走進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的特殊環境,體驗平時難以實現的事物變化過程,容易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在《植物的生殖》一節,教師以動畫配合學生回顧綠色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提出問題: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還有其他的繁殖方式嗎?讓學生溫故知新,用熟悉的詩句,激發學生興趣,思考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再展示用嫁接的方式培育的仙人掌,提出問題,引出嫁接的話題。探究之后,再演示扦插的動畫操作過程,學生一目了然,讓學生對照、比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我們如果在實際教學中把掛圖、模型等教具結合起來輔助生物課堂教學,既直觀又形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互相交流愿望和實際動手能力必將得到極大提高,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產生深刻影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