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輝
摘 要: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近年來一直在不斷地深化改革,閱讀和寫作的教學重要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當前階段怎樣將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之間融合起來才是教育當中所關注的重點。主要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進行了分析,希望為小學的語文教學開展提供有益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契合途徑
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當前已經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但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為了積極地改善這種現狀,當前階段還需要對閱讀和寫作教學之間的契合點進行分析,找到更加有效的途徑來實施教學。下面將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進行詳細分析和研究。
一、做好語言素材的積累
小學生要想擁有比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地進行積累。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拿出更多的精力放在閱讀訓練當中,讓學生在當中能積累更多的語言要素和好詞好句。對于一些經典的或者是優美的詞句要及時摘錄下來,為日后的寫作練習提供保障。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仿寫練習,這是提升學生獨立寫作能力的關鍵所在。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對自己所摘抄的文字進行反復練習和理解,并分析當中的優美之處,然后通過自己的理解來仿寫出相似的句子,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提升寫作能力。在小學的閱讀材料當中是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的。小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感受和理解,讓自己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得到有效的強化。在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后,隨著學生的年齡上升和思維的完善,他們自然就能把文章中的主要觀點提煉出來,從而在寫作的過程中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讓受教育者能更好地掌握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化和發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那么在教學中教師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他們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首先,在閱讀當中要將泛讀和精讀進行融合,做好段落的標注,并掌握閱讀的大致內容,然后要在精讀當中進一步地理解文章的用詞和語言表達以及情感內容等。其次,要做好閱讀和思考之間的融合。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當中更好地感悟人生,思考生命的價值,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更好地啟發學生思維,促使學生所寫出的作文更加具有真情實感。
三、鼓勵學生的寫作熱情
寫作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他們學習當中的難點所在,很多學生都不愿意提及寫作。在作文教學當中教師如果沒有做好引導學生就會東拼西湊地進行寫作,導致寫作的效果難以提升。因此,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對寫作充滿熱情,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從而將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貫穿到寫作當中去。寫作是一個吐露心聲的重要方式,只有學生做好了素材和語言的積累才能更好地寫出飽滿的文章。閱讀則是學生積累素材的一種重要方式,作為教師一定要盡量地延伸閱讀教學,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將自己的思想進行展現,塑造出自己的風格。從而能讓學生更好地表現自我,保持寫作的熱情,為他們的寫作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加穩定的保障。
四、有效整合閱讀和寫作
首先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寫作考核和評價。在學生每次寫完一篇文章以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進一步的評價。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了解到自我所存在的問題,并且也能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從而在接下來的寫作當中更好地表達自我。同時,教師要在教學當中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文章的結構構思,并且要對閱讀的內容和結構進行相應的講解,讓學生能在技巧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從而提升好的閱讀效率。
五、提升評價的針對性
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對于課程評價當前是比較重視的,在進行閱讀和寫作教學契合的過程中需要對評價方面加以重視。訓練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作品評價需要保持客觀公正,同時不能帶有感情色彩。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評價,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從而鼓勵學生多使用一些積極向上的語言和心態來面對生活當中的人和事。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當中閱讀與寫作是兩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則是閱讀的進一步深化和感受。教師只有正確地引導學生來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促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創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設置閱讀與寫作課程,將二者結合起來,有效地進行契合,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得到語文水平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謝志美.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2):55-60.
[2]謝淑茗.論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整合[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