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兵
摘 要:高職通識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基于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標,高職院校應該積極構建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通過電商平臺、校企合作、培養融合人才等手段,達到提高通識教育質量的目的。本文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對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職通識教育教學進行幾點研究分析。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通識教育;英語教學
在我國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改革促使其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轉變與創新,在此背景下,強化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構建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優化教學資源,還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其更好的適應當代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本文以大學英語為例進行分析,通過對產教融合特點的分析,對如何在高職學校開展英語產教融合教學的相關對策進行了研究。
1 產教融合的形成與特點
產教融合是企業和高校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結果,具有二重主體性特征。企業是進行社會生產和技術開發的主體,高校是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主體,只有雙方通力合作,協同創新,才能實現產教融合的交融狀態。高校應發揮更多積極性,主動融入產業,促進產教融合,才能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其次,通過產教融合,高校人才可為企業所用,而企業也可為高校提供實踐教學設備,實現資源共享。在產教融合過程中,雙方均可從中獲得利益,由此可見,產教融合具有互利性特點,這也是產教融合得以實現的基本動力。
在產教融合過程中,科技和人才是產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產教融合的實質是校企之間科技和人才的流動、增值與互動。應用技術型高校只有通過與產業融合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同時,企業通過與高校合作可以源源不斷地得到技術支持和人力資源補充,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 產教融合指導下英語人才培養策略
1.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推進產教融合
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產業化發展,電商已經深入每個領域,無論是在客源的尋找過程,還是在產品的推廣方面,都在利用電商平臺,從而實現與社會同步,提高整個外貿流程的效率。在此過程中,即了解英語,又懂電商知識的人才十分缺乏,基于緊缺局面,高職院校要給予高度重視,因企業的發展必然需要高校提供人才,很多企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非常愿意與高校共同培養相關的英語外貿人才,通過有效處理,企業可以提供外貿電商帳號與產品信息,并且深入高校進行相關工作管理指導,高校在此過程中,要重視機遇的把握,以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高為發展基礎,重視培養英語方面學生的職業素質,以此為國家提供更有效的有用人才,實現通識教育的教學有效性。并且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產教的有效融合與長效發展。
如,大部分學校都可以利用電商平臺,與電子公司或服飾公司,進行多元化聯合教學,達成合作目的,公司提供相關的產品或者帳號資料,學校負責監管,同時學校教師與企業負責該方面工作的人員,積極給予指導,在教會學生如何利用英語知識進行外貿營銷策略,提高與相關外貿企業進行英語溝通能力。從目前發展看,在合作過程中,企業開始由傳統的被動局面變成主動,這樣一來,非常利于學生發展,尤其在大學英語教學階段,學生會得到充分肯定與鍛煉。這種發展模式是基于產教融合發展下形成的,同時也為英語教學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
2.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實踐基地
產教融合下,要重視英語方面人才培養,作為重要的發展措施,為了進一步實現有效交融,部分高校把企業引入校園,同時建立具有現代化的生產線,讓企業在校園內建立產業基地,這樣學生得到實踐機會,包括見習與實訓都可以在這個基地完成,從具體合作企業上區分,包括一些外貿服飾企業,網絡科技公司,或者一些適應于英語教學水平提高的相關企業,這些都是可選企業,當學校與企業之間構建了一個良好的實踐橋梁后,可以建立校園實體經濟圈,嘗試在校園內進行貨物銷售,包括建立跨境的網絡平臺,進行電商教育,通過網絡店鋪的管理,讓英語方面的學生學進行實踐。
實踐表明,結合產教融合的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發展機會,學校與企業間的聯系變得密切,在開發國際市場過程中,學生也為企業做出了一定貢獻,這時一種內在的聯系,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變得多樣化,包括一些實踐過程中的動手能力培養,都是非常有效提高英語專業水平的方面,此外,在產教融合過程中,學校聘請企業高管做學校的兼職教師,在進行英語課堂教授知識的時候,這些兼職教師,會教會學生很多實用性內容,不僅會提高英語水平,同時更加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也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在此過程中,這些兼職教師成為學生實踐過程中的中堅力量。
通過數據分析,在產教融合辦學模式下,結合實訓基地的構建,學生各項能力都有所提高,包括人際交往,英語知識,社會實踐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這樣一來即達到了英語教學目的,也使得學生與企業崗位形成了無縫對接,當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的同時,他們的適應性會變短或很快的融入企業,這就達到了產教融合目的,也做到了通識教育。3.校企合作共建產教融合創新創業團隊
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重要動力源泉,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更喲重視與時代同步,在此過程中,通過共建的產教融合項目,重點培養一批能力突出的團隊,在結合實踐,可以把團隊分層若干小組,買個小組安排4--5個成員,每個小組安排一個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可以由英語專業教師擔任,也可以由企業英語專業方面的人員擔任,當天在選撥人才過程中,必須要以英語專業中優秀的學生組建,合作過程中,讓學生嘗試開設亞馬遜、敦煌、wish等等與外貿有關的平臺,利用電商這一優勢,積極更新企業產品與發展方向,當小組實現盈利過后,這種模式就會被高效復制,結合企業發貨,售后等等,這樣形成一套完善的銷售體制,這樣以創新的形式進行了英語教學內容滲透,可以說這種模式相對于教學課堂有著獨有的優勢,是課堂中不可比擬的模式,通過小組劃分,適當的進行小組之間的調整,做到讓優秀的學生帶相對差一些的學生,這樣一來,通過均衡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領悟到英語學習的必要性,也會積極的進行英語知識實踐,把所學的知識充分的轉換程實際的操作。在此過程中,通過這種盈利模式的構建,還可以為學生創造出一份經濟收益。
在具體開展過程中,為了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創業能力,利用寒暑假期間,讓團隊成員免費進入公司實訓,同時,學校與企業之間可以組織一系列創新創業大賽,為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機會,為英語專業產教融合奠定更有效的基礎。
3 結束語
產教融合是當前我國通識教育未來發展的主要模式,尤其是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市場急需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了能夠滿足市場發展需求,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發展,高職教育英語教學必須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構建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整合,全面推進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本文對此進行了兩大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宋元元.高職高專法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5)
[2]李勤,譚抗美.移動互聯網應用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創新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6(20)
[3]周駿.基于創新教育的地方高校應用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2(10)
[4]張坤,韋漢.高校外語跨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為例[J].才智.201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