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陽
摘 要:學生創新意識培養與探究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主要落實的目標與任務,只有學生具備創新的意識、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方法、創新的理念才能成為一名創新型的人才。
關鍵詞:創新意識;能力培養;主動探究;小學數學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思維由具體到抽象有一個過渡階段,但整個過程仍帶有很強的具體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起學生思維的主體性、自覺性與獨創性,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學習。
一、創新情境,激發思維
情境創設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促進創新思維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打開思路,形成獨立的、與眾不同的想法。比如,在教學《時、分、秒》一課時,我讓學生先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零點鐘聲即將敲響那一刻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時間的變化,感受到秒的長短。看完視頻后,教師提出問題:朱軍叔叔在倒數10,9,8,……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那一刻你又做了什么?學生在這個環節可能會說:我眼睛眨了6下;我吃了5口蘋果……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被激發起來了,教學狀態有了,學習效果便提高了。另外,為了激發學生更高的學習欲望,可以創設一些生活情境,使數學知識由抽象變為具體,使學生能夠從情境中感受數學、應用數學和理解數學。比如,在教學“9的加減法”時,可以這樣設計情境:有7名學生,兩位老師;3個拍皮球的,6個跳皮筋的;5個男生,4個女生;1個穿紅色衣服的,8個穿校服的。之后給學生時間讓其思考:一共有多少人?再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父親節要到了,小剛要給爸爸買一個禮物,就把自己攢的1角硬幣全部拿出來了,數一數是30枚。他覺得這樣拿著不方便,于是便找到鄰居家姐姐讓其幫忙想辦法。鄰居姐姐說,這好辦,于是便將30枚硬幣收下了給小剛3張一元紙幣,可小剛覺得自己吃虧了。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小剛嗎?你們說小剛有沒有吃虧?為什么?這樣的問題一提出,學生的興趣高漲,爭先恐后地幫忙想辦法,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得出結論:10個1角硬幣換一張1元紙幣,30個1角硬幣正好換三張1元紙幣,進而得出1元=10角,明確了元、角之間的關系,同理角、分之間的關系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這樣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二、培養興趣,創造思維
數學本來就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因此在小學數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其一生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才能努力學好數學知識,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創造性思維。如今教學手段比較先進,白板的使用,PPT的制作,FLash的動畫演示都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了,學習興趣自然就有了。數學課還要注重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比如在教學“認識上下、左右、前后”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口令做動作,比如,伸出你的右手,左手,向左看,向右看……還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座位位置,根據教師口令做動作,如你前邊的同學是誰?你右邊的同學是誰?你后邊的同學是誰……通過類似這樣學生身邊的實例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
三、開展活動,鍛煉思維
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一年級就應該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如在教學時,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逐步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讓學生參與教學,滿足學生的創新欲望。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創新不是去開拓未知的東西,而是創設一個條件、環境和氛圍,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解題觀點。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往往都是學生按照老師的思維去思考,這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改變傳統的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學生更多的活動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充分展現其思維過程,讓他們自己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課堂上教師占據了大部分時間,教師的講解會讓學生聽起來非常乏味。比如,有位老師在教學《圓錐的認識》一節時,能夠讓學生親自參與,動手操作,學生用圓錐形的容器裝滿水,共倒三次,將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容器裝滿,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發現了圓錐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創新欲望。
在學生創新意識培養過程中應給學生充分想象的時間,正確引導,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促進知識遷移和創造,以喚起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要產生求知欲,通過自身、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發現、分析、解決問題,最后形成自己的觀點。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手段,給學生最大的空間,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雙春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