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林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的實現模式多種多樣,在當今社會中,校企合作成為世界各國的高職教育的一種普遍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指學校和企業合作教學,高等職業院校傳授學生理論知識,企業為學生提供培訓,學以致用,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雙管齊下,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高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和學生的高專業知識水平,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促進社會的發展。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加快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需要從國家、學校、企業、個人多方面加以努力,本文通過對外國校企合作做法的分析,結合我國校企合作的現狀,試圖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校企合作模式,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比較探析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專門培養面向市場各個環節的高級實踐型人才,而企業為人才提供了一個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合作辦學有效地將二者緊密聯系起來,是學以致用最好的途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校企合作模式越來越發揮積極地作用,對學校和企業是個雙贏的選擇。中國急需要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學習國外實踐的經驗是非常有必要的。
1.世界各國高等職業校企合作模式的共同之處
1.1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產生的根本原因相同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之所以產生,其最根本原因在于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使得各行各業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強烈?,F今市場上各環節的分工越來越精細,類型越來越多,急需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的人員,學校教授專業理論知識,企業進行實踐能力培訓,二者是最為完美的搭配,深受各學校和企業的關注。
l-2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范圍都越來越寬廣
其合作領域涉及到幾乎所有學科領域,不僅包括工業,也包括農業、服務業,以此適應不斷發展著的現代社會。
2.世界各國高等職業校企合作模式的不同之處
2.1校企合作模式在世界上多個國家稱謂不同
例如,在美國叫做“合作教育”,在英國叫做“三明治工讀制度”,而日本則稱之為“產學合作”,德國稱之為“雙元制培訓”。
2.2校企合作模式產生時間不同
校企合作模式最早是19世紀在德國出現的,職業進修學校實行學徒培訓制度,用于幫助學徒們提高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其與企業共同承擔學徒培訓任務,有了校企合作模式的萌芽。但這是中等職業教育領域的校企合作教育,20世紀60年代《德國職業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校企合作由中等職業教育領域向高等職業教育領域擴展。美國于20世紀初在大學的工程技術學科領域就已經產生了校企合作模式,因此,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最早產生于美國。隨后,英國、日本、前蘇聯都相繼產生了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2.3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程度不同
學校提供學生,企業為學生的培訓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發展的程度與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和教育水平相關,經濟水平越高,國家越重視教育水平的提高,校企合作模式發展的越迅速。
2.4校企合作模式的類型不同
校企合作表現出兩種模式:一是以企業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二是以學校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前者以德國的雙元培訓制、英國的三明治工讀制度以及日本的產學合作為代表:
一、德國的雙元培訓制。雙元培訓制堅持以企業的培訓為主,學校的教學為輔。學校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開設課程,教授專業技能,學習期滿要實行嚴格的國家考試。
二、英國的三明治工讀制度,也稱工讀交替式培訓。即將學生招進企業,采取企業技能培訓與理論知識學習交替進行的訓練方式來培養專業人才,英國建立了工業訓練協會來監督和保障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規范合作,并提供一定的財力、物力支持。
3.高等職業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比較探析
3.1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企業培訓之間的關系
校企合作的最終目標是要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但是如何衡量和把握二者的重要性是一個問題。例如前蘇聯社會中一直存在對著重進行理論教學的不一致的意見,日本則忽視對實踐能力的培養,許多人才埋頭研究理論。因此在我國的校企合作模式發展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理論教學和企業培訓之間的關系。
3-2正確處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關系
校企合作中,企業因為受到自身培訓機構的缺失的客觀條件或者認為自身發展不需要學校的合作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往往不會主動來尋求與學校的合作,因而使校企合作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阻力。這就需要加強對企業觀念的扭轉以及促進企業尋求與學校合作的積極性。
3.3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受教育程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應當在不同地區采取不同的高等職業校企合作模式。但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很多企業都處于改制和轉型之中,市場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如何使教學的內容時時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如何找到一個長期的、全面的企業來實踐學校教授的知識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
4.總結
通過比較世界各國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為我國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提供前進方向,但是我們不能全部照搬,要摒棄cd,根據我國國情選擇適合我們的模式加以吸收,這樣才能更好地加快校企合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