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摘要: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識字、簡單閱讀等方面,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獨自識字習慣、閱讀習慣等。但是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當中,因為小學生好動,所以很難在課堂上將教學任務完成,本著新課程標準中學生本位的要求,教師應該在保證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宜的教學目標。作為教師來說,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本研究則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及方法,去試圖構建出高效語文課堂,從而有效的保證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吸收和內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109-02
小學語文課堂不應該是死氣沉沉的,而應該將學的歡樂、活力和氣息融合在一起,而新教學理念下的這一目標就要求必須構建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對于教學來說課堂是具體實施的關鍵陣地,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才能使得學生最大限度的吸收和消化知識。
1.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病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導者,教師教的累,學生學的也累,最后教學效果并未達到。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1 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被割裂: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語文教學只是將語言教學作為認字的工具,而忽視掉了語言的實用性,導致學生雖然認識到了字理,但是卻忽視了文字中蘊含的精神和情感。
1.2 教學目標設置的不夠細致:傳統小學課堂的課后習題多事一些認字、文章內容理解方面的任務,沒有什么創新性內容,同時經常設置一些預設的答案,學生參與度不夠,筆者認為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教師的課程目標設置的不夠細致。
1.3 課堂碎片化嚴重:教師的教學實施過程多是依據課后習題預設的教學目標來進行的,而忽略掉了教學主次性、邏輯性,學生學習不夠深入,最終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2.高效性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很多教學目標都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實現的,學生無任何的獨立思考的空間。相反高效性教學則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成為了學習的引導者。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親身的體驗整個學習過程,將原有的死記硬背轉變成了投入性學習,這與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是完全契合的。
3.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施要點
3.1 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特點。先高效性的課堂教學應注重預習,預習的方式是以學生自學形式開展的,這樣就能夠使得課堂有更為充裕的時間去解決生成性的問題,同時也可以為教師提供知識拓展、問題討論的空間。而自學則能夠實現學生自主、合作的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其次高效性課堂教學更注重互動性,自學階段學生能夠發現很多需要交流才能夠解決的問題,而到了課上教師就會組織學生進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也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最后高效的課堂教學還非常注重訓練,不僅在課堂上及時進行訓練,還做到了通過課后作業進行訓練,實現了知識的強化、學生思維的有效拓展。
3.2 實施途徑的變化
3.2.1 備課方式的變化:高效課堂教學將獨立備課改成了集體備課,以年級為單位,在前一周就制定了主備課人、備課時間及地點,每人輪流備課,初步形成備課初稿,然后由年級組的所有教師集體性討論進行修改及補充,最后形成定稿。之后由學科組長審稿,在審核完成后引發定稿使用。這樣不僅能夠讓教案與教學內容更適宜,而且還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
3.2.2 授課方式的變化:高效課堂徹底轉變了原有滿堂灌的授課模式,課程實施前一天學生依據學案進行預習,在預習的時候將生疏、難懂的地方進行標記,然后在課上在和學生進行討論,這樣就能夠使得教師成為教學的點撥者和引導者,將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
3.2.3 學習方式的變化:小組合作學習是語文高效課堂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能夠依據學生的興趣、性格、愛好及能力的差異進行是都性的調整和組員搭配,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將學生的長處發揮到最大。
3.2.4 評價方式的變化:與傳統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不同,高效課堂的評價不再只注重結果評價,還加入了過程評價,在整個教學實施中隨時利用自己的而語言對學生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評價,演繹精彩的課堂評價。
3.3 語文高效課堂實施要求
3.3.1 明確的教學設計:作為教師應該在備課階段就吃透教師,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明確,依據新三維目標設計出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還需要能夠實現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保證整個設計脈絡清晰、環節流暢。
3.3.2 高效的課堂流程: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則應該注重教學思路、知識主線的明晰,注重講解的層次、知識點的引入,盡量的去規避滿堂灌形式的教學,對于學生在預習階段就已經掌握了的知識點不再講解,將課堂歸還給學生,使得語文課堂教學發揮出最大的高效性。
3.3.3 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中常用的學習方式,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另外我們知道課堂上的所有的學生都是平等的,教師則應該做到平等性的對待學生,從而在心理上增強學生的信心,實現學生主體性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