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等多項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從而提高科學素養。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科學素養;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195-02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發實驗教學潛能,讓學生"動"起來:眼動、手動、口動、腦動,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作用,真正讓學生學學得主動、做得輕松,不斷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強調基礎,強化化學常規實驗,培養實驗科學素養
1.1 強化指導,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能力。因為初中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認識方法還不太足,實驗觀察能力還不夠強,因此,我們應通過演示實驗,教給他們觀察的目的,重點和方法,引導其通過看、聞、觸等感覺器官來獲得實驗信息;另一方面,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所感知的直觀感性材料,對遺漏的或表達不清楚的實驗現象,通過先實驗,再講述,以達到感性和理性的統一,從而逐漸形成自覺觀察實驗的良好習慣。例如,演示"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先告訴學生觀察的目的是理解化學變化的概念和認識在化學變化中的各種現象,啟發他們的重點是觀察鐵絲在燃燒時的劇烈程度,如不對學生加以指導,則大部分學生不能準確描述出"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而會描述成"鐵絲燒化了"。
1.2 注重啟發,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能力。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盡可能創造條件將驗證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或探究性實驗,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對感知的直觀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得出結論,也有利于啟發學生對化學概念的形成和化學知識的理解由生動的直觀上升到抽象的思維,避免造成學生對所學知識只能機械記憶,或簡單重復。例如,在講CO2的性質時,①將稀醋酸噴在紫色石蕊的小紙花上,紙花變紅。②將染有紫色石蕊的干小紙花放在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③將染有紫色石蕊濕小紙花放入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小紙花變紅。對③中的變色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學生討論非常熱烈,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并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CO2+H2O=H2CO3。
1.3 既強調動腦,更要求動手。初中學生剛接觸到化學實驗是一件既新鮮,又好奇的事,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正是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從一開始就儀器的名稱、使用方法、基本實驗操作、記錄和描述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等實驗技能,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具體做法是:第一步,向學生介紹初中化學常用的儀器。第二步,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基本操作訓練時(主要有:①取用藥品,②稱量物質,③加熱物質,④過濾,⑤蒸發,⑥洗滌儀器,⑦連接儀器,⑧檢查裝置氣密性),通過講解,示范,帶領學生進行模仿式操作,然后讓學生獨立練習,并及時檢查和糾正學生操作練習中出現的一些錯誤,或者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比賽,比一比誰的操作更熟練、更規范,這樣對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加強了學生動手實驗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第三步,組織學生參觀實驗室和觀看視頻,指出遵守實驗規章制度和規范操作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我們堅持讓學生通過預習來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及實驗注意事項,通過講解使學生懂得實驗原理和實驗操作原理,并充分體現演示實驗的示范性和典型性,以期達到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切不可讓學生憑一時興趣把實驗當作"玩把戲"。
由于我們注重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且常抓不懈,使學生在實驗能力上大大提高,成效顯著。
2.開展課外實驗興趣小組,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在實驗教學中,有部分同學對化學實驗的興趣表現突出,我們就召集這部分學生,建立課外實驗興趣小組,推選出小組長,共同制訂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實驗內容、實驗報告、中心匯報人),采取兩種主要活動形式:第二課堂實驗和家庭小實驗。第二課堂實驗內容豐富,除了教材中安排的選做實驗外,我們還結合課本有關知識增加了一些具有探索性,創造性的實驗或實驗的改進、小制作、小發明等。每次活動都抓了落實,既給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特長,又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學生學的開心,做得用心。例如:①用CO還原氧化銅,尾氣處理方法的改進,用CO的可燃性,用尾氣給試管再加熱,學生改進實驗后,認為不但不污染環境還充分利用了熱量,一舉兩得。②提供部分閱讀材料和實驗儀器,研討CH4的實驗室制法,要求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挖掘實驗信息,并按照實驗室制備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操作程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此實驗。
鼓勵并指導學生做一些材料易得,操作簡單,又聯系生活實際的家庭小實驗,讓他們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去親身體會科學究竟是什么?強化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情趣以及化學為社會服務的意識。例如,用食醋和雞蛋制取CO2氣體,除水垢、除鐵銹、自制簡易凈水器等。
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課外實驗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也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在社會,生產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通過實驗科學素養培養的同時,滲透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教育
實驗教學中有許多內容都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極為有益的材料。首先,從實驗紀律、實驗環境衛生、愛護儀器、節約藥品、合理處理廢品及小組同學間的互助合作等各個實驗細節抓起,能否做好這些工作,可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標志之一;也可把有毒、有害氣體的防護和處理、可燃性氣體純度的檢驗、防止腐蝕性藥品對人體或衣物的腐蝕、防止空氣和水污染、CO2引起溫室效應等實驗知識的學習,作為培養學生的學會生存,學會關心的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和加強環保意識的重要內容。第二,采取專題講座和課堂穿插兩種形式介紹我國化學發展史,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為社會奉獻的崇高理想,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和利用等。第三,努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謹慎操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突破難點、戰勝困難,使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或者介紹一些著名化學家的艱苦實驗史,告訴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
總之,教師要堅持在日常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嚴謹的科學素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這對他們以后的發展大有好處,也是我們化學教學的重要目的。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德慶措吉,學歷:本科 ,職稱:中一,從教19年 ,研究方向:初中化學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