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精神的家園。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在文化建設方面不斷探索,從“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文化軟實力”“文化強國”到“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提出,都是黨在繼承文化建設理論基礎上的創新。作為同時擁有皮影、木偶兩個劇團的專業文藝院團,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要以保護、發展、弘揚傳統文化精髓、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為己任。本文將從文化自覺、文化自立、文化自強三個角度,來分析專業文藝院團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文化自信 文化自覺 文化自立 文化自強 傳統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種對民族、國家自身文化理念的認同和發展的信心。具體來說,它是指國家、民族或政黨,在清晰地認識自身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對自己文化價值和理念的認同和傳承,以及對自身文化生命力蓬勃發展的堅定信念。在這里可以作兩方面的理解:一是文化自信可以表現為對先進文化、優秀文化的主動追求,二是文化自信可以表現為大力弘揚和傳承本民族的文化。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作為省級專業文藝院團,有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皮影戲”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杖頭木偶戲”。藝術家們在繼承優秀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對湖南木偶皮影進行了大量改革和創新,使古老的木偶皮影藝術煥發出新的藝術青春,贏得了國內外普遍的贊譽。皮影戲被法國《費加羅報》贊為“比金子還要貴重的皮影戲”,木偶戲在澳大利亞國際木偶節上被譽為“特殊的表演藝術和技巧,尚未有能與之媲美”,筆者下面從文化自覺、文化自立、文化自強三個方面,來闡釋我們的文化自信是如何建立的。
一、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礎
“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以及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明白它的意義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響及發展方向,不帶有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歸,但同時也不主張‘西化或‘全面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發展的自主能力,取得適應新環境的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近年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與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更加深入,新時期也給文化人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必須對自身文化做到自知之明、對傳統文化做到批判繼承、對外來文化做到博采眾長、對未來文化做到積極建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湖湘木偶皮影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其目前的發展現狀。
(一)湖湘木偶皮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
湖湘木偶皮影戲是中國傀儡戲的一個重要分支,經過長時間湖湘文化的熏陶、融合與發展,在制作、操縱、聲腔、題材內容等方面獨具一格,成為傀儡戲中的一枝奇葩。它以豐富的題材內容、獨特的表演形式和精美的藝術造型蜚聲海內外。湖湘木偶皮影不僅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古老湘楚文化的傳承,它造型古樸典雅,民族氣味濃郁,集藝術觀賞性和收藏價值為一體。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前身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院)自1956年成立以來,就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國木偶皮影藝術的排頭兵,是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湖南皮影戲”和“湖南杖頭木偶戲”這兩項民族、民間藝術的保護單位,2011年包含“湖南皮影戲”在內的中國皮影戲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田漢先生曾說:“影子戲是我接觸戲劇的起點”。湖南皮影戲以操縱穩健準確、表演細膩傳神、造型精美生動、神態栩栩如生而聞名于世,尤其是動物童話劇和寓言劇,在皮影界獨樹一幟,更蜚聲國內外,部分優秀劇目為國內外許多藝術團體所移植。而湖南杖頭木偶戲在長期的繼承與發展、創新和實踐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地方特色。它特別注重木偶操縱表演技巧,擅于刻畫木偶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緒。
(二)湖湘木偶皮影藝術的發展與現狀
建國初期,湖南省木偶皮影劇院進京演出,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賀龍元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大力扶持。但是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影電視網絡的普及,傳統戲劇已很難適應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由于其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變化,眾多的木偶皮影流派、戲班、劇目均已消失。其主要活動空間逐漸縮小,過去那種一個戲班或者幾個戲班,在婚喪壽慶等活動中,連續演唱幾天幾夜甚至十幾個日夜的場面不復再現,在廣大鄉村中的展示平臺也日益減少。木偶皮影從上世紀80年代已開始滑坡,目前處于瀕危狀況。據《湖湘木偶皮影》一書中分析湖湘木偶皮影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傳入老邁、后繼乏人;2、市場喪失:隨著電視、電腦的普及,喜愛木偶皮影戲的人群銳減,演出市場不斷萎縮,生存空間變小;3、戲擔殘破:藝人演出收入甚微,無力再進行服裝、道具及相關器具的投入。
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礎,只有對自身文化做到“自知之明”,湖南木偶皮影藝術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劇目豐富,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它的發展和現狀卻不容忽視,我們必須用辯證的思想看待,深入了解它的優劣勢,才能找到大力弘揚和傳承的路子,才談得上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立是文化自信的必經之路
《禮記·儒行》有云:“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唯有自立,才能贏得尊嚴和權力,心中才有底氣,才能談自信。自立從字面意義上說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有所成就,而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說,就是要努力成為人民群眾真正欣賞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德與藝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人品決定藝品,立藝先要立德?!暗隆笔俏乃嚬ぷ髡叩木窬辰?、職業操守,是安身立命之根;“藝”是文藝工作者的藝術才華、藝術水準,是成就事業之本。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要把文藝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物,建設一支宏大的人才隊伍。
(一)努力提升藝術水平,提高藝術水準
首先要緊扣時代脈搏,把握文藝創作正確方向,打造精品劇目。劇目生產是一個專業劇團的重中之中,劇目內容必須融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為一體。endprint
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近年來傾力打造了《人狼同舞》《留守大山的孩子》等一批優秀的緊扣時代主題的劇目。其中大型木偶劇《留守大山的孩子》就是一部反映大山里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和面對困境而自強不息的現實主義題材劇目。該劇在立意和劇情構筑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新路,將“留守”升華成一個蘊含正能量的詞句:留住一脈相承的傳統美德,守護自然生態的美麗家園。從“自強、自立、自信、自愛”的角度,去探索問題的根源和解決途徑,從而改變留守的困境,讓正能量悄然地浸潤著孩子們的心田。在2015年8月在揚州舉行的“金獅獎第四屆全國木偶皮影?。ü潱┠空寡荨敝?,《留守大山的孩子》從24臺?。ü潱┠恐忻摲f而出,榮獲最高獎項“最佳劇目獎”,同時還獲得“作曲獎”、“個人表演獎”、“舞臺美術設計獎”、“造型設計制作獎”等多個單項獎。同年榮獲第五屆湖南藝術節“田漢特別獎”,2017年入選湖南省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及第二屆亞太國際木偶節“最佳劇目獎”“優秀表演獎”“舞美燈光設計獎”。
再者要提高演出質量,努力培養演員的專業素質,把常規訓練系統化。劇團的生存在于演出,演出的質量決定了演出市場的大小,而演員的基本業務素質又決定了演出質量。我中心開展了演員基本功訓練考核工作,在劇團上下掀起了一股“比、學、趕、幫”的業務比拼熱潮,有效地提升了全團演職員的綜合業務素質。通過聘請藝術專家李桂香、譚奇書老師來團進行業務輔導。中心采取“以戲帶人”“以戲代培”的方式,充分抓住聘請專家這一契機,在實踐中培養了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從業技藝;多次組織全團演職人員赴揚州、泉州、成都、南充等地進行優秀劇目觀摩學習,讓大家一睹優秀院團演員的藝術表演風采和他們扎實嚴謹的舞臺作風。
(二)努力培養職業道德,提升精神境界
堅定文藝服務的信念,保護和傳承湖湘木偶皮影藝術。我們的工作看似平凡,卻把歡樂帶給了千家萬戶,我們的工作看似簡單,卻在臺前幕后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在傳承中心,每天都能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就算是節假日,只要有演出任務,藝術家們都是第一時間趕到演出地點。每完成一次演出任務,傳承中心的兄弟姐們都更加努力和團結,因為大家心中始終有一個堅不可摧的信念一傳承文化需要我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不能迷失價值方向,文藝不能遠離人民生活。作為一名傳承文化保護工作者,我們應當引領時代風氣,把黨和政府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基層一一木偶皮影藝術的保護、傳承和弘揚。
《國語·周語》有云“其德足以昭其馨香”。文藝工作者擔負著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圣職責,要始終堅持德藝雙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技藝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承擔起弘揚文明道德風尚的歷史責任。一名有志氣的文藝工作者,要敢于把德藝雙馨作為畢生奮斗的目標,甘于寂寞,奮力耕耘,才能有自信地說自己是既有崇高精神內涵又有高超藝術才華、拿得出傳世精品力作、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名家大師。
三、文化自強是文化自信的最終目標
“所謂文化自強,就是一個民族、國家和政黨自我努力,積極向上,不斷凝練核心價值觀,增強自身文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的實踐過程。在我國,文化自強表現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推動社會主義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形成中華‘強文化的核心價值和共同理想,這是中華文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在世界文化中找到自身定位、贏得誠懇尊重的基本點?!蔽幕詮娪欣谥腥A民族形成和諧的民族文化氛圍,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有利于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實現。只有實現了文化自強文化自信的底氣才會更足。作為以發展、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為主要工作的專業文藝院團,我們應該從傳承和創新以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實現文化自強。
(一)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
湖南皮影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了現代戲劇與電影藝術中的手段,對劇目內容和表現形式,包括劇本的創作、人物造型、音樂創作以及道具制作和操作表演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潛心研究和大膽創新。特別是在劇本創作和選題上,擺脫了過去皮影戲只能演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神魔鬼怪之類的題材,創作了一大批新編歷史劇、現代戲以及寓言、童話、課本類的題材,如《梁紅玉》《運動健兒》《龜與鶴》《人狼同舞》《金色的魚鉤》等多部作品。在舞美造型上亦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保持傳統藝術風格的前提下,吸取了國畫、剪紙、木刻、動漫等美術手法,運用于湖南傳統的牛皮雕刻之中,以簡潔明快的雕刻風格,使人物造型、布景體現、皮影雕刻與裝置等形成以適應觀賞和演出效果融于一體的皮影藝術風格。
長期以來,湖南杖頭木偶戲的藝術創新和探索是與皮影戲并駕齊驅的。其中,木偶造型和制作的革新均有較大的突破,使操縱表演藝術更為豐富;富于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音樂、布景、燈光、音響和特技的運用,更使杖頭木偶風采獨具。另外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藝術家們還根據多年的舞臺實踐寫成了多本專著,從理論上將湖南乃至中國木偶戲提升到新的檔次,同時也在技巧向全國同行傳授了寶貴的經驗。
(二)進一步推進湖湘木偶皮影藝術走出去,擴大影響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湖南皮影團和木偶團多次代表國家出訪亞洲、非洲、歐洲等國家和地區。今年春節期間湖南皮影團前往法國參加旺多姆木偶藝術節。在旺多姆大劇院為法國當地民眾帶來了一場皮影盛宴,依次展演了《火焰山》《梁紅玉》《龜與鶴》《雀之靈》等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經典劇目。5月底,湖南木偶團訪問摩爾多瓦出席第九屆國際木偶劇藝術節,并在當地木偶劇院舉辦慶祝中摩建交25周年專場演出。駐摩爾多瓦使館臨時代辦郭學立、摩爾多瓦文化部國務秘書基斯托爾、駐摩爾多瓦使節及當地各界友好人士600余人出席。藝術家們表演了《月光仙子》《小放?!贰掇r樂舞》等風格各異的6個節目。觀眾對湖南木偶戲表現出濃厚興趣,演出現場連兩側通道和后排臺階都坐滿了不同年齡的觀眾,全程掌聲雷動,氣氛熱烈。
中心還與法國甜蜜憶古樂團聯合制作完成皮影音樂劇《熊貓成長記》,第一次將中國傳統皮影藝術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音樂這兩大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結合起來,是中法優秀傳統藝術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產物。它通過創造性的繼承和有繼承性的創造對未來藝術作品的創作模式做了一次有積極意義的探索和嘗試,對傳統文化的普遍內涵進行全新的詮釋和改造,這也符合我們國家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去”戰略的要求。目前已完成了全國巡演,下半年將前往法國等地進行全球巡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做好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這樣能夠充分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打開一扇了解湖湘文化的窗口,搭建一座友誼的橋梁,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能夠充分整合文化資源,讓傳統文化散發出新的時代魅力;能夠為維護文化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大繁榮貢獻一份力量。只有不斷深化改革,走創新之路,“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才能實現文化自強,這也是文化自信的終極目標。
結語
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覺為思想基礎,通過文化自立這條必經之路,最終以實現文化自強為終極目標。有著60多年歷史的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以“湖南皮影戲”和“湖南杖頭木偶戲”這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保護中心,在充分認識自身優劣勢的同時,不斷改革創新,謀求保護和傳承的新路子,并在國際交往中提升了品牌形象,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樹立了文化自信。
(責任編輯:蔣晗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