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
摘要:健康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對體育的定義不一樣。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深入越來越重視體育教育了,所以學校的體育教育不管是從教育觀念,還是教材形式都要做到與時俱進,更加重視起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心健康的增進。
關鍵詞:初中體育;競爭;興趣
一、敢于面對競爭,能夠自我認識
競爭是現代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結構調整,國家對學校注入競爭機制,這樣人與人之間,勝利與失敗之間,理想與能力之間,均會產生各種對立心理,勝利者自居,失敗者悲觀失望,甚至妒忌和不服氣。在一次800米的考試中,老師把學生分成5人一組進行,可有一個學生提出想單獨一個人跑,問他原因,他說和大家一起跑會害怕,大家一起跑出去的瞬間他會受不了。并得到了一些同學的共鳴。我們可以把這一類的學生歸類為心理脆弱的一類,由于長時間生活在一種緊張、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或身邊的同學都比較優秀,使他們的心理變得緊張而脆弱,從而害怕競爭,沒有正確認識自我,喪失自信,長此以往,必然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對于這樣的學生,老師可以先滿足其要求,然后再結合實際進行耐心誘導,幫助建立信心,先讓他加入和其水平相當的或差一點的小組,找回自信,并體驗競爭的樂趣,讓其親身去感受競爭帶來的進步。
二、舒心減壓,提高適應能力
體育教師和學生的接觸是直接而真實的,學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緒和態度在教學中會很快地表現出來。考試成績不理想,或和別的同學發生誤會,或被老師批評、或高考臨近的壓力等等都可能使其心情壓抑,上課時情緒不高,表現為垂頭喪氣,郁郁寡歡、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練習不認真,對競技結果麻木,缺乏集體榮譽感,這時如果老師只看其表而武斷地進行批評,即使學生表面上改善了,卻達不到真正的目的,有時還對學生造成更深的心理傷害,師生間的關系也受到了影響,學生會對老師失去信任,甚至封閉心扉,這對學生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作為老師應留意觀察學生在課中的表現,當學生表現異常時,要善于挖掘心理的因素,并利用體育運動進行治療,實踐證明通過運動鍛煉可以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障礙、疾病,使緊張、憂愁、焦慮、壓抑、沮喪等不良情緒得以宣泄,使人輕松愉快,心情舒暢。
三、樹立自信心
學生的自信心無論對他們的學習還是人生發展都至關重要。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成長過程中既保持不斷的創造力,又保持健康心態。
體育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因勢利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每個學生的特長,發揮各個學生的優勢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得到某些成功體驗,是運用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激發學生動機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自我效能理論的觀點,以前成功的活動可以使個人對今后成功的期望提高,自我效能會增強,內部動機會加強。所以,體育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有針對性地對他們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標,為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學生經常體驗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會既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了堅持參加體育活動的內部動機。
四、合理利用教材,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初中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和教學經驗選擇適合初中生心理發展和身體條件的教材,讓學生全心投入體育學習,這就需要體育教師提高體育活動的趣味性,針對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處理,通過改變一些運動形式提高學生的愛好和實戰能力。其實,在大部分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學校運動會,只是每個班級選出來的一些“精英”進行的比賽,大部分學生只是在一旁玩耍,并沒有參與到競賽中去,由此導致了在教學時間上的浪費以及資源上的浪費。而要想使學校的體育競賽切實收到成效,就應該把體育競賽與日常的體育考核相結合,例如,參學校競賽的學生可以在體育考核中獲得額外的加分,以這樣的方式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競賽中,不儀能活躍競賽的氛圍,讓更多學生加入到競賽中,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多的體育競賽精神,這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在進行比賽的時候,對學生的一些學習技巧的鍛煉、切身體會也十分重要,通過比賽,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之前的學習方法以及相應的操作技能,讓學生在緊張而愉悅的競爭氛圍內完成鍛煉任務。
五、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興趣
傳統體育比較強調技術教學,較多地選用競技運動項目作為教學內容,按競技運動技術的標準進行體育教學,這樣做的最直接缺陷就是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地要求學生掌握技術,使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而無法體會運動本身所帶來的樂趣,導致一部分學生厭惡體育運動,走出校門后,很少自覺進行體育鍛煉,阻礙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而新課程則認為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堅持終身鍛煉的前提。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當然毋庸置疑,運動技術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新課程下應適當淡化,而非全盤否決,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總結: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里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方法以及手段,為學生構建高效的體育課堂,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組,從而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體育。
參考文獻:
[1] 張震偉. 新課程標準下蘇州市初中體育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03).
[2] 劉昕. 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目標的改革與重構――兼論《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