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華
摘要:物理概念是高中物理知識結構的基礎,概念教學在整個高中物理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物理概念大都較為抽象,不容易被理解,所以更要讓學生學好物理基礎概念知識,以降低物理概念的難度,為進一步的物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概念教學;物理教學;概念引入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物理規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對象某種屬性的質,又反映了物理對象某種屬性的量。概念的內涵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某一屬性的一類現象或事物。在物理概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形成物理概念,還可以領會蘊藏其中的物理方法,體驗科學精神。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認知結構中的一些缺陷,構成了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障礙。 本文結合平時課堂教學實踐,就如何開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學談談自已的切身體會。
一、創設情景,營造概念氛圍
創設概念教學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學的必經環節。物理概念一般比較抽象,對于缺乏理性認識的中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如果教師在概念教學過程中去創設恰當的“境”,激發學生的“情”,不僅能幫助學生的認識比較容易地進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對物理概念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好奇轉變為興趣愛好,由興趣愛好轉變為對物理概念知識的渴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新奇、積極的心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很快就能靈活掌握物理概念,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高一物理教學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學是一難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創設這樣的情景:
磁懸浮列車以120m/s高速勻速運行了8s時間;
鉛球運動員擲出的鉛球在0.2秒內速度可由零增加到17m/s,
讓學生體驗速度大與速度變化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接著給出下列案例:
①1與2─速度變化相同,如何比較其變化的快慢?
②2與3─變化的時間相同,如何比較其變化的快慢?
③2與4─速度變化不同,變化的時間也不同,如何比較其變化的快慢?
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在探究中逐漸形成速度變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較的方法(控制變量法)。通過與學生共同分析物理過程、重現問題涉及到的情境而把學生一步一步地“帶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導深化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觀感受到的是:①運動物體有速度,②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③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再經過進一步的反復、強化后,使學生對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較清晰的認識。
二、鼓勵學生,嘗試定義概念
學生對加速度有了具體的物理圖景后,加速度方向的理解如何來突破呢?
我通過具體的例子來引導學生:
①A車在2秒的時間內速度由10m/s變為15m/s,則它的加速度是多少?
②B車在3秒的時間內速度由10m/s變為2.5m/s,則它的加速度是多少?
讓學生感受,加速度只有大小還不能說明具體問題,還需要另一個因素:加速度的方向,學生們恍然大悟,有豁然開朗之感。要使學生認識到這一步,必須經過一段教學過程才能完成。當學生對所學的概念具有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后,教師鼓勵學生對已有的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嘗試給有關的概念下一個恰當的定義。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物理素質,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在教學中,只要引導得當,很多概念的定義,學生基本能歸納準確。
三、討論交流,正確規范概念
通過第一步和第二步后,學生回顧速度的概念: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即物體位置變化快慢:定義式v= ,讓學生猜測加速度的定義式是什么。學生多數能猜測加速度a= 。即加速度是速度變化量Δv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Δt的比,學生基本上可以從文字語言和數學語言描述加速度;但由于學生所具有的物理知識不足和思維的局限性,所下的定義不一定完整,甚至下出錯誤的定義。這時,教師不必急于糾正,而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中使學生相互啟發,不斷糾正錯誤,直至得出完整、準確的定義。同時,教師適當點撥,使學生抓住概念中的關鍵字、詞、句,更準確地理解概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多的給予學生自己思考、討論、分析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
四、循序漸進全方位認識概念
學生初步建立了概念,這只是從正面對概念的認識。有的概念牽涉的面很廣 ,學生對這些概念的認識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徹,這樣的概念的教學,我們只能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分階段地逐步地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例如“力”的概念,初中只講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而高中階段有關“力”的概念可以說貫穿了整個高中物理,高中階段進一步把力和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聯系起來,指出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強調力的矢量性,由重力到彈力、摩擦力,進而到萬有引力。由力學中的常見三種力到熱學中的分子力;由電場力到磁場力;由宏觀上的引力到微觀里的核力;由物體直接接觸相互作用產生的力到物體與物體不直接接觸而通過場發生相互作用產生的力。對這么多有關力的概念的理解只能依據教材,依據學生認識規律逐步加深。只有分層次、抓階段、才會不斷深化概念,對概念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徹底。
總之,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認真探索不斷實踐,把握不同概念的特點,選用不同的適用于該概念的引入方法,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內涵,把握概念的實質,才能為靈活運用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尚仁.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郝瑞玲,樊曉莉五步教學法初探.甘肅教育.[J].1999,(Z2).
[3]樊偉新.“加速度概念”探究式教學的設計思路.浙江上虞中學.人民教育網.2005,(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