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江
摘要:主題班會在高校德育教育中運用廣泛。通過積極的引導教育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糾正,避免社會不良習氣對學生思想與生活帶來的影響。教師要充分做好主題的引導,班級學生在班會操作上要具有規劃性,避免隨意性操作而導致主題班會浮于表面;要逐步深化主題,使主題班會德育教育工作更加高效。
關鍵詞:主題班會;德育教育;作用
班會是班集體全體成員的會議,是學生過好民主生活,開展自我教育的一種形式,更是學校實施德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主題班會是輔導員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對班集體正確輿論的導向與培養起巨大的促進作用,也可以說是優良班風的旗幟。
一、主題班會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1.主題班會是提高德育實效性的有效載體。當前高校大學生受多元文化的影響,更多地呈現出不同的心理與思想特征,這些特征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要更加貼近實際、關注學生的個性。與課堂教學相比,主題班會具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時代感強、主題鮮明等特點。以班級為單位,通過開展組織有序、效果明顯的主題班會能夠增強班級凝聚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是輔導員和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
2.主題班會是培養學生素質的舞臺。“小舞臺,大天地”,這可以是對主題班會活動的別稱。主題班會舞臺雖小,但是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心理素質、組織能力。例如,許多學生羞于上臺,心理素質較差,做事缺乏計劃性,但是通過參加這些主題班會,尤其是擔任過主持人以后,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上臺不怯場,講話有條理,同時也能對重要話題進行深入思考,培養了勤學好思的習慣,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3.主題班會是建設和諧班團隊的重要途徑。主題班會教育是一種集體活動,是一個班級學生在輔導員和班主任的指導下開展的團隊活動。主題班會通過布置場景、舉辦活動等方式,有效地增進班級成員的自豪感、凝聚力、自信心,推進班級自我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
二、重視主題班會建設,打造高校德育新陣地
重視主題班會建設,以主題班會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非常有效的形式,若能把握好,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打造高校德育新陣地。在開展主題班會課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1.明確教育的主題,確定教育目標。要圍繞明確的教育主題來設計活動,這樣的教育效能才明顯,切忌多個主題,泛泛而談而顯松散。要根據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調動全班同學一起確立主題、設定目標、制定計劃,讓全班同學都認識到每一次的主題班會活動的目的、意義,在思想上引發初步的思考,產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在實踐中,我們可以依據班會教育的內容,將班會分成思想政治類、學習方法類、心理需求類、日常生活類等幾個系列,并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形勢與政策等情況設計教育主題,如《莫忘國恥,愛我中華——紀念“九·一八”》、《誰是最可愛的人》、《我的友誼觀》等,把教育目標和教育形式緊密結合。
2.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新主題班會教育形式。傳統的班會課模式都是采用教師主講的方式,輔導員或班主任站在講臺上演講,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和風細雨,自認為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自我感覺良好,但細一觀察,學生有的無動于衷、表情冷漠,對輔導員或班主任的話語不以為然,有的似乎還流露出抵觸情緒。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為了把主題班會由教師的“一言堂”轉變為學生人人參與的“群言堂”,使學生的被動式受教育轉變為主動地、創新地進行自我教育,我們在組織主題班會時,要在全班征集設計方案,集思廣益,提煉出好點子、好構思,形成初步方案,并根據確立的主題、設定的目標、制定的計劃,發動全班同學動腦、動口、動手,全身心投入到教育過程中。從內容確定、形式選擇到具體活動的實施,完全由學生組織安排,尊重學生的意見,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在選擇形式時,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知識體系、情感體驗、心理特征,切入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參與其中,主動地、創造性地進入最優境界。
3.發揮現代傳播媒介作用,拓寬主題班會教育途徑。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包括網絡、多媒體等)和學生表演等手段,能使學生有教育的新鮮感,并能讓學生有展現自己藝術才能的機會。在主題班會活動中,特別是在圍繞主題進行正面教育時,可采用現身說法、作報告、講故事、即興演講、采訪等形式,也可以采用表演小品、相聲、歌舞等文藝節目的形式,還可以采用辯論、競賽的形式等,盡量使之形式新穎,讓學生喜聞樂見。
4.發揮輔導員和班主任的指導作用,提高活動的時效性。輔導員和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始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而怎樣有效地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則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要更加重視主題班會的開展,提高活動的時效性。在具體操作中還要注意如下幾點。
(1)輔導員和班主任要更新觀念,積極引導。要把主題班會的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輔導員和班主任只做必要的引導,不要全包全攬或按自己的主觀意愿組織活動。
(2)組織活動切忌走過場,應付了事。要糾正搞主題活動就是編排節目、演節目的錯誤偏向,要以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學生的言行導向任務為宗旨。
(3)活動中要強化角色意識,讓學生學會多角色實踐。輔導員和班主任要充分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學生在承擔角色中不斷加深對自身角色的認識,努力改變某些角色只能由某些學生承擔的觀念,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結語:
高校主題班會在實際操作中運用廣泛,同時也有著多年的開展歷史,已經成為了高校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種教育形式。主題班會可以圍繞特定時代的主題思想或者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做有效的交流討論,讓學生發聲,同時也通過一定計劃做思想宣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表現形式。但是在具體的主題班會的設置上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做好班會進程的規范,抓住主題班會機會,充分發揮主題班會的實際凝聚力與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馬怡菲。論主題班會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2015(4):98——100.
[2]鄭引。重視主題班會建設打造高校德育新陣地[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28(9):64+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