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馨
摘要:規范答題是高中數學解答題得分的幾大基本能力之一,是展現數學各種能力的基礎。本文分析了學生答題的不良習慣,有算前審題馬虎、算中程序混亂、算后忽視檢查。進而從思想上重視、合理安排初高中過渡內容的增講、提高口算心算筆算、加強運算過程訓練和做后檢查訓練等程序化設定來培養規范答題的能力。
關鍵詞:解題規范;不良習慣;訓練;審題
高中數學是高中學生學習的一大基礎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高中數學對學生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數形結合能力等有較高的要求,而解題能力作為這幾大能力的展現,是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部分高中學生解題能力不錯,可是展現在試卷上面的解答題的狀況是很差的,嚴重影響其高中數學學科成績。所以,如果能用程序化的解題技巧彌補答題的缺陷,那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解題規范。下面就解題中的不良習慣和如何提高規范答題的能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數學運算中的不良習慣
1.算前審題馬虎。不認真審題,是影響學生解題質量的重要原因,當然也是影響學生解解答題題質量的重要原因。不認真審題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解題習慣,然而,有這種不良習慣的高中學生不是個別的。
2.算中程序混亂。倘若你認認真真觀察一下學生是如何做數學解答題的,那么你會發現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有不良的解題習慣,你會明顯地感覺到他們解題時毫無章法,那樣能準確得到答案嗎?
3.算后忽視檢查。幾乎所有學生都沒有做完一道題之后馬上檢查的習慣,這就大大增加了差錯率。相反,如果每做一道都能及時檢查的話,那就能大大減少差錯率.
二、提高學生的解答規范性的手段和方法
鑒于高考中數學要求很高的解題能力和部分學生中存在以上三種不良習慣,在平時教學中如何改變不良習慣,提高數學解答題的正確完整規范性,現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想法。
1.思想上重視解題規范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在新課程標準的教材中,明顯對數學的運算能力減弱,但那只是刪減了繁、難的運算,但是數學是考邏輯思維能力的科目,在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依然要體現很強的解題能力。每次的練習都應當認真地去列步驟而不能投機取巧,保證會做的題目一定要做對。
2.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和訓練
高中教學中經常涉及到大量的數式運算,而學生由于在初中對運算能力培養不多,故而運算能力差,嚴重影響數學的學習。建議在初中升高中后,安排一周到兩周的時間進行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主要是數式運算、絕對值、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十字相乘法的訓練、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判別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與二次函數的關系,同時增加一些有關分類探討和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的滲透,平面幾何中的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和內角定理。這些知識的學習會對學生在高中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有很大幫助。
3.練習:
練習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一方面,多積累實際問題產生背景,注意培養思考的深度,善用發散和逆向思維;另一方面,注意提升各種算法求解效率的方法,多積累不同算法的有效性檢驗等方面的經驗。如何讓細節做的完美呢,我認為在平時就要做好以下四點:
(1)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 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決問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一種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而這種能力的獲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為了培養學生初步的獨立作業的能力,我平時要求學生做到:讀題、觀察、思考。
(2)合理使用草稿紙。高考考試每場只發給考生一張草稿紙,并且不允許考生私自攜帶任何草稿紙的,一張怎么用才能夠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演算作用,這對那些基礎差、成績不是很優秀的考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用好了不僅節省時間還能提高解題效率,有利于檢查。
(3)適當限制使用計算器。在新課標教材中很多知識的學習和運算都要用到計算器,計算器是學生必備的學習工具,可是有很多學生在運算過程能沒有必要用計算器的時候,也用計算器計算。這雖然減少了計算時間,但沒有達到運算能力的訓練。
(4)算后檢查習慣的培養。平時課堂教學中做好示范,對學生進行長期的規范教育,教師對學生的答案多說幾次“為什么”、“你怎么想的呀”等等,長期堅持培養學生嚴謹的解題作風,良好習慣的培養是長期堅持的結果。除了利用課堂這一主陣地,還要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驗證,設置錯題本,對各種題型的解法提出質疑。
4.考試:
答題時注意力要集中,調動出腦海里的所有相關知識點。做到這點不容易,要靠平時的鍛煉,嚴格要求自己,力爭會做的題目得滿分。如果碰上拿不準的題,不要留尾巴,要把會的步驟寫出來。不要寄期望于全部做完再回來重做,因為如果一旦時間不允許,就白白浪費了得分點。所以,最好采用“做一道是一道”的原則,如果最后真有空余時間,再回來重新檢查修補。最重要的環節是運算過程,“細節決定成敗”。具體的注意事項如下:(1)答題過程工整美觀、邏輯思路清晰、概念表達準確,答出關鍵語句。將得分點準確用數學語言表述。(2)解答題先寫解字,問答題要寫出符合題意的“答”。(3)方程的解用解集形式(集合或者區間)表示,正確書寫圓括號、方括號;區間的兩端點之間用逗號隔開。(4)三角方程的通解中必須加k∈Z.(5)帶單位的計算題或應用題的最后結果必須帶單位。(6)在每個不同分類中標注“一”“二”“三”或“1”“2”“3”等符號,確定側重分類點。分類討論題最后要寫綜合性結論。(7)任何結果都要最簡化、有理化。(8)排列組合題如果要求寫基本事件,必須按分類羅列完整,最后算出數值。(9)函數與反函數問題最后檢查定義域。(10)參數方程最后要考慮消參過程中的限制范圍。(11)軌跡方程用方程表示,軌跡需要說明圖形情況并標注方程中x或y的范圍。
總之,在平時教學中要糾正學生的解題習慣的同時,在思想上提高學生對規范表達能力的重視,加強解答過程中合理的說明和結論。平時教學中時刻不忘規范解題的培養,使學生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養成習慣,為提高學生數學的正確規范解題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