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蘭 宮玉環 趙珊娜
【摘要】 目的:探討分析人文關懷在無痛人工流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60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人文關懷組與常規組,每組30例,常規組實行常規護理,人文關懷組實行人文關懷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疼痛評分以及人工流產綜合征的發生率。結果:人文關懷組護理前的SAS、SDS、疼痛評分與常規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人文關懷組的SAS、SDS、疼痛評分以及人工流產綜合征的發生率與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無痛人工流產護理中實行人文關懷護理可取得顯著的護理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復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人文關懷; 無痛人工流產; 應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1-0091-03
無痛人工流產是臨床常用的人工流產方式,更是終止意外妊娠的主要方法,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該手術方法操作較為簡便,疼痛程度較輕,但是手術過程中患者會出現較多的不適感以及緊張的情緒,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甚至會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相關研究發現[2],在無痛人工流產的過程中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的消除患者的情緒,取得較好的手術效果。為進一步證明人文關懷在無痛人工流產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本次研究主要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60例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60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人文關懷組與常規組,每組30例,其中人文關懷組年齡21~36歲,平均(28.5±7.5)歲;孕周6~12周,平均(8.5±1.5)周。常規組年齡20~35歲,平均(27.5±7.5)歲;孕周7~12周,平均(8.3±1.2)周。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以及孕周范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試驗在所有患者以及監護人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的情況下進行。
1.2 護理方法
常規組實行常規護理,人文關懷組實行人文關懷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術前人文關懷 患者接受手術之前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講解手術方法以及手術過程、具體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此外,還應該注意語氣,對待患者要和藹、耐心,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包括禁忌證以及疾病史,幫助患者完成術前的常規檢查,并叮囑患者手術之前6 h禁食,告知患者術前排空膀胱,并準備手術中的常用藥物,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3]。
1.2.2 術中人文關懷 在進行無痛人工流產的過程中,要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若出現呼吸困難以及血壓下降等情況,應該立即告知醫生進行處理,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若患者接受手術的過程中出現嘔吐的現象時,應該立即停止手術,將患者頭部抬高,清理干凈嘔吐物,保證患者呼吸道的順暢,待其恢復正常之后繼續手術[4]。
1.2.3 術后人文關懷 手術結束之后,患者意識恢復時,護理人員應該第一時間將一杯熱牛奶送至患者面前,補充體力的同時還可以緩解由于禁食所發生的不良反應。另外,部分患者會由于麻藥的原因出現宮縮乏力的現象,進而導致陰道出血,所以,手術之后護理人員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宮縮情況以及血液流量,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其宮縮藥物治療,還應該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避免發生感染。另外,還要對患者做好防護工作,避免發生墜床的現象,當患者的意識完全清醒之后即可出院[5]。
1.2.4 生活護理 患者出院前期護理人員應該叮囑患者注意飲食的清淡以及易消化,幫助其制定合理的飲食規劃,多進食蛋白質含量較高以及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6]。在日常生活方面,需要叮囑患者做好外陰的清潔工作,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1~2次,每天更換內褲,并且術后1個月禁止性生活。此外,還應該做好出院隨訪工作,定期詢問患者的恢復情況,將避孕知識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制定成冊并發放于患者,讓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出現反復人工流產的現象[7]。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疼痛評分以及人工流產綜合征的發生率。SAS評分采用焦慮自量表判定,分數越高患者的焦慮程度越明顯;SDS評分采用抑郁自量表判定,分數越高患者的抑郁程度越明顯。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結果判定,最低分為0分,最高分為10分,0分表示無任何疼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1.4 統計學處理
此次試驗中對數據的分析以及處理均使用軟件SPSS 17.0進行,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人文關懷組護理前的SAS、SDS評分與常規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的SAS、SDS評分與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人文關懷組護理前疼痛評分與常規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的疼痛評分與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人工流產綜合征發生率比較
人文關懷組出現3例人工流產綜合征患者,人工流產綜合征的發生率為10.0%(3/30);常規組出現9例人工流產綜合征患者,人工流產綜合征的發生率為30.0%(9/30),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endprint
3 討論
人工流產是臨床終止妊娠的主要方法,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無痛人工流產已成為臨床終止妊娠的主要手段,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8]。無痛人工流產疼痛程度較輕,手術效率較高且毒副作用較少,已成為首選的人工流產方式,但是患者在接受手術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會出現較多的負面情緒以及較為嚴重的心理負擔,對手術的順利進行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預后較差。臨床研究表明,患者接受無痛人工流產的過程中對其實行相關的護理可有效的改善預后,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9]。
本次研究中,人文關懷組護理前的SAS、SDS、疼痛評分與常規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的SAS、SDS、疼痛評分以及人工流產綜合征的發生率與常規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分析為:人文關懷是新型的護理模式,在護理的過程中通過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給予患者全方位的關懷以及照顧,以此來提高患者接受手術的依從性[10]。在進行人文關懷護理期間,除給予患者臨床必備的診療之外,還需要在文化、情感以及精神方面支持患者,以此來滿足患者的需求,達到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的目的,即關愛患者,以患者的生命健康為主,保證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務[11]。
綜上所述,在無痛人工流產護理中實行人文關懷護理可取得顯著的護理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復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殷杰芳.人文關懷在無痛人工流產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101-103.
[2]張升平.人文關懷應用在無痛人工流產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151-152.
[3]陳偉雅,王芙蓉,葉樹妹,等.人性化護理在無痛人工流產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2):67-68.
[4]潘漢君,胡建兒.人文關愛護理在人工流產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11):110.
[5]郭萍,李瑞云.無痛人流的用藥觀察及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0,8(4):95.
[6]張超.人工流產患者護理中人文關懷理念的應用效果觀察[EB/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1):4234-4235.
[7]林娟,高小華,王國秀.心理干預在減痛人工流產術中的應用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29(2):227-228.
[8]岳敏.舒適護理在無痛人工流產術中的應用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6):147-148.
[9]溫曉梅.人性化舒適護理在無痛人工流產手術中的應用體會[J].中外醫療,2011,30(32):145.
[10]郄聰慧.人文關懷護理在初孕者流產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3):2209.
[11]王敏.心理護理在無痛人工流產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醫藥實踐,2011,20(9):705-706.
(收稿日期:2017-0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