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偉
【摘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與交流,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學習效率。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創設出高效課堂,讓教學過程生動有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保證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本文將結合初中教學實例,探討了如何讓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更“生動”起來。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生動
隨著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更加強調了要打造高效課堂,確保用最少時間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對此教師要引起足夠重視,盡快轉變教學觀念,要合理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初中數學課堂真正“生動”起來,既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生動、有趣,還要引導學生開展獨立自主學習,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一、引導學生自學,體現主體地位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不能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他們創造更多自主思考、學習的機會。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保證了教學水平[1]。
例如:在“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角”等教學中,以前教師一般是簡單的為學生講解相關概念,并分析這三個角的數量關系。學生在聽完教師的講解后,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以上內容,但是腦海中無法產生深刻的印象,也極易產生混淆。對此教師要將課堂交給學生,要求學生提前預習這部分內容,先自己試著分析這些角的關系、區別,以此產生初步的認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預習時遇到的問題與困惑提出來,教師則耐心給予解答,提升了學生學習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二、合理導入新課,營造良好氛圍
站在心理學角度上說,學生只有自己渴望和需求知識時,才能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這要求教師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從而產生自學行為。因為學生在知識、智力及非智力因素上有很大差異,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情況與需求出發,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要多讓學生動手實踐,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欲望。
例如:在“二次函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準備一根長30cm的細鐵絲,讓學生親自動手制成長方形,多試幾次,每次的長和寬都不一樣,讓學生觀察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變化情況,并用筆詳細記錄下來。接下來,教師要問學生:“什么時間這個長方形面積最大?”從而逐步引出二次函數的概念,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可以輕松理解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處于活動狀態,教師不進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讓課堂教學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開展合作交流,增強競爭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方法,教師要合理采取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組織學生開展高效的學習交流活動,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在關鍵地方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逐步突破教學重難點,在合作交流中牢固掌握知識。
例如:在“平方差公式”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平方差推導過程,能夠順利將公式歸納出來,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展示如下計算題:①(1+3x)(1-3x);②(3a+1)(3a-1);③(100+2)(100-2);④(x-5)(x+5)。之后讓學生先計算出答案,然后分析這些計算題都有哪些規律,學生先獨立思考5分鐘,然后在小組長進行交流討論,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指導與解答。最后,教師要各小組分別派出代表發言,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從而順利推導出平方差公式,即(a+b)(a-b)=a2-b2。教師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既讓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認知,也順利實現了課堂教學目標。
四、結合生活實際,提升教學質量
為讓初中數學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教師要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現實生活中滲透數學知識,讓原本枯燥的數學問題變得有趣,這樣學生會真正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為學生合理提出問題,加強對學生的啟發與引導,在現實問題中抽象出數學知識,讓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得到解決[2]。
例如:在“設計中心對稱圖案”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尋找生活中遇到的中心對稱圖案,如學校中的建筑,或者是商標、店標等。學生不僅要在學校中尋找,也可以到街道上尋找。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正確分辨哪些是中心對稱圖案,清楚認識到其特征。這種教學方法就非常生動,可以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在自主學習中掌握了更多知識,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牢了基礎。
總之,教師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既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學習、探索過程中,逐步掌握更多牢固的知識。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初中數學知識,在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樊祥林.開展活動教學,讓數學課堂更加活躍[J].華夏教師,2016(11):71.
[2]侯文霞.多措并舉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成績[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