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莉
摘 要:生活是教育的基礎,教育首先來源于生活,最后服務于生活,這也說明了教育和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生活化的過程。高中政治教學課堂也反映了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教師要經常的關注學生們的實際生活,這樣才能把現實生活與課堂教學完美結合,提高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模式
高中政治是一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課程,通過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對高中學生來講具有重大的學習意義,采用生活化教學,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一、教學目標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不僅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而且讓他們在與生活的溝通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獲取得個體的自由與發展。生活化教學首先從教學目標開始,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結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內容,這樣才是教學目標生活化。根據高中政治的實質意義,高中政治中的知識是對經濟、政治、文化和哲學知識的提煉和概括,而技能就是提出、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是指通過對政治知識的學習的一個過程,了解到政治課程的本質內涵,有了一個基礎的了解后,然后進行深層次的探索,所以這是一個探究社會生活本質意義的過程,社會生活的特點的復雜,那么在探究本質意義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收集和處理信息,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同時讓學生們明白社會生活沒有唯一的答案,政治課堂也沒有唯一的答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們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為這將會影響到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影響到他們的選擇,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對未來的生活進行自主探究,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生活化包括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生成性和多元性三個方面的內容。開放性是指把生活中的政治知識引入到課堂中來,由于高中政治課堂內容不僅包含了書本教材里的知識內容,還包含了實際生活中的知識,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把生活知識結合一起,這樣就不僅可以學習政治知識,還可以培養政治素養,提升個人能力。
多元性是指由于高中政治知識涉及范圍廣,需要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去學習政治知識。例如對一個國家合理消費進行探討,不能停留在社會發展初期都節儉的態度上,還應綜合考慮社會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各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能以一個標準來判斷所有,這就是多元性。
生成性指的是學生能夠對教學結果進行舉一反三,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夠進行創造,進行聯想與想象,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氛圍,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思考問題和進行判斷解決,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凸顯解生成性的意義。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教學的理念指導教學行為,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是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前提。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給學生自由選擇、平等交往的機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師才會去思考學生的已有知識是什么,怎么導入新課,教材中的概念該用什么樣生活知識讓學生理解,選用哪些素材設計既有生活性又有深刻性的探究學習活動,學生的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會探究到什么樣的程度等等。教師對這些問題思考是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基礎,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不斷學習,主動思考研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為促進政治教學生活化奠定基礎。
四、立足教材,整合加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新教材編寫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其中不乏社會事件和生活實例的列舉,但由于教材中呈現的案例有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原有知識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理解和領會教材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現有經驗和本地區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課程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最佳聯結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加工,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來整合、加工教學內容,盡可能使抽象內容具體化,學習內容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與生活和諧統一。比如在“價格變動的影響”教學中,不必照搬教材中的探究活動設計??梢赃x用的生活的具體素材很多,因為學生自己也是消費者,也會遭遇某些商品價格上漲,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為素材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興趣。
五、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
政治學科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因此教師要創設符合教學需要的生活情境,將學生置于生活之中,誘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識的發生、發展,感受知識的本來面目,最終達到既學習新知識又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例如:《生活與哲學》模塊“意識的作用”一節時,教師提出問題:不管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物質要決定意識。但是現在建造樓房,在建造前要先有圖紙,然后根據圖紙去建造,那是否意味著先有意識后有物質呢,在造樓的過程中,圖紙究竟起什么作用呢?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空間,激活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實踐證明,生活化的情境能使學生產生共鳴,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思想政治課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增強關注和參與生活的能力。
六、結語
高中思想政治課實施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作為高中政治教師,面對新課程改革要不斷更新觀念,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鮮活的生活內容為載體,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本理論與生活實踐有機融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曉艷.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3).
[2]姚頌歌.論“生活化”模式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J].才智,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