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社區學院是其成人教育領域重要的辦學體系,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為美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基于此,從美國社區學院的歷史發展入手,分析了其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運行機制,最后得出了對中國成人教育發展的啟示。
關鍵詞:美國;社區學院;發展歷程;運行機制;啟示
作者簡介:韓天煒(1982-),女,北京市人,博士,北京聯合大學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國際化、跨境教育、跨文化適應。
基金項目:2013年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國際化視域下的北京高校黨建研究”(編號:DKB13153),主持人:張奕。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24-0093-04
社區學院是美國成人教育領域中一種重要的辦學體系,是其國民教育系列的一個部分。社區學院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為美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為全球社區教育、成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借鑒。整體看,美國社區學院是以地方辦學為中心,學制2年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多元化、綜合性的課程體系的教育機構,順應了成人學習的需求。鑒于此,本文對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史以及其管理特點進行分析,旨在為我國成人教育的發展提供一種新的改革思路。
一、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程
美國社區學院的前身是誕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初級學院。初級學院的誕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是當時經濟、社會、政治與教育綜合作用下的產物。南北戰爭結束之后,隨著統一大市場的出現,美國從農業國一躍成為工業國,經濟發展的后勁較足,需要大量的有著熟練技術的產業工人和專業的技術人員。為此,在聯邦政府的支持下,各州紛紛成立了農工大學,農工大學是以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的教育機構,極大地滿足了當時經濟社會發展對于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盡管如此,農工大學的成立還是沒有解決中等技術人才匱乏的局面。況且農工大學處于各州的中心城市,且學費較為昂貴,對于普通的勞動者而言,不但交通不便,學費也難以承受。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各界普遍呼吁建立一種價格相對低廉、就學方便且能夠滿足實踐需求還能夠迅速掌握最新實用技術的高等教育機構。同時,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那就是當時美國的高等教育比較偏重于學術性,開設實用性技術的高校不多。在學習歐洲國家辦學經驗的時候,發現德國的成人實用技術教育的模式比較適合當時美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1]。在部分美國教育界人士看來,借鑒德國成人高等技術學校的辦學模式來建立一個既能夠滿足民眾學習需求,還能夠及時傳播實用技術的高校是必要的。為此,2年制的初級學院就隨之產生。初級學院在成立初期,其主要任務是作為普通高校的預備學校,以轉學教育為主要任務。如此,一方面滿足了部分學習進入高等學校學習的目的,同時為不愿意進入高等學校學習的人傳授了實用技術,提升了學習者的就業能力。
進入20世紀30年代,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轉向以及聯邦政府、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初級學院無論是在辦學規模還是在辦學質量等方面均有了較大層次的提升,成為集轉學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技能培訓一體化的新型教育機構,與社區的聯系也在日益加強,其功能范圍日漸擴大。1947年,聯邦政府發布了“為民主服務的高等教育”咨詢報告,在這個政策性的報告里,聯邦政府正式提出了以“社區學院”這個名稱來取代“初級學院”,并對社區學院的性質和功能進行了界定,認為社區學院是一種地方性或區域性的教育機構,其主要是為社區民眾提供教育服務的;在課程開設上,應該滿足民眾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在辦學機制上,社區學院應該是一個社區成人教育機構,需要滿足社區所有的民眾在職或職后學習的需求,以提升每個個體的潛力。至此,美國社區學院正式實現了教育功能的轉型,從一個最初的培訓和學歷教育結合的機構轉變成為一個社區成人教育機構。社區學院的轉型,為社區民眾提供了較多富有針對性的教育服務,對于實現教育公平,促進社區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戰后的幾十年時間內,隨著美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聯邦政府對于社區學院的管理和干預越來越少,州政府成為社區學院的主要管理者,聯邦政府只是負責立法和撥款,由此進一步推動了社區學院發展的自治。到了1980年代之后,聯邦政府對社區學院的干預力度在增強,社區學院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課程設置、辦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較大的轉型,成為美國集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一體化的辦學機構。
進入新世紀,在終身教育理念的推動下,社區學院成為了終身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按照聯邦政府2016年最新的數據,目前美國社區學院的總數1108所,其中公立學院占據了絕大部分,達到了982所;印第安部落社區學院為36所;其他的是私立社區學院[2]。在社區學院求學的學習者占到了全美大學生數量的40%,成為美國最為重要的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體系,也是美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美國社區學院的運行機制
美國社區學院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成為美國區域性的重要的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機構。社區學院在美國教育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與其完善的運行機制是密不可分的。社區學院能夠高效的運行,除了其適應了美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更是遵循了區域性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機構發展的特點。整體而言,其運行機制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宏觀運行機制
美國社區學院在發展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與美國教育在宏觀上的分權管理體制是密不可分的。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各司其職,通過立法、政策和具體的規劃指導來對社區學院的發展進行支持,保證了政府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1.聯邦政府:立法和撥款。美國聯邦政府對教育的管理權是有限的,其教育管理權主要是分屬于各州,因此聯邦政府對社區學院無權直接管理,只能是通過宏觀的政策調控來對社區學院行使管理權,以保證社區學院的發展能夠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通常而言,聯邦政府通過立法和撥款來行使其教育管理權。如1946年,美國聯邦政府頒布了“退伍人員權利法案”,該法鼓勵退伍軍人進入社區學院學習并可以獲得相應的補助。事實上,退伍軍人一般文化素養不高,要保證這些人受教育權的落實,只能是選擇入學門檻較低且學制較短的社區學院。該法的頒布既推動了退伍軍人受教育權的落實,又充分保障了社區學院的生源,使得社區學院的發展迎來良機,大大促進了社區學院的發展。從1950年到1999年,聯邦政府通過了多部法律,如“高等教育資助法案”、“職業教育法”及其修正案、“高等教育改革法”等,這些法律的實施,加大了聯邦政府對社區學院的資助力度,提升了社區學院的辦學水平,大大促進了社區學院辦學的開放性,推進了區域性的教育公平。進入新世紀之后,聯邦政府通過聯邦教育基金援助項目給成人家有學習者一定數額的學習補助,這一政策的實施,為社區學院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了足夠的資金,保障了社區學院真正能夠為社區服務,也促進了社區學院的辦學轉型[3]。總而言之,聯邦政府對社區學院的管理是有限的,也是間接的,但通過立法和撥款等宏觀政策,促進了社區學院的發展和轉型。endprint
2.州政府:規劃指導與管理。顯然,在美國教育分權制下,各州對本州的教育事務享有絕對的主導權,因此各州對社區學院行使具體的管理權,對社區學院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美國50多個州,各州的教育政策和立法有較大的差異,但整體看對社區學院的管理導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具體而言:第一,各州根據本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州社區學院發展的法律,保證社區學院發展能夠與本州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第二,各州設立專門的教育管理部門,對社區學院的經費預算、人事聘任等進行調控和管理,對新建社區學院進行審批和評估,確保社區學院的發展能夠在法律框架范圍內運行;第三,各州對社區學院發展進行整體協調,保障公立、私立和部落社區學院之間的平衡,特別是經費分配的平衡,以實現教育公平。總之,各州政府在立足本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規劃指導和具體的行政管理來促進社區學院的發展。
3.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在美國,地方政府主要是縣級政府,縣級政府是社區學院的直接管理者,對社區學院的發展和運行負責。具體而言:第一,地方政府均設有社區學院委員會或是社區學院公共董事會,委員會或董事會的成員來自于社會各界,由社區選舉產生,其工作多是義務性的,每屆任期6年,可以連選連任,每隔2年改選其成員的1/3。委員會或董事會的成員是來自于社區,為社區服務,能夠代表社區充分表達意見。委員會或董事會對社區學院的重大事項具有決策權。第二,社區學院委員會或董事會還負責社區學院辦學資金的籌措,代表社區對社區學院進行監督,確保社區學院的正常運行。從這個意義上看,地方政府是社區學院的直接管理者,在行使管理職權的過程中能夠了解社區的需求,能夠確保社區學院辦學能夠適應社區成人學習者的需求。
(二)微觀運行機制
宏觀層面上的運作機制是體現政府對社區學院的管理,確保社區學院能夠在法律、政策框架下運行。社區學院在運行中僅僅依靠宏觀機制是不行的,其是以社區為中心,是為社區成人學習者提供服務的,因此在社區學院內部也有一套科學的管理和運行機制,能夠確保社區學院能夠應對市場、學習者要求的變化。具體而言,有如下幾個方面。
1.課程設置。社區學院在課程設置上,必須要符合成人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及社區學院發展的實際情況。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標準:第一,課程設置不需是立足于社區和服務于社區。社區學院開設各類實用性課程、職業技能培訓和資格證書考核等課程必須要滿足社區成人學習的要求;第二,社區學院的課程設置還必須體現市場的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勞動力市場競爭的激烈,職業技能培訓更為重要。美國社區學院為了適應這一形勢,開設了各類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保障了學習者能夠及時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第三,課程設置還必須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在美國,參加高等教育的學習者年齡在22周歲以上的人占到了60%,由此可見,社會對勞動者的技術、能力有了不斷更新的要求,這使得很多學習者不得不繼續重回校園學習[4]。如此,社區學院在開設課程的時候,必須順應這一形勢,為學習者提供繼續教育方面的課程,促進學習者的終身學習。第四,課程設置必須體現信息化需求。美國是全球信息化的領導者,其遠程教育極為發達。因此,社區學院在課程開設方面,注重課程與網絡的結合,打破時空的現實,保證成人學習者能夠隨時隨地的學習。
2.教師聘任和管理。在任何教育機構或任何教育階段,教師始終是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因素。社區學院的教師聘任和管理也必須要符合這一基本要求。為了保證社區學院的長遠發展,美國各社區學院極為重視教師的聘任和管理,社區學院的教師一般不從事科研工作,主要是負責教學。在教師聘任和管理方面必須遵循嚴格的標準,具體而言:第一,社區學院在教師聘任方面對教師學歷及專業經驗有嚴格的要求,一般而言,社區學院的教師必須是研究生以上學歷且需要2年以上的高級中學教學經驗。美國社區學院的教師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兩者的分工也是十分明確的,專職教師主要負責理論講授,兼職教師主要負責實用知識和實踐課程的講授與指導;第二,兼職教師是社區學院重要的師資來源,也是社區學院的一大特色。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區學院的課程日漸多元化,為了滿足社區各個行業的需求,僅僅依靠專職教師的理論講解是不現實的,聘請兼職教師既能夠滿足師資短缺,還能夠解決課程中的實踐問題。同時,兼職教師大部分是來自于社會各個行業的一線,對實踐課程較為熟悉,能夠激發承認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升社區學院的教學質量。當然,聘請兼職教師是降低社區學院辦學成本的一項舉措,在有限的經費條件下,聘請兼職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3.評價體系。評價體系是社區學院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密切社區學院與社區之間聯系的重要紐帶。整體看,美國社區學院的評價主體包括三個方面,即成人學習者、企業或社會組織、社區學院自身[5]。從成人學習者的角度看,對社區學院的評價包括課程設置、師資力量、考核方式以及就業前景等幾個方面;從企業或社會組織角度看,對社區學院的評價主要是學院的綜合素質以及就業情況;從社區學院自身看,其主要的評價指標就是社會認可度以及與社區的聯系程度。這三個主體的評價代表了三種不同的看法,而社區學院需要吸納學習者、企業或社會組織的評價,在自身評價基礎上來調整社區學院的發展方向,為社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有效的評價體系是社區學院規范自身行為的重要依據,也是保證社區學院能否長久發展下去的關鍵。因此,美國的社區學院均建立了完善的評價體系,任何主體均可以通過網絡的方式提交自身的評價意見和看法,社區學院會及時予以反饋。
4.經費來源。社區學院的經費來源主要包括聯邦政府、州政府的公共財政撥款;學習者繳納的學費;企業或社會組織的捐款等。在美國,特別是私立社區學院和部落社區學院,隨著政府撥款的減少及生源競爭日漸激烈,社區學院自籌經費已日漸成為主要的籌資方式。因此,第一,社區學院的經費籌集意識在轉變。以前美國社區學院比較傾向于與政府、企業或社會組織合作一些大的聯合辦學項目,能夠從這些項目中獲得更多的經費。但是現在小額的籌資項目也逐漸成為社區學院聯合辦學的方向,推進了籌資體系的多元化;第二,經費籌集手段的轉變。社區學院要想獲得長久的發展,就必須立足于社區,與社區企業、社會企業進行合作,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從企業獲得更多的經費支持和保障。endprint
三、美國社區學院發展對我國成人教育的啟示
(一)加強政府的法律與政策調控
從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程和運行機制看,政府對于社區學院的法律與政策供給是推進社區學院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當前我國各級政府應該加強對成人教育法律與政策供給,建立明確的法律與政策供給機制,推進成人教育的發展。具體而言:第一,中央政府應該負責對成人教育的法律與政策供給,加強對成人教育發展的調控;省級政府應該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對成人教育發展進行整體規劃;地方政府應該根據中央的法律與政策以及省級政府的規劃,對成人教育發展進行直接管理。特別是中央政府要將權力下放,調動省級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保障成人教育的發展;第二,各級政府應該加大對成人教育發展的經費支持,建立明確的成人教育經費投入機制,確保成人教育能夠持久發展;第三,各級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以終身教育為理念,提升公眾對成人教育的認知,擴大成人教育發展的社會認可度。
(二)建立成人教育發展的多元融入機制
在明確政府職能的基礎上,還需要充分調動社會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政府之外各個主體的力量,提升我國成人教育發展的整體效益。具體而言:第一,強化成人教育機構與企業的合作機制。成人教育機構應該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主動為企業制定針對性、實用性的課程體系,幫助企業員工提升職業競爭力和綜合素質。企業在與成人教育機構的合作中得到實惠,就能夠加大企業對成人教育的支持力度,反過來促進了成人教育的發展;第二,強化成人教育機構之間的聯系。通過成人教育機構之間的聯系,建立成人教育區域性同盟,打造多元化的課程體系,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第三,加強成人教育機構與普通高校之間的合作。利用高等學校的課程、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為成人教育發展提供相應的軟硬件支持,提升成人教育的辦學質量,提升成人教育的辦學效果。
(三)擴充市場在成人教育發展中的作用
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注重其市場化發展。成人教育應該主動了解市場的需求,更新課程及專業體系,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具體而言:第一,成人教育必須密切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向,對市場的需求要做出明確的回應,以提升成人教育的辦學效益;第二,成人教育在課程、專業設置上也需要市場化,通過設置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滿足學習者的需求;通過設置多元的專業體系,滿足市場發展的動態需求;第三,在教師聘任上也需要迎合市場的要求,聘請一些一線經驗豐富的實務人員充當兼職教師,提升成人教育的實踐教學的效果;第四,在成人教育發展評價體系方面也需要注重市場的意見和評價,充分了解市場的對成人教育發展的評價,以改進成人教育自身的發展,促進成人教育的轉型。
參考文獻:
[1]盧潔瑩.美國社區學院的治理模式初探[J].職教論壇,2011(15):89-93.
[2]連進軍,楊旻旻.奧巴馬執政以來美國社區學院發展的機遇、主要政策及面臨的問題[J].比較教育研究,2015(1):78-84.
[3]徐魁鴻,張榮娟.美國社區學院管理體制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2(16):79-82.
[4]萬秀蘭.美國社區學院的課程職能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4):103-107.
[5]左彥鵬.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程及辦學經驗[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1):56-58.
責任編輯 王國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