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利民
摘 要:親教理念是一種新型的理念,是基于心理學理論提出的。在以往的教學理論中有不少類似的概念,但親教理論是近年來逐步形成的。本文對親教理念做了簡單的闡述,并具體講解了如何做好親教工作:①通過新奇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②塑造情境進行講解,增強知識吸收力;③競爭化探究,促進綜合應用力。希望我們可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利用這種親切的形式引導學生熱愛數學學習,使學生在學習是的目的不僅僅是機械的練習和獲取分數,而是自主親切的吸收接納知識。
關鍵詞:“親教”理念;導入;情境教學;探究性學習
所謂“親教”,是指促使學生親近教師、親近教學。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和教師期待理論,當學生對教學主體和教學內容感到親近時,就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也會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效果。但是,由于初中數學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很強,在解題等方面具有多樣性,很難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找到“親近”的感覺。因此,如果教師將教學的呈現方式改變,使學生自然的親近教師、親近教學,就能有效的促進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升。筆者針對這些情況提出了幾點意見,希望可以起到參考的作用。
一、通過新奇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
課程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關系到學生是否對所學內容感到“親近”。而故事是人們最容易接受的形式之一,因為聽故事是人的本能之一。以故事為載體引入課堂教學的內容,課堂讓學生很快的產生好奇心,這種生動而有富有數學特色的呈現了數學關系,讓學生產生親近的感覺。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課前引入:首先介紹背景:一日,小明穿越到唐朝末年,聰明的小明被任命為農民起義軍的“糧草司”,負責開墾農田。聰明的小明利用現代知識創造了一種全等三角形的鋤頭,發放給了士兵。因為是同一個模子里澆制出來的,所以所有三角形都一樣,我們管這種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呢?“全等三角形。”學生齊答。“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質特點呢?”筆者順勢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識,學生做出回答。于是接著進行引入:“由于人手有限,小明完不成糧草任務,于是他招募了不少老人和小孩勞動,也在亂世中為他們提供了一份穩定生活。”問題出現了,鋤頭是一樣大的,但勞作的人有強有弱,有老有少,對于一些人鋤頭要么太大,要么太小,總不能讓所有人順手。所以小明又要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做出形狀一樣,大小不同的三角形鋤頭呢?同學們知道嗎?”當學生的好奇心被成功的勾起,筆者再接著告訴同學們:“今天課堂中要學的相似三角形就能以上種種疑問。”通過利用學生時下正熱門的穿越故事引入教學內容,把枯燥的知識和生動的生活實例串聯起來,可以瞬間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二、塑造情境進行講解,增強知識吸收力
令學生和初中數學產生距離感的主要原因是初中數學的知識大多抽象而乏味。想要讓學生親教,就必須一平易近人的方式講解知識點,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是不斷向學生堆砌數學概念,學生就會感覺數學知識是冷冰冰的。筆者在教學中是通過情境講解法來使學生很快融入課堂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要把一般的教學情境設置和情境講解法區分開來。情境講解法的運用不僅可以利用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拉近學生和數學學習的距離。利用情境教學法,我們可以輕易的把概念的性質和知識的聯系講清楚,讓學生在參與情境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學會數學,以輕松愉悅的方式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在利用情境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意情境引出的順暢性,同時,還要注意學生在參與情境時的投入性以及情境講解中知識生成的自然性。通過塑造情境進行課堂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親切度,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數學《余角和補角》這部分內容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情境:小明是是一名測量師,一天小明所在的團隊要修一個斜坡(坡面很平坦)。領導為了考驗小明,讓小明去測這個斜坡的斜度。小明面對長長的斜坡不知道該怎么辦。同學們,知道該怎么測量嗎?一旁的老師傅提示:“如果兩個角相加等于180°,那么他們互為補角。”這樣的情境設計,引出知識點,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破解生活難題的訣竅,有效增強了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和親密感。
三、競爭化探究,促進綜合應用力
競爭性親教簡而言之就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利用競爭性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親切感。通過競爭化探究可以使數學活動更加生動形象,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學生愿意在其中投入情感,全心全意的參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大多處于青春期,富有好勝心,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設計一些具有競爭屬性的探究性活動。
例如,在教學版《相似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時,筆者讓學生三人一組進行探究競賽。探究內容是:各個小組根據所學相似三角形知識,到生活中去尋找一些無法直接測量,但通相似三角形應用可以解決的問題。最后教師讓各小組進行小組陳述,看誰找到的實例最多、定理的應用最好、具體闡述最好。像這樣的競爭性探究活動,圍繞生活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重視應用,學生對于這樣的探究活動很感興趣,而且在生活探究中,亦有助于增進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認識,促進學生親近數學,進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應用能力提升。
“親教”理念的主要目的在意改善學科和學生直接的生硬關系,我們可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利用這種親切的形式引導學生熱愛數學學習,使學生在學習是的目的不僅僅是機械的練習和獲取分數,而是自主親切的吸收接納知識。廣大數學教師只要把握這一重要因素,引導學生親近熱愛數學,必然能夠給初中數學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金麗麗.動態生成的初中數學課堂的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3.
[2]劉文玉.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打造師生互動課堂[J].新課程學習中,2014,(08):23-25.
[3]翟慧銘.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自主”與“互動”[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3(4).
[4]王家利.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的策略[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