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力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變化,枯燥、“填鴨式”的歷史教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在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要求。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如何提高教師歷史教學的質量,是職業學校歷史教學當前最需要解決的迫切任務之一。在職業學校歷史的教學中采用“智慧課堂”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本文就“智慧課堂”如何在職業學校歷史教學中應用進行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職業學校歷史教學;智慧課堂;方法應用
思維性要求強、綜合性要求廣是歷史這門學科最顯著的特征,傳統的歷史教學大多采用枯燥的、“填鴨式”的方法,統統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歷史時間、歷史事件等。而職業學校學生往往不喜歡單純的背誦、機械的記憶,對歷史課程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形不成愛好,單純的覺得歷史課程就是看看讀讀背背,最終目的是為了應付老師、應付考試通過,從思想上對歷史課程不重視。其實歷史課程蘊含著許多新鮮有趣的場面、錯綜復雜的事件、個性鮮明的人物等,這些組成了漫長多彩的歷史畫面,這些趣味性怎樣發掘開采才能得到職業學校學生的認可接受,是值得考慮和深思的[1]。“智慧課堂”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那么,怎樣在職業學校歷史教學中構建運用“智慧課堂”呢?
一、設計富有趣味的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好的開端往往可以引人入勝,課程導入同樣也是如此。將一節課的導入設計的富有趣味性,可以促使學生產生繼續往下聽課的興趣,對教學質量和效果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歷史課程的內容都是已經過去很久甚至幾百上千年的事情和人物,聽起來離我們很久遠,致使學生們不愿意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感覺內容有些乏味枯燥。同時歷史課程和學生的現實生活也沒有太大的聯系,產生不了共鳴,激發不了興趣。但是我們知道現在的學生好奇心特別強,喜歡新奇個性的故事、游戲等,歷史老師可以以此為出發點和課程的導入點,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故事、游戲等和課程內容相結合,設計有趣的課程導入語或課程導入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進入課程內容的學習[1]。如在講授“西安事變”這一歷史事件時,老師可以將“華清池捉蔣”的片段加以播放,幫助學生闡述事件的幾個重要環節,這樣學生就認識到了西安事變的真實情況原來如此。蔣介石被張學良、楊虎城突然扣押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樣的態度?學生對這些環環入扣的問題會產生興趣和吸引力,于是便會專心自覺地進行課程學習。當然,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可以將謎語、歌曲、詩詞、影像、鄉土歷史等與所講知識相結合進行有趣的課程導入。課程一導入就可以讓學生感到奇特、新鮮,產生好學的心理,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2]。
二、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產生情感和共鳴
豐富的情感和較強的情境是歷史這門學科的顯著特征,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這兩個獨有的課程特點,根據歷史課程的內容設立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歷史情境中得到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情感,而且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同時也可加深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和運用[2]。如在講授“南京大屠殺”時,老師可提前創設畫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讓學生借助網絡、電視影像等獲得對“南京大屠殺”情況的初步了解:毫無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對南京城的老百姓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活動,時間長達6周,被害人數達30多萬;在學生初步感知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情景,理解課文,領會精神,這時學生的心情會比較沉重,表情會比較嚴肅,深刻體會到日本侵略者的殘忍;教師再次通過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再現情景,豐富內容,深化情感,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增加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把學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感受和情緒體驗,在老師或老師提供的一系列教學輔助的幫助下,克服一定的困難和障礙,形成一定的方向,積極地進行體驗,最終做到知、情、意、行融合為一個整體[3]。
三、加強合作探究,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目前,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方式是大多數職業學校課堂所采用的,這樣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老師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不利于互動式和合作探究式課堂的構建。同時也不利用學生創新能力、發散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老師在歷史課程中采用合作互動式的探究教學方式用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師生共同解決課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創新能力[4]。如在講授“戊戌變法”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探究、合作學習,讓學生發揮主體地位:戊戌變法發生時國外發生了什么事情?維新派與頑固派是怎樣進行論戰的?戊戌變法有哪些內容,為什么會以失敗告終?這樣學生會圍繞以上問題在不同的小組之間展開相互討論,從而客觀地評價歷史事件;如果學生指不出存在的問題,則由教師點撥糾正,當然教師不可就題講題,要告訴學生為什么錯,怎樣做才符合要求,引導學生排疑解疑,繼續創新;同時逐層深入地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老師要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主方向,從而在探究中實現教學目標,激發學生興趣。
四、結語
教師在職業學校歷史教學中采用”智慧課堂”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歷史知識,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習中感受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同時“智慧課堂”的教學對教師來說,還需靜心鉆研,打造精品,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師教,學生學”,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在改變,在不斷的探索、創新中,職業學校歷史教學必然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 樸春花.當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中學,2011(6):94-95.
[2] 吳國芳.快樂教學法在中職歷史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2(10):116-117,126.
[3] 李小芳.淺談中學歷史的聯想教學法[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74-175.
[4] 陳俊萍.淺談歷史教學法[J].神州(下旬刊),2011(4):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