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
摘要: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有益補充。本文探討了對微課程的理解和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微課探討;教學設計;趣味性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它以課堂教學視頻為主,同時還包括輔助性教學資源,如相關的課件、教學方案設計、學生反饋、練習測試、教師總結等。在國外,微課程(Micro—lecture)的雛形最早見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0v A.Me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f 60一Second Course1.以及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The One Minute Lecture.簡稱OML[1]。作為一種新興教學手段,“微課”由于其短平快的特點,決定了它不是課堂教學片段的截取,具有濃縮性,現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番探討。
一、微課教學的要求
1、迅速導入知識點。由于微課的教學時間較短,所以導入知識點要迅速,不能拖泥帶水,可以用小案例甚至是一個簡單的設問、疑問、懸念等,把抽象的理論概念與簡單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也可以通過flash動畫或者圖片等來引出知識點;也可以通過一個新穎的、引人入勝的畫面引出新的知識點,甚至開門見山、平鋪直敘。總之,無論怎樣導入知識點,最重要的就是導入點新穎、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
2、知識點要短小而精悍。微課的知識點,可以是問題探討、知識理解、重難點講解等,也可以是練習鞏固、課前預習、生活技巧和學習方法等方面的知識點講解和展示。微課教學由于時間較短,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要把握好“多”與“少”的關系,做好內容的取舍。既不能內容繁雜、不著邊際,但也不能內容太少,內存不豐厚,顯得空洞,導致學生聽不懂老師所云。微課教學只要做到知識點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意思表達得清楚就可以了。
3、授課線索清晰明確。在大堂課的教學中,一般有兩條甚至多條線索,而微課教學中,由于一般只有一個知識點,應盡可能只有一條線索,并將這條線索講深、講透,尤其要注重講解和剖析主干知識,或精要講授,或巧妙啟發,或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時間內圓滿完成課題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4、“微課”的收尾要快捷。由于微課時長較短,其結尾應該快捷、簡短。在收尾時,教師應該概括講授要點,并進一步強調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習者理清思路;有時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梳理知識點。總之,微課小結要表現得干凈利落。
二、微課程的設計
1、教學設計。如何用10分種以內的時間呈獻給大家具有完整性、獨立性的內容,是必須要考慮的。怎樣導入新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呈現給學習者的知識點應該有哪些?內容怎樣取舍?在備課時,要整理出一些自認為比較有用也比較有趣的素材,穿插整個教學過程,力求增加本課程的趣味性。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電大教學對象的專業、前期課程學習基礎等特點,注重師生互動,關注學生的接受基礎,從一個案例導入,設計1-2個部分的教學內容。課程講解過程要清晰,語言表述要簡潔;內容上能與生活精密結合,便于學生理解。同時要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概念、案例、圖表等形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并伴有課堂練習、課堂小結及課后思考等教學環節。
2、課堂教學實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課堂教學實施,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基礎,從新課導入、內容講授、知識拓展、課堂小結、課后習題及文獻推薦等環節逐步實施教學計劃,完成教學目標。
三、微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宜范圍過大。長期以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下,我們的教學理念形成了定式思維,認為一趟課給學生講授的知識越多越好,一堂課上的越充實越好,知識容量越大越好,講的越精細越好。在這種教學思想的影響下,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范圍過大,過于追求知識的大容量導致講授時間不夠用,影響了授課效果。
2、教學時間的分配要科學。因為在微課教學的設計中,過于追求整個教學環節的完整性,若設計的教學環節較多,加之課堂講授精細化的定勢,最終會導致整堂課時間把控不理想。如何處理好課堂內容的組織和教學時間的把控二者的關系,是我們在今后微課教學中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邱昭良.玩轉微課[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