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華賢
【摘 要】針對應用型院校信管專業的學生特點,本文探討了基于企業驅動的教學改革研究。提出結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方式、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平臺建設、校內基礎保障及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進行優化,以提高應用型院校信管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
【關鍵詞】信管;企業驅動;實踐
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高校應根據自己的類型與層次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為不同行業培養不同的社會需求人才。如何適應市場需求,進行準確的辦學定位,做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辦學特色,突出亮點,是每一所應用型院校都應考慮的問題。
1 學生水平評估
高校的類型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也會不同。對于應用型院校,如果要建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應對錄招的學生能力水平進行準確的評估,因為學生的水平與特點決定了人才培養方案是否能夠有效執行,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因此,對于應用型院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準確定位學生特點,測試學生的能力水平:
(1)針對畢業生進行調查。
(2)針對在校生,建立調查問卷。
(3)對學生成績進行深入分析。
(4)對在校生參與的各類課外活動進行調查。
2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過程
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與方法幾乎類似,即由專業帶頭人負責,專業教師參與的修訂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做核心工作,然而,一線教師本身與企業存在脫節的現象,這種方式必然導致培養方案問題仍然存在。因此,對于應用型院校,應徹底改變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方式。選擇將教師、企業技術骨干以及畢業生多方參與修訂的方式,立足于企業需求,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具體的優化內容為:
2.1 優化課程體系
在教學的第一學期,大部分高校都會安排人員(主要是一線教師)向新生介紹專業的基本情況,但是,教師對企業情況并不是非常清楚。因此,應邀請合作企業的核心技術人員向新生做專業情況介紹的報告,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另一方面讓學生真正認識本專業將來的主要就業方向。
此外,本專業可開設職業體驗課,推動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并且將核心課的開設以及授課內容與企業的崗位能力進行關聯,從崗位能力出發,重新建立課程體系。
2.2 優化教材選擇
本專業的部分核心課程可選擇漢化后的國外教材,因為這些教材體現了最前沿的信息技術、以及新的研究成果,相對于國內教材,以學生為導向注重理論應用于實際,具有大量的知識點應用與實踐示例。有助于信管專業學生學習非常抽象、難理解的各類信息技術知識點。
2.3 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對于信管專業,改變傳統的講授式、啟發式或者討論式課堂教學方法,選擇結合企業,以企業實際要解決的問題為驅動,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并且模仿MIT的研究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入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根據實際問題反向溯源,從基礎教學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實際應用,即采用“解決問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直至發明創造”的教學過程[2]。
3 優化師資隊伍建設
(1)教師培訓。選擇利用對口企業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通過企業典型工程應用案例、信息系統開發等過程的培訓,使一線教師對企業的人才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拓寬一線教師的視野,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及項目實踐教學能力。
(2)優化導師制。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高校應選擇聘請企業負責人作為大學生的就業導師,在高校與合作企業之間構建橋梁,有助于企業與學生之間相互了解,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一方面能夠幫助企業培養出符合需求的人才[3],為學生職業就業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3)優化實踐課教師配置。對于應用型院校,應將企業的技術人員“請”進學校,擔任信管專業的實踐課教學,一定程度上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并且保障了培養內容與企業用人需求保持一致,讓學生提前感受到企業的工作氛圍與行業標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 文化平臺建設
很多專業所培養出的學生之所以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需求,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學校沒有為學生營造實踐的體驗氛圍。高校應提供環境,采用演講、會議及論壇等方式,邀請專業相關的地方名人、校友向學生做宣講;利用各類節假日,設定主題,組織各類比賽,或者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去企業參觀,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
5 基礎保障
學校不僅應向學生提供各類平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應將管理的重心指向基礎保障。
(1)為實踐性強的專業(例如,信管)建立示范性項目,利用該示范性項目引導各門課程的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
(2)在校內為學生設立課題,課題的申報過程以及經費管理等同于教師的課題。
6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甚至教師進行規模化實習,采用一定程度的訂單式培養,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能有效促進學校與合作企業間的長期共贏關系[4],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5]。
為了進一步提高校外實習基地對學生培訓的質量,充分發揮實習基地對信管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應用型院校信管專業應選擇專業對口,能夠保障實習的各類需求的合作企業,將一線教師以及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高校與企業溝通的橋梁,建立承擔校內實踐課程的實訓、畢業實習,同時能夠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平臺的校外實習基地,實現“共建共贏,資源共享”,促進高校與合作企業共同發展。
7 結論
針對學生的特點,應用型院校應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辦學理念與人才培養方案,首先,應準確評估學生的能力、素質水平,其次,結合企業的用人需求,依托企業,對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主要環節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徐英俊.應用型大學的特點及發展路徑[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3):66-69.
[2]華制國際.創業型大學標桿——麻省理工學院.http://www.qianfandu.com/news/254044 [OL].2016.
[3]齊魯晚報.高校聘請企業高管做導師助就業http://edu.people.com.cn/n/2013/1231/c1053-23991099.html [OL].2013.
[4]沈其榮.淺談校企合作對畢業生實習的重要性[J].職業,2016(29).
[5]何晶.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和運行機制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4(24):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