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蘭霞
【摘要】在小學的教育過程中,學生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對思想意識和社會意識缺乏系統的認知,因此在小學階段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國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學校對此門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本文重要針對我國小學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為切入點,進而為其改善和優化的策略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 小學課堂 問題和不足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066-02
引言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系統性的學科,旨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觀念和社會實踐能力。但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沒有做到理論和實際的有效結合,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失去原本的作用和意義。因此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期使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真正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一、我國小學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忽視學生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目前我國的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學生則通過被動接受的方式進行學習,久而久之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體現。學生思想品德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養成應靠學生自主的領悟來實現,僅僅依靠教師的灌輸只能適得其反。同時長時間被動的學習會導致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缺失,對學生的培養和發展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
(二)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往往被分為兩個獨立的個體,二者之間關系的疏遠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抵觸和排斥的心理,對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同時除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少之又少,教師無法真正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想法和心理狀況,因此無法有針對性的進行思想品德和社會實踐的教學。
(三)缺少與實際生活的結合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按照課本的知識和框架進行教學,使學生的思維完全禁錮在書本中,從而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生活中的實際了解較少,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將理論和實際有效的結合,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難度加大,無法真正得到展現自我和發揮自身價值的機會[1]。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改革和優化策略
(一)注重學生的自我感受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且自控能力較差,單純依靠教師的引導無法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師應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人特點后,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保障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體現,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將寓教于樂的理念貫穿于品德和社會的教學過程中。比如在四年級下冊《我的家鄉風光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對家鄉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以及地質地貌等進行拍攝,并將拍攝的照片通過多媒體與大家進行分享。眾多色彩斑斕的照片會帶給學生們視覺的沖擊,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自主尋找景觀并拍攝照片的過程,也是鍛煉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我感受的提升,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增強師生間的溝通
教師和學生的有效溝通是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自身特點和愛好的情況下開展教學,從而真正達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比如在四年級上冊《游戲的規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喜歡做游戲的心理特點將理論教學轉化為實踐教學,通過創設游戲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從而體會游戲規則的重要性。再比如在《寶島臺灣》教學中,教師可在教學開展前讓去過臺灣旅行的小朋友為大家分享旅游經驗,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沒有旅行經驗的學生,可通過PPT和動畫制作的方式使其了解寶島臺灣的獨特魅力。這種教學形式既不會讓已經了解臺灣的學生感覺課程無趣,也不會讓沒有旅行經驗的學生感覺毫無收獲。
(三)注重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
知識來源于生活[2],因此在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有效結合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使得學生在生活與理論的結合中感悟到課程的魅力。比如在五年級上冊《我們的衣食哪里來》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農民伯伯的辛苦勞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時間到農村體會生活,并通過觀看農民勞動的場景來加深學生的學習體會。這種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力,從而為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注重學生的自我感受并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了解每位學生的愛好和特點,同時注重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使得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意識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程振祿.對小學品德課程實施現狀的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3):30
[2]姚玉琴.基于兒童哲學的小學品德課堂教學[J].教育與管理,2016(5):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