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攀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倡導”。在教學建議中《新課標》提到“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善于通過專題學習的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本文主要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綜合實踐教學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
“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基礎,以語文學科塑造人的獨立品格與所需能力為基礎”是語文核心素養中所提出的,也是語文課程價值的體現。所以,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語文教學的研究工作,要從多角度、多活動入手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而在確保語文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同時,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使學生從小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思想。
一、開展互動教學,實現語文教學改革深化
良好的教學方式不是教師一味地去灌輸知識,學生盲目地去汲取知識,而是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掌握其適當的知識,培養其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開展互動教學交流與合作,繼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深化改革,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所謂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掌握其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也要學會因材施教,這種教學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導和學生的“學”為主體的配合發展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教師正確的指導與鼓勵,進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教學活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狐貍和烏鴉》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狐貍和烏鴉的圖片,然后提問學生:圖片上的場景出現的原因是什么?狐貍夸獎烏鴉唱歌好聽的目的是什么?狐貍的企圖實現了嗎?為什么烏鴉會上狐貍的當?從這則故事中能夠學到什么道理?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并通過小組交流續寫狐貍和烏鴉第二次相遇時又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呢?通過這種教學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找尋答案,實現對語文教學的進一步優化。
二、創設情境,改善學習方法
創設情境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設計情境化的學習,針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將學習內容安排在一個情境化的真實活動情景當中,使學生通過參與其中而獲得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出游,更好地貼近自然,去田野間觀察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的孩子是怎樣告別媽媽四海為家的,這樣讓學生處在真實的環境下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認識許多新鮮的事物。再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到教室外去觀察爬山虎,并提問學生爬山虎究竟有沒有腳,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對課文大意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然后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創設情境教學改變傳統教學中“教教材”的模式,而是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體會到真實的感受,同時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三、加強訓練,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是工具學科,也是基礎學科,其本身具有人文性、思想性以及基礎性,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提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還要不斷創新口語交際訓練的方式,要富于變化,形式多樣。教師要從學生生理與心理特點出發,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說的興趣。
例如:在課文《九色鹿》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文章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分角色讀、表演讀活動,或者是讓學生讀字、詞、段,簡要概述課文內容,或者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學習完課文后,學生能夠了解這篇文章的主旨,教師可以問學生:“若是課文內的九色鹿、調達、國王等來到我們身邊,你愿意和誰交朋友呢?”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很快打開了話匣子,能夠將心中的話說出來,從而提升了口語交際能力,滿足了核心素養下對小學生的要求。
四、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
語文教師要做好引導和規劃,引導學生除了學好語文課本上的內容,還要注意開闊自己的眼界和視野,更好地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升自己對人和物的認識與了解,進一步地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與內涵。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提升效率,預留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課外的閱讀。當然課外的閱讀盡量選擇與本課內容有關的一些文章進行比較式閱讀,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學習的內容,還可以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層面,幫助學生養成多方面思考的習慣。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與偉人與學者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碰撞,進一步的激發靈感與熱情,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如若發現一些優美的詞匯句子,一些獨特的表達手法,可以記錄下來,并對這些語言進行審美鑒賞,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豐富自己的想象,在認真地剖析鑒賞后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教育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小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語文教師一定要在學生個性發展的初期對他們進行素質和修養教育,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走上身心健康發展的道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實現小學階段培養目標上責任重大,面對這個新興課題還有很多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地方,應立足課程,揚所長,補所短,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貢獻教育智慧。
參考文獻
[1] 李作芳.“四力”: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外在表現[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7(1):43-45.
[2] 孟麗.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6(1)32-33.
[3] 鄧軍,齊福云.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41)231-232.
[4] 李廣,程麗麗,計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調查研究:問題分析與改進建議[J].東北師大學報,2016,(02).
[5] 戎敏.精神滋長: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真味”[J].未來教育家,201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