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
【摘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設,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一領域開展深入探究與實踐,體驗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素養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實踐創新素養 高中信息技術 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134-02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表現、落實途徑等做了詳細闡釋。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建設對提高學生實踐創新素養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一、實踐創新素養的內涵
“實踐創新素養” 主要是指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科學探究、技術運用、問題解決、溝通協作等基本要點。
二、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設計案例
(一)課程價值
以建構主義理論和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論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依托學校省級“創想·智造”課程基地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現生活、學習和社會,在活動中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素養。
(二)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網頁制作基本技能,知道項目研究的要求,掌握主題網頁的設計、實施步驟和制作。
(2)觀摩當前主流網站圍繞學習、生活應用的熱點問題,思考、制作自己的主題網站。
2.過程與方法
(1)以項目研究為載體,如風力發電探究項目,通過探究式學習(考察、實驗、調查、資料收集、設計制作),提高學生對實踐創新的認識,掌握問題探究的方法。
(2)通過查閱期刊文獻資料以及生活實踐等途經,自主獲取知識,逐漸提高信息意識、表達能力、觀察與想象能力、實踐與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主題網站的制作和設計,讓學生體驗主體網站制作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實踐創新的意識。
(2)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體會網站制作的樂趣。
(三)課程實施
共分為10個課時,主要涉及網站新建、版面設計、色彩搭配、CSS樣式表使用、JavaScript特效應用、網站發布、網站測試等內容。
(四)課程評價
樹立多元化評價機制,激勵學生不斷完善,提升實踐創新素養。在評價內容方面,對網頁主題、版面設計、色彩搭配、欄目設置等與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相關部分重點評價和綜合評價。在評價主體方面,以學生評價為主。以“版面設計”教學為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投票相互交流,客觀認識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優劣,不斷完善作品。
三、信息技術校本課程設計思考
(一)加強頂層設計
圍繞學生實踐創新核心素養的提升,從信息技術學科層面頂層設計開發建設素養型、品質型、發散型等三類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1.素養型課程
素養型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側重于知識普及。包括:計算機藝術設計、計算機應用、模擬飛行、機器人入門、航模入門、電子電工、3D打印等課程。通過菜單式課程給出多元化選擇,讓每位學生都有實踐創新的機會,科學探究,收獲創新體驗。
2.品質型課程
品質型課程,面向有興趣愛好的學生,側重于拓展認知、提升品性品位而設立。包括:網絡組建、航模無人機制作、開源硬件機器人制作、數控加工等課程。讓學生不斷地取得實踐性經驗,培養良好的理性思維、技能水平,學會與人合作,發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發散型課程
發散型課程為松散性課程,面向部分發展要求較高的學生,以項目研究和小課題研究等為載體,發掘學生的創造潛力,包括:研究性學習、信息學奧賽、小小科學家、電腦制作活動等課程,為學生提供廣泛的活動平臺,提高綜合性核心素養。
(二)加強教學設計與指導
在教學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或困難,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活動組織、教學評價等層面開展指導,如提供豐富詳細的導學材料、同學間相互交流討論、教師個性化指導,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體驗實踐創新的成功。
(三)探索智慧課堂建設
基于項目研究和問題學習,需要教師探索OTO思維下的智慧課堂,讓學生在課內外、線上線下學會“智”造創新,完成作品制作,教學相關內容可以在平臺上分享、交流,推動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設計與建設很有必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主旨和要求,一方面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素養,加強學校與社會發展的聯系;另一方面又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促進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成為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土壤。
參考文獻:
[1]李藝,鐘柏昌.信息技術課程核心素養體系設計問題討論,電化教育研究[J],2016年4期.
[2]師保國,高云峰,馬玉赫.STEAM教育對學生創新素養的影響及其實施策略,中國電化教育[J] ,2017年0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