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飏
【摘 要】 特級教師朱靜怡老師說過:“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就像是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一日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就是一顆珍珠,教師要讓每個活動都閃光發亮”。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一日活動中的每個活動都對孩子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需要我們細細品味,認真鉆研。而現在的孩子挑食、厭食現象越來越嚴重,午餐環節成為了部分孩子們心中的魔障,種種現象宣告著午餐的形式必須改變,本文將重點闡述在實施過程中自主午餐給孩子們帶來的變化,以及遇到的困惑及解決策略。
【關鍵詞】 自主性;快樂午餐;大班幼兒
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幼兒園的孩子正處于發育階段,營養豐富的菜肴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同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健康領域提出: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本學期我們實施了自主午餐,下面我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談一談自主形式所帶來的變化。
一、自主午餐帶來的改變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學者呼吁要解放幼兒的雙手、思維,讓孩子主動的學習,主動的參與,堅決抵制被動的、壓抑的學習方式。例如現在大街上的DIY烘焙,DIY陶泥制作等等就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游戲,對他們來說比起買現成的蛋糕,自己做的才是最美味的。那么,通過孩子自己動手的午餐,又會給他們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呢?
鏡頭一: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他們喜歡逗弄指間七彩的亮膜,喜歡捧起一大把泡沫吹散開來,每次洗手都玩得不亦樂乎,但在實施自主用餐后,我們再次觀察孩子們的洗手情況,只見平時動作較慢的孩子迅速地將手沖洗干凈,快快的洗完手排隊去了。
鏡頭二:洗完手排隊盛飯時,后面的孩子總是著急地拿好小碗,探長了脖子看看吃什么,每次都提醒他們不要著急,輪到你再拿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孩子們興奮得難以自制。
鏡頭三:現在的孩子吃飯問題很多,有的挑食,有的吃“貓咪飯”,比如說然然,以往老師盛飯的時候總是說“老師,飯少一點,菜也少一點”,如果盛得多了就會不開心,一粒一粒吃到最后。再來看看現在:然然開開心心地拿起菜勺,盛了一勺又一勺,把小碗里添得滿滿的,我們看見了連忙提醒她,盛多少吃多少,等會兒可不能浪費,她才不舍地倒掉一些。
鏡頭四:以前傳統的盛飯方式總是會有剩菜剩飯,給孩子們添菜個個腦袋搖得像撥浪鼓。現在,我們提倡自主就餐,要吃自己去添,吃的快的小朋友很快就添了第二碗,吃的慢的走上前想添菜盆已經空空如也。
二、自主午餐中的規則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常規是所有活動開展的前提,有利于教師管理幼兒,能讓孩子安全有序的參與活動。
1.發現問題,制定規則
大班的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正在不斷提高,并且平時在飯館中也積累了各種就餐經驗,但在真正實施時還是存在很大差異,如不會握湯勺,湯水亂濺等現象。為此我們針對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制定了一些規則和技能要求:
(1)以兒歌的方式幫助孩子掌握握飯勺的技巧?!耙皇中⊥胍皇稚祝⊥胄⊥耙恢本€,盛一勺,翻個身,多余米粒刮一刮?!?/p>
(2)盛完后湯勺輕輕靠在盆邊上,不許隨手亂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們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在按照這些規定實施一周后,他們已經能完全自主地開展午餐活動,不需要老師幫忙,午餐變得更有秩序了。
2.組長形式,學會自主收拾整理
大班幼兒正處于幼小銜接階段,他們有很強的責任感,喜歡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因此,我們制定了組長制度,培養孩子自己打掃、收拾整理的良好習慣,組長會定期更換,避免滋長孩子盛氣凌人的、居高臨下的習氣,具體有以下職責:
(1)食不言寢不語:《指南》中提出: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吃飯時不大聲說話,不嬉戲打鬧,不邊吃邊玩等等,因此在用餐時組長需要看管自己的組員,提醒組內成員不大聲吵鬧,養成獨立用餐的好習慣。并且,我們還會播放舒緩優美的音樂,比如:《月光下的鳳尾竹》、《愛爾蘭樂曲》等等,創造寧靜、溫馨的用餐環境,允許幼兒偶爾低聲交談,但不影響同伴,影響用餐。
(2)組織幼兒合作清潔桌面: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識,因此為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及合作能力,在用餐完畢后,小組長要和組員分工清潔桌面地面,做到自主打飯自主清理,形成自己的垃圾自己解決的良好習慣。在自己打掃衛生的同時他們也了解到了老師打掃衛生的辛苦,從而不會再將米粒垃圾亂扔,做到節約糧食,衛生用餐。
三、對自主午餐的困惑及策略方法
自主午餐的實施就像一股清泉,為幼兒園一成不變的一日生活注入了一股時尚愉悅的力量,這樣的形式即新穎又有效,受到了孩子們一致的好評,但是在實施活動的幾周內,我們有了一些新的困惑:(1)自助用餐后孩子們總是不自覺地給自己盛很多,班內一些肥胖幼兒的體重得不到控制。(2)自主盛飯時前面的孩子總是盛得比較多,輪到最后兩組時飯菜已經所剩無幾,這樣下去會失去平衡,造成兩極化分端。(3)孩子們自主盛菜時,菜湯常常會打得過多,將碗端回去時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潑灑現象,既浪費又不衛生。
面對實施過程中產生的這些問題,我們班內兩位教師決定作出一些調整:
1.加強巡視指導。午餐的形式雖是自主,但是不能完全忽略教師的作用,在不影響幼兒用餐情緒和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師要及時地糾正一些不良行為,如:提醒幼兒飯量適當,不要太多,從小養成紳士風度。定期更換洗手盛飯的順序,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需求。提醒幼兒盛菜時將湯汁盡量濾干,端飯菜時眼觀四方,放慢腳步。除此之外,還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用餐姿勢、進餐速度、是否偏食等,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
2.開展家園合作。家庭是孩子們最親密的老師,可以請孩子在家中了解各種食物的名稱、葷素以及營養成分,學習并認識到肥胖和體弱帶來的危害,在每日用餐前請一位孩子向大家介紹自己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改善孩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
孩子們生來就擁有自己的特點和需要,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孩子們的主體地位,勤于思考,作出改革。就如這簡單的用餐環節,在短短的三十分鐘內,教師釋放了雙手,孩子們卻得到了更多的快樂和更大的進步,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