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鸞
【摘 要】 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許多的教學內容序列,如:閱讀序列、古詩詞序列、寫作序列等,這些序列內容從實際上構造了我小學語文教學的完整結構,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不同序列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領略到小學語文這一學科內容的全貌并加以掌握。而在這些序列當中,其內容價值沒有明顯分別,但在教學中卻有優(yōu)先級的差別,這就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優(yōu)先側重某一序列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這種教學使學生對其進行掌握。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多側重于寫作序列的內容教學,這是由于小學語文本質上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基本語文素養(yǎng),但在實際教學中素養(yǎng)教學質量卻并不高,導致學生語文學習能力難以取得較大發(fā)展。而寫作能力作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教師必須重視這一板塊的教育。
【關鍵詞】 小學語文;寫作訓練;策略
寫作能力是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最佳表現(xiàn),古人云:文以載道。說的就是一個人寫的文章可以綜合體現(xiàn)這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及品德,是考察一個人的最佳指標。而小學教學階段則不需要上升到個人品德,只需要能夠表達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即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教學訓練不僅可以使教師從整體了解到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情況,還能夠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是因為寫作是一項雙向促進的活動,不僅體現(xiàn)了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還能夠反向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這些因素都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教學訓練,以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
一、寫作教學應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
在小學教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是與其他教學階段的教學有所區(qū)別的,這是因為小學教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本質上是對學生生活內容的總結與升華,希望通過相應的教學引導可以使學生將所學內容表達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生活,并以此為基礎為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寫作教學,使學生的寫作既來源于生活又能夠回歸到生活之中。但在以往的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教師喜歡對學生進行“拔高教育”,即在學生寫作水平上進行更高難度的寫作要求設計,一般來講這一難度是學生實際水平的120%,理論上屬于較為適宜的教學難度值。但從實際教學角度來看卻并非如此,因為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著較為明顯的差別的,這一難度既可能滿足不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要求,也可能遠遠超過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造成了相應的學習負擔,這樣就降低了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的學習是有耐受性的,當教師長期對學生進行拔高式教育時會使這種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貫徹“生活化教學策略”以應對這一教學現(xiàn)狀。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就先要求學生對習作范文進行了解,再制定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切的寫作題目,以使學生能夠以較好的狀態(tài)進行寫作。在某單元的習作范文中所提及的是作者為家中所做的一件小事,我就要求學生以此為主題進行寫作。在這一過程中有一名學生的寫作是與眾不同的,他敘述了自己幫媽媽買鹽卻因為意外將鹽“洗沒了”的事情。首先這名學生所選用的題材就要好過其他學生,從生活中一件小事入手卻又表達了不同的內涵,不論這名學生的“洗鹽事件”是真實經歷還是藝術加工,都說明了這名學生在寫作學習中有著不同于其他人的觀察視角,能夠將寫作“來源于生活,回歸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這就使這名學生在寫作學習過程中避免了出現(xiàn)與其他人“類同”的情況。我就以此為借鑒對學生進行了多視角的語文寫作觀察教學,促進學生寫作觀察能力的提高。
二、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小組交流
在原有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進行獨立創(chuàng)作,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此來推進語文寫作教學的教學進度。實際上這種寫作教學方法是不合情理的,因為小學階段的寫作教學本質上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但這一教學方式卻又在學生實際學習中切斷了學生間的交際聯(lián)系,這就使得寫作教學難以從實質上突破,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小組交流,通過這一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由此轉化為書面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環(huán)保單元時,習作范文板塊為學生提供了一項環(huán)保技術的說明文,我就要求學生以此為基礎,經過小組交流與討論仿寫一篇說明文。通過這樣的寫作訓練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屬于雙向提升的教學。
三、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整體結構教學
學生在寫作學習中缺乏必要的結構意識,這就使得學生在寫作訓練中只能夠進行較為簡單的話題寫作或命題寫作,這雖然可以滿足應試的需要,但卻不能夠滿足自我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自然也不能滿足素質化的教育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寫作整體結構教學,通過結構教學提高學生寫作應用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寫作效率與質量,還可以使師生之間建立相當的了解,從而以整體角度推進語文學科教學發(fā)展。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然要對學生的基本語文學習素養(yǎng)有所了解,在整體框架結構中對學生進行培優(yōu)補差教學。同時教師要注意,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教育的同時,要注重語文學科教育的綜合性,使寫作教學融入進語文學科教學之中,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馬麗榮,曹艷梅.作文教學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以小見大》作文指導課教學案例[J]. 黑龍江教育:中學版,2014(11):24-25.
[2]舒家瑤.第八冊第六單元作文訓練設計——“仿作入手,讀說寫并重”作文訓練實驗教學實例[J].江西教育,1992(5):29-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