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國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改善教學模式,制定有效的教學對策,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希望能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
對于學校而言,有效性不僅包括教師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還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何種手段與方法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亟須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下降的原因較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在新課程改革下,新課標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以輔導為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但在實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堅持以自我為中心,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與堅持以生為本的新課標要求背離。(2)從我國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來看,部分教師仍依據事先規劃的教學計劃來教學,學生只是機械地回答問題,甚至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給學生學習語文帶來了不良影響。(3)在教學時,受傳授觀念影響,只是一味地傳授理論知識,沒有認識到課堂氣氛營造的重要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枯燥,難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久而久之,學生便會產生逆反情緒,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啟發學生發散性思維,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的有關情境,結合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對學生提出問題,這樣便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例如,在《小馬過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老牛、小松鼠、小馬、小馬媽媽以及小河的圖片,將學生帶入課文故事情境中,然后設計問題與學生進行活動:“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呀?小馬先后都問了誰?過河了嗎?”然后安排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并與同學進行交流,了解到:小馬過河是幫媽媽做事,要將半口袋麥子馱到河對面的磨坊去。小馬開始問了在河邊吃草的老牛,又問了松鼠。但是老牛認為河水很淺,而小松鼠認為很深,最后小馬只能回去問媽媽,最后小馬聽了媽媽的話,決定親自嘗試,小心地趟到了對岸。通過潛移默化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使學生毫無壓力地接受知識,還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2.豐富教學模式,展示教學內容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如果沿用傳統以“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難以長時間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應豐富課堂教學模式,以展示教學內容。例如,在《稱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講解該故事來龍去脈的同時,還可通過多媒體將事先從網絡上下載的“稱象”視頻播放出來,向學生展示“稱象”的發生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同學們除了用石頭代替大象的體重,還可用什么來稱重呢?”讓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交流,并說出不同的稱重辦法,這時有的小組說:“可以用水來替代石頭,因為可以就地取材。”有的小組說:“用沙子替代,因為運輸方便。”通過多媒體可將單一、枯燥的文字變得生動起來,將內容圖文并茂地展示出來,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合理安排序列,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的變序并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要以課堂教學理論為依據,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徹底打破傳統教學的固有模式,或者是教學結構來組織教學,優化教學過程,為進一步教學做鋪墊。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學過程中,為了直接點明中心段落與語句,教師需找準文章的中心,從“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入手,引領學生討論“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樣的?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哪些地方?”然后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相關語句,進一步了解諸葛亮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善謀劃。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引領學生的思維,還可簡化教學內容,方便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豐富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創設問題情境,以優化教學過程的同時,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參考文獻:
[1]李士達.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探討[J].課外語文(下),2015(12):105.
[2]楊桂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策略[J].華夏教師,2016(5):46.
[3]王永芳.關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魅力中國,2014(3):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