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紅英
摘 要:生命教育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在各個階段都提出了具體要求。主要以生命的視角為基點,深入研究如何將生命教育融入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及對當代學校教育的巨大影響。將生命教育融入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是加強學校整體文化建設的有效著力點和突破口,也奠定了學校在教育方面的地位。
關鍵詞:生命視角;小學教育;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建設的發展歷史悠久,發展的成熟程度較高。在學校中關于班級文化的建設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因此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展現生命教育的積極作用。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班內學習園地、小壁報、圖書架等文化陣地,讓有精力、有興趣、有特長的學生在報欄內進行廣泛投稿,在書法和繪畫領域發揮自己專長。教師要鼓勵學生廣泛參與,采取適當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進行展現,具體可以在班級內設置競賽,或者分小組輪流制參與,設置獎項進行獎勵,自然使學生樂在其中。主要闡述了采取適當措施將生命教育融入班級文化課建設當中。
一、設定前進目標,讓學生說出“我要為”
生命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教學生展現判斷能力,怎樣自定目標奮勇前進,以及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才真正使自己滿意、使教師欣慰,這個目標還要能夠時時刻刻督促學生,使學生進行關注,銘記在心。例如,可以在黑板旁邊,教室的門上以及教師自己將這些目標掛在口頭上時刻督促學生。目標設定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學生可以回家咨詢自己的父母“有沒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我還需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等。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具體目標,學生就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努力。例如,有的學生可能比較嬌氣柔弱,或者是比較暴躁易怒,就對這些孩子適當引導。教師可以對每個孩子的不足之處詳細了解,并且打印在紙上貼在黑板旁邊,讓同學之間互相知道彼此的缺點,然后互相監督,如果能夠不犯錯或者在犯錯之后能夠及時改正,可以給學生適當獎勵。設立獎勵措施,更好地調動學生改正錯誤的積極性,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制定規則引導,教會學生“如何為”
當班級中出現了說臟話、動手打人等不文明行為,當班中有學生借書擁擠、還書不及時或使書目損壞,當學生書寫姿勢、站立姿勢不規范時,當路隊中有人打鬧推搡……教師可以進行班級例會進行教育疏導,還可以注意調動所有學生共同抵制不良行為,徹底幫助學生改變行為習慣。教師在制定班級規則時,要深入了解學生心理,更加注重聆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全體學生討論,共同制定文明禮貌、真誠待人方面的提示標語,只有協同交流才能夠達到共同遵守的目的。可以制定借書、看書使用文明用語的提示,提醒學生規范書寫姿勢的提示,提醒學生正確執筆的提示等。將提示張貼在醒目位置,讓學生抬眼就能看到,達到規范學生行為、用學生輿論管理的最終效果。同時,在放學課后可以采用編口號、唱歌謠、背行為習慣三字經等方式,在路隊中讓學生邊走邊說,邊走邊背,用語言規范自身行為,又起到了宣傳效果,自然就克服路上打鬧、說臟話的壞習慣。
三、讓“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公約——“我們的約定”,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而且使每個同學心中有了更加明確的道德觀和是非觀。例如,教師結合安全教材與本班實際情況,開展“關愛生命,安全出行”的交通安全班會課,教會學生熟知道路上的各種交通標識,掌握基本安全知識,如何正確過馬路、正確乘車等;還可以開展“地震知識我知道”的知識競賽,并帶領學生在課間活動時進行自然災難安全演練,教會學生在危險來臨時如何緊急避難,快速通過安全區域進行逃生。
四、注重學生安全意識和安全常識的培養
在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除了反復、不停地進行教育外,教室在醒目位置還著重開辟了安全專欄,時時提醒,處處提醒,力求通過長期努力將安全知識、安全制度內化為大多數學生自己的安全意識。還可以請警察叔叔來校園里做客,為學生講解一些普法知識,教會學生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增加對警察叔叔的了解,在危險發生時才會信賴警察,向警察求助。
五、樹立良好的生命理想,展現班級文化內涵
為了在班級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更好地將生命教育融入其中,教師可以在教室里張貼一張畫,兩邊是展翅高飛的鳥兒。展翅翱翔的鳥兒比喻自由自在的學生,中間家長的書法作品“奮發向上”則寄托了家長、老師對孩子們的最大期望。后墻的另一側——“展現生命美好,秀出生命特色”的版面則展示學生的書法、美術作品和優秀作業,生命的個性與對生命理想的追求在這里呈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綜上所述,生命教育不僅給予同學們讀書、實踐的方向,更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學生在小學階段,除了樹立遠大理想,還要尊重同學,關愛他人,擁有愛班如愛家這些優良的品質。教師作為班級領導者,應不斷增強班級凝聚力和感召力,將生命教育融入班級建設,使全體學生思想行為指向同一目標,朝著健康快樂的方向成長。
參考文獻:
[1]魏匡美.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策略初探[J].甘肅教育,2016(23).
[2]靳亞夢,田夏彪.小學班級文化建設須回歸生命[J].教學與管理,2016(32).